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共举办展会活动382个,展览总面积190.7万平方米。会展业直接收入32.39亿元,增加值23.8亿元,同比增加26.9%。拉动旅游、广告、餐饮、娱乐、交通、信息通讯等服务消费272.87亿元,增幅超过26.8%。2008年,成都与北京、上海、广州和大连被中国贸促会评为“中国五大会展中心城市”。2010年,中国会展经济研究会授予成都市“中国会展名城”称号。
目前,郑州会展业取得了一定的发展。根据郑州市会展办提供的数据,2010年共举办国际性、全国性各类活动193场次,其中展览项目40个,会议项目105个,演出类21个,大型宴会27个,全市展览总面积132万平方米,参会客商220万人次,会展业带动经济社会效益110亿元左右。近年来,河南省各类会展活动十分普遍,如安阳的殷商文化旅游节、新乡卫辉的中药材订货会、焦作温县太极文化经贸洽谈会、少林武术节、南阳玉雕节、信阳茶叶节、洛阳的牡丹花会、开封的菊展、新郑拜祖大典等,都对当地经济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长沙是我国中部地区的重要省会城市,2007年长株潭城市群被确立为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 使长沙的城市地位得到进一步提升,也为长沙会展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更好的平台和发展空间。最近几年,长沙会展经济逐渐进入了快速成长期,会展业成为了长沙经济增长的新亮点和拉动消费升级的新引擎。据统计,即使在“金融危机”背景下的2009年,长沙全年仍成功共举办各类会展活动项目505个,举办全国性大型会展项目19个,展览面积达102.9万平方米,外来客商54.47万人,直接收入8.2亿元,分别比2008年增长10.7%、18.7%、1.8%、8.9%和12.3%。在2010中国会展经济研究会年会暨北京会展国际论坛上,长沙市荣获了中国会展经济2009年度中部知名会展城市奖。一般认为,会展业具有1:10的带动效应,即会展业每收益1元,就可带动相关产业收益10元。近年来,长沙先后举办了全国糖酒会、全国制药机械博览会、全国药品交易会、全国文化用品博览会、首届中部博览会等一系列全国性的大型会展活动,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实现了“双丰收”。据统计,2009年长沙市全年共举办各类会展活动带动交通运输、餐饮住宿、娱乐休闲、旅游等会展相关产业收入74.08亿元,会展经济发展为长沙经济发展注入了活力和生机。
新世纪第二个十年伊始,北京、上海、广州都将制定会展业的单项发展规划,与此同时,许多城市也都把会展业纳入了发展蓝图,除了修建专业化的会展场馆外,还不遗余力的出台相关优惠政策,扶持会展业的发展。因此,虽然我国会展业的总体水平和国际会展业发达国家相比差距仍旧较大,但是相信通过学习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和自身的努力,会展业最终可以成为我国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
三、中国会展旅游发展的特点
我国会展旅游业的起步比较晚,但发展非常快,特别是会展旅游业的硬件设施建设大有超前发展的态势。
(一) 会展旅游业发展迅速,已经成为带动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 首先,我国会展旅游业引起旅游业界的高度重视。我国的会展业一直是经贸部门管理和经营的,旅游部门是最近几年才开始介入的,比较早介入的是北京市旅游局,从1995年就开始了会展旅游业的研究,目前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在政府主导会展业的发展中将会展业与旅游业密切结合在一起,其中北京市举办了几次大型国际会展业研讨会都有北京市旅游局和首都旅游集团的参与。旅游业界(如《旅游学刊》等)最近也多次召开会展旅游方面的研讨会。许多城市也都把会展旅游纳入了发展蓝图,除了修建专业化的会展场馆外,还不遗余力的出台相关优惠政策,扶持会展业的发展。因此,虽然我国会展旅游业的总体水平和国际会展旅游业发达国家相比差距仍旧较大,但是相信通过学习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和自身的努力,会展旅游业最终可以成为我国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
