第二章 会展旅游的历史发展和现状 - 图文(4)

2019-05-18 14:33

举办的机床展、纺机展、冶金铸造展和印刷展在国际上都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北京会展的辐射和带动作用也十分突出,国内得到UFI认证的展会有80%都在北京。

《北京会展业发展报告2011》显示,“十一五”期间,北京会展业发展迅速,业务稳步拓展,接待会议数量逐年增加,会展业务收入大幅提高,会展设施使用率提升,产业集群优势突出,大企业龙头作用明显,奖励旅游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北京会展旅游国际化、规模化、专业化、品牌化程度提高。在各项会展收入中,国际会展收入增长势头强劲。2010年,北京举办国际展览291个,比2005年增加157.5%,国际展览收入34.38亿元,比2005年增长280.7%。根据国际大会与会议协会(ICCA)的统计,2009年,北京举办国际组织的年会或大会96个,在全球城市排名中位列第十,在全国位列第一;2010年,北京举办国际组织的年会或大会98个,在全球城市排名中位列第十二,在中国大陆仍保持第一。①

至2010年年末,北京市专业展览场馆的总展览面积达67.6万平方米,比2005年增加40.9万平方米,增长1.5倍;其中展厅使用面积40.7万平方米,比2005年增加了20.3万平方米,室外展览使用面积达到 26.9万平方米,比 2005 年增加了20.6万平方米,增长 3.2 倍。2010年全市接待展览总面积839.6万平方米,比2005年增加 207 万平方米。会议接待能力也大幅提高,2010年,北京有可出租的会议室5679个,比2005年增加53.9%,全部使用面积达到78.9 万平方米。由奥运主新闻中心改建的国家会议中心最大会议室可容纳 6000人,与北京国际会议中心、北京会议中心、九华山庄等单位成为北京接待大型、高端会议的重要场所。此外,“鸟巢”、“水立方”、国家体育馆、首都体育馆、朝阳公园、劳动文化宫及其他一些体育场馆、文化中心、公园或博物馆也对外承接会展业务,成为颇具特色的举办大型活动、文艺演出的场所,对专业会展场馆形成了有利的补充。2010年,北京各宾馆饭店和展览场馆共接待会议25.7万个,比2005 年增长48%,接待会议人数也大幅增加,2010年达1731.3万人次,全市全年平均每个会议室接待45个会议。北京拥有的区位优势和国际化大都市优势,使得国内外许多重要会议都选择北京作为举办地。北京正加快脚步迈向国际会展之都。

资料来源:中国经济网. http://expo.ce.cn/newmain/roll/201109/23/t20110923_22716183.shtml.2013/4/27

天津会展业起步于20世纪90年代,以1994年第一届天津春季全国商品交易会为标志。时至今日,展览会数量急剧增加,水平不断上升,曾先后主办与承办过世界体操锦标赛、世乒赛、东北亚论坛、国际贸易投资博览会、全国春季商品交易会、中国企业国际融资洽谈会、夏季达沃斯论坛等国际级、国家级展会和各种行业展会。目前天津已建成使用的会展中心有三个,分别是天津国展中心、梅江会展中心和天津滨海国际会展中心,此外还有天津体育中心、天津博物馆等专业展览中心。仅2010年,天津共举办展会158个,比2009年增加了20%,会展收入超过6.4亿元人民币,会展业对全市GDP拉动达到61.47亿元人民币。

(二) 长三角会展旅游带

长三角会展旅游带以上海为中心,以南京、杭州等城市为依托。该产业带起点高、政府支持力度大、规划布局合理、贸易色彩浓厚,受区位优势、产业结构影响大,辐射范围广。该产业带是以上海为中心,以南京、杭州、宁波、义乌、常州、绍兴、海宁、永康等城市为依托的新型会展产业带。上海凭借其吸引外资力度大、进出口贸易高和正逐步成为国际航运中心的有利条件,大力发展会展业,势头迅猛。涌现出华交会、工博会和广告印刷包装展、汽车展、通讯展等知名会展项目。此外,宁波、义乌、常州、绍兴、海宁、永康等城市以其较发达的工业产业为基础发展起来一批专业化程度高、贸易色彩浓厚的地区性知名品牌展,如义乌的小商品博览会、常州的中小企业商品展、绍兴的纺织展、海宁的皮革展、永康的五金展等。