其次,会展旅游产业体系已经成型,并逐步完善。国际会展业在多年的实践中,形成了一整套接待服务体系,目前我国的会展业也正在形成自己的服务体系。如:会展组织者(Professional Conference Organizer,简称PCO)、目的地接待者(Destination Management Company,简称DMC)正在建立中,很多经营会展的公司,都开始培训自己的CPO。此外,会展业的教育培训也开始步入正轨。为顺应国际展览业发展的大趋势,使中国的国际展览业业务水平缩短与发达国家的距离,北京国际会议展览业协会在8月底举办了培训班,专门为展览业中、高级经理和从业人员开设培训课程,以促进国内展览业务的发展和展览水平的提升,培养高素质的展览专业人才。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将与国际特殊事件学会(ISES)、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
HOJONSON WALES大学联合开办“节庆会展管理”培训,解决会展人才不足的问题。
最后,会展旅游业成为城市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近年我国会展业发展迅速,据不完全统计,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会展业每20%左右的速度递增,截至2010年,中国展会总量全球排名第二①。《北京会展业发展报告2011》中表明,“十一五”时期,北京会展业发展迅速,国际化、规模化、专业化、品牌化程度提高,产业规模稳步扩大,会展设施明显改善,产业体系逐步完善、办展环境不断优化,已成为北京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报告》显示,“十一五”时期,北京的直接会展收入由2005年的61.1亿元大幅提高到2010年的172.5 亿元,年平均增长率达到23.1%。截至2011年3月底,经对上海世博会事务协调局提供的财务决算报告审计,世博会运营收入累计为130.14亿元,由于门票收入、特许经营权收入、场馆出租收入等好于预期,较预算增加了6.96亿元。世博会运营支出累计为119.64亿元,由于加强了对预算资金的支出控制,实际支出较预算略减少0.79亿元。据上述数据计算得出,上海世博会运营收支结余为10.5亿元,对长三角地区旅游及相关产业拉动作用尤为明显。 (二) 各地政府积极参与主导会展旅游业的发展
首先,由于会展业本身的高速发展及其对经济的巨大带动作用,各地政府非常重视会展业的发展,形成了政府主导会展业发展的局面。北京市组建了副市长牵头的领导小组对会展业进行全面研究,包括组建课题组,撰写《北京会展业发展研究报告》,责成北京市统计局会同有关单位制订一套会展业统计指标体系等等。上海、杭州等地也在政府的主导下,制订了会展业发展的规划。
其次,各地开始建立会展旅游的自律性的行业协会。各地会展企业在政府的主导下,开始组建行业自律性的会展协会。1998年6月由北京市贸促会发起,组建了我国第一家国际会议展览业的协会—北京国际会议展览业协会。2002年4月上海成立会展行业协会,2002年2月山东成立国际展览业协会。
再次,全国掀起了展览场馆的建设高潮。我国会展业发展的最大的特点就是硬件优先发展。“九五”期间我国的展馆迅速增长,全国室内展馆面积,“九五”前不足80万平米,但截至2001年,投入使
②
① 资料来源:人民网. 邵丽平.《中国展会总量世界第
二》.http://news.china.com.cn/rollnews/2011-07/29/content_9236270[DB/OL].2013/5/15 ② 资料来源:新华社.许晓青、杨金志.《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跟踪审计结果公告》.2011-9-30