上海会展业的最大优势在于上海的经济总量及以上海为中心的长三角区域。2010年上海的经济总量占据全国的4.23%。上海为中心的长三角区域,2010年覆盖的经济总量占全国的20%,GDP平均增速达到12.6%,高于全国10.3%的增速。以上海为中心的长三角区域,是参加展会的企业、公司所不能放弃的,在巨大的经济实力与发展潜力的影响下,上海会展业的发展具备了坚实的物资基础。且经过了2010年世博会,上海全面地接受了世界各地的考验,包括交通、治安、旅游、会展等,在各个方面更进一步与世界接轨。上海世博创纪录的7308万人,也让其软、硬件设施得到了长时间、集中式的检验,为今后承办高级别、多数量的会展项目做了铺垫。上海的专业展览馆已经具备了较强的会议接待能力,上海十二个场馆的展览面积为476988平方米。2010年,上海展会的展览面积为58.69万平方米,

为上海会展提供了良好的硬件设施。另一方面上海的酒店数量完全可以满足会展的要求,截至到2010年,上海五星级酒店56家,四星级酒店61家,三星级以下酒店219家,共计客房7.6万间。

根据上海市会展行业协会的资料,截至2010年12月底,协会已有会员499家,会员成分已呈多元结构,基本涵盖了会展主体业务以及与之相关的业务领域。会员包括国有单位,民营单位及外资合资、独资企业等。其中,品牌展览企业数量与日俱增,如华汉国际会展咨询(上海)有限公司、上海市国际展览有限公司、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和现代广告公司已是国际博览会联盟(UFI)会员。目前,上海正在积极培育属于上海的国际会展品牌。

南京位于长江的中下游,历来是南北的交汇中心。南北铁路交通枢纽之一的南京长江大桥是最早也是目前重要的南北交通要道。南京背腹全国人口最集中、经济最发达的长江三角洲地区,并能辐射到湖南、湖北、江西、四川等地。南京国际展览中心、江苏国际展览馆及南京四、五星级的旅游饭店在内目前共有会展接待设施6.2万m2。南京国际博览中心一期总建筑面积达16.8万m2,室外展览面积约3万m2,总国际标准展位5760个,为举办超大型会展提供平台,从而为大力发展南京会展旅游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009年,南京在全国会展城市综合排名中跃居第五,紧随上海、北京、广州、深圳四大城市之后,会展影响力逐渐扩大,连金融危机都对南京会展业影响不大。2010年南京共举办大中型展览和会议1348个,同比增长30.6%,其中1000个摊位以上的大型展览26个,同比增长36.8%,展览总面积达150万m2,同比增长30%。会展经济给城市经济带来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三) 珠三角会展旅游带

珠三角会展旅游带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地带,珠三角会展经济发展迅速。以广州为中心,广交会为助推器,形成了现代化程度高、特色突出、会展地域及产业分布密集的会展经济带。该产业带是以广州、香港地区为中心,以广交会为助推器,以深圳、珠海、厦门、汕头、东莞、顺德等城市群的兴起而形成的国际化和现代化程度较高的珠江三角洲会展产业带。广交会是这个产业带的显著代表,也是我国规模最大,交易额最高的贸易盛会;香港的电子、礼品、服装、珠宝和旅游成为五大名展;深圳以其高新技术产业为基础发展了高交会;珠海

以其区位优势发展了航空展;厦门举办的“投资贸易洽谈会”卓有成效;东莞以其产业优势大力发展专业展。

广州是华南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枢纽,也是国内会展旅游发展最早、会展经济最活跃的地区之一。拥有“中国第一展”之称的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又称广交会)创办于1957年,是中国目前历史最久、层次最高、规模最大的综合性国际贸易盛会,近年来,广交会每届成交额都超过100亿美元。以广交会为龙头,广州国际汽车展、广州国际照明展、广州博览会、广州国际美容美发等品牌展会在国内甚至国际上已经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其中由广州市政府主办的广州博览会,从1993年至今已成功举办了十七届,每年都吸引十余万来自国内外的客商和观众。依托广交会的影响力,广州会展业蓬勃发展,各类国际(国内)展览、展销会每年多达上百次,其中2010年办展数达到230场,比前一年增加了15场。各类展会的举办,使广州在展会立项、展览工程、展场设计、展场租赁、广告宣传等方面积累了大量经验,具备较强的实力。