用的室内展馆面积增长了一倍,场馆面积达到516万平方米;到2010年,会展场馆面积会展场馆面积已经位居世界第三。表2-4列出了目前中国主要会展中心。 表2-4 中国主要会展中心① 场馆名字 西湖国际会议中心 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 上海光大会展中心 成都国际会展中心 山东青岛国际会展中心 中国国际展览中心 厦门国际会议展览中心 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展馆 武汉国际会展中心 昆明国际展览中心 南京国际展览中心 湖南国际会展中心 福州国际会展中心 山东国际会展中心 武汉科技会展中心 南宁国际会展中心 桂林国际会展中心 杨凌国际会展中心 山东国际博览中心 鹰冠国际会展中心 济南国际会展中心 地点 杭州 上海 上海 成都 青岛 北京 厦门 北京 武汉 昆明 南京 长沙 福州 青岛 武汉 南宁 桂林 杨凌 济南 重庆 济南 建筑面积(*为总面积)单位:平方米 490000 250000* 240000 210000 200000 176200* 160000 160000* 128000* 120000* 105000* 91337* 80000 80000* 67000* 65000 51000 46000 30000 30000* 18000 总之,此次会展场馆建设的特点是,建设档次高、面积大、科技含量高。根据目前统计的20家场馆,平均每个场馆建筑面积达到127000多平方米。 (三) 会展旅游发展进一步国际化和科技化 ① 资料来源:《北京会展业发展研究报告》,北京市人民政府研究室 GOOGLE查询结果整理
首先,会展旅游开始追求与国际接轨。目前,我国主要会议接待单位纷纷加入国际会议组织。各地经营会展的公司和一些旅游行政管理部门纷纷加入相关的国际会展组织。截止到2012年我国有19家单位加入ICCA组织,他们是:北京国际会议中心、北京市旅游局、中国国际航空公司、中国民间国际旅游公司、中国会议及奖励旅游组织、浙江中国世贸中心、中国世贸中心、中旅国际会展公司、华亭宾馆、春秋旅行社、山东国际旅行社、上海国际会展中心、锦江会展公司、上海旅游委员会等。此外,中青旅参加了国际航协IAAT、美国旅行代理人协会ASTA、亚太旅游协会PAAT,国际展览中心参加了国际博览会联盟UFI、国际展览会管理BFI等。 其次,网络参与会展旅游宣传和管理,会展业的科技含量提高 现代网络技术在我国会展业起步中就开始介入。目前,各种展览业的网站众多(详见表2-5)。网站有的介绍会展,有的已经开始直接经营网上会展业务。这说明我国会展业起步的科技含量较高。 表2-5 中国主要会展网站 网站名称 中国会展网 中国展览网 中国会展在线 中国会展信息网 中国展会网 中国商务会展网 中国交易会网 中国展览信息网 中展网 中国国际展览网 励诚会展 国展网 中国会议网 好展会 中国会展联盟 凹凸会展网 网址 http://www.expo-china.com/ http://www.sino-expo.com.cn/ http://www.cce.net.cn/ http://www.cn-expo.com/ http://www.sinoec.com.cn/ http://www.51wzst.com/ http://www.chinafair.gov.cn/ http://fair.ccpit.org/ http://www.ccnf.com/ http://www.ciec-expo.com/ciecnew/index.html http://www.lcfairs.com/ http://www.ciec.com.cn/cms5root/pages/ciec/index.jsp http://www.chinameeting.com/ http://www.haozhanhui.com/news/170605.html http://www.shhzw.com/ http://www.aorta-show.com/ 中国学术会议在线 展会中国 会展风向标 国际展览网 http://www.meeting.edu.cn/meeting/ http://www.expoc.net/ http://www.expoc.net/ http://www.askexpo.com/ (四)会展旅游市场化运作空间和前景巨大 与会展旅游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会展旅游的运作模式尚不健全,市场运作低效,主要表现在政府行为明显、行业管理机构不健全,市场营销滞后,行业分工协作较差等方面。具体而言,在管理机制中,会展旅游没有归口到旅游部门统一管理与规划,也没有专门的会展管理机构提供指导;在市场营销方面,由于行业多头管理、企业单纯利润导向等局限性,导致开展宣传促销已经展会公众形象方面存在不足;在活动内容上,由于缺乏有效引导和相关服务,除了参展,会展旅游的其他配套服务提供较少,旅游部门提供给参展商及观众的主要是住宿和餐饮服务,文娱表演、购物向导和游览活动等服务项目严重不足,从而使得现有旅游资源尤其是城市及周边地区的景点没有得到充分利用。上述的种种问题和困难的解决将带来会展旅游市场的进一步发展。这也是本书致力于探讨和解决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