依托广州的区位优势,珠三角相关特色国际会展,珠海的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深圳的高交会、东莞的国际名家具展览会、中山的国际灯饰博览会、顺德的国际家用电器博览会以及花博会等节会也发展得很快。与此同时,广州充分利用毗邻港澳的独特优势,加强与港澳会展机构的协作,提升区域会展旅游国际竞争力,加速广州会展旅游经济向国内外辐射和延伸。

(四) 东北会展旅游带

东北会展旅游带以大连为中心,沈阳、长春等城市为重点的会展经济带,依托东北工业基地的产业优势和东北亚地区的区位优势,形成了长春的汽博会、沈阳的制博会、大连的服装展等品牌展会。大连市因其作为会展旅游城市确立了中国展览中心城市的地位,以大连服装节为代表。沈阳作为东北重要的交通枢纽,发展了像装备展等一大批品牌展览会。长春依托一流的生产基地,极力打造汽博会,以电影城打造电影节,以农业商品基地打造农博会;哈尔滨会展业的特色是打造体育赛事和边贸交易会。

大连每年举办众多展会,有烟花爆竹迎春会、赏槐会、国际马拉松赛、啤酒节、软交会、房交会、国际服装博览会等,并且在国外都有一定的知名度。星海会展中心建筑面积约9.4万平方米, 装饰豪华,设施先进, 堪称世界先进。2010年全年举办展会100个,展会

平均规模都保持在1万平方米以上,展出总面积达101.62万平方米。 参展企业达25908家,其中境外参展企业1984家;参观人数达573万人次,其中境外参观人数2.2万人次;参展商达95549人,其中境外参展商7406人。

沈阳举办的重要国际、国家级展会有: 中国际装备制造业博览会、中国东北国际工业博览会、东北亚高新技术博览会、中国沈阳商品交易会、中国沈阳国际汽车工业博览会、第64届中国国际医疗器械博览会等。据不完全统计,2009年沈阳举办展会140余项,交易额突破了900亿元大关。2010年沈阳共举办各类会展活动237个,其中展览会184项,展览总面积183.3万平方米,同比增长39.7%,实现会展经济交易额1600亿元。国际级展会54个,占26%; 国家级展会32个,占14.6%; 区域性展会51个,占23.2%。其中,有13个展会活动属于超大型展会,从而创造了历史最好水平,如期实现了沈阳会展业“十一五”规划确定的发展目标。可以说,2010年是沈阳会展业的创新之年、提升之年和丰收之年。

(五) 中西部会展旅游带

中西部会展旅游带以成都为中心,郑州、重庆等城市为重点的会展经济带,通过不断发展,现已形成了成都西部国际博览会、重庆高交会、郑州全国商品交易会、长沙红星博览会、等品牌展会,其发展潜力巨大。

随着西部大开发的启动,中国西部城市迎来了一个新的发展。昆明是以展会、旅游、休闲城市的优势,成就了世界园艺博览会、昆交会、中国花卉展等一批品牌展会;成都是中国西部腹地城市,近年来,在医疗、汽车、糖酒、家具、旅游等方面开办了系列展会;桂林的旅游节、南宁的飞歌会、重庆的高交会、武汉的武博会等,也都是相对具有代表性的展会。

成都会展旅游业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植根于会展,表现为旅游。近年来会展业产值年均递增幅度超过25%,注册会展企业50多家,年累计办展规模超过1000个展位的会展达20个,在规模以上展会数量、面积方面,成都排名全国前十,在承接规模以上流动展会面积方面,成都排名全国第五,荣获2008—2009年度“中国十大会展城市”“中国十大节庆城市”和“中国十大魅力会议目的地城市”,是名副其实的会展旅游城市。据初步统计,2009年,成都的会展业实现产值25.52亿元,增加值18.7亿元,同比增长35.2%。2010年成


第二章 会展旅游的历史发展和现状 - 图文(4).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下一篇:安徽省茶叶出口贸易现状论文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马上注册会员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