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2 几种净化方法的作用及比较
方法 静置沉淀 作用 能除去水中一些比较大的固体颗粒,对于质量较小的固体颗粒,则不能除去 净化程度高于沉淀,不仅可以除去已沉淀下来的杂质,还可以除去质量较小过滤 但体积较大的固体颗粒,对一些_____溶于水的杂质不能除去 相对过滤而言,吸附净化水的程度要高些,它不仅能除去水中漂浮的固体杂吸附 质,还可以除去溶解到水中一些物质,如有颜色和具有特殊气味的物质,但它不能除去一些能溶于水的离子杂质 是一个比较全面综合的净化水的过程,不仅可以除去不溶于水的杂质,也能蒸馏 去颜色和异味,还能降低水的硬度,蒸馏出来的水基本上是纯净的水,但成本高,只适合特殊用途。 ? 净化程度最高的是_________,能降低水硬度的最有效的方法也是_________. ② 自来水净化过程
原水 生活用水 ⑶ 过滤
过滤是将不溶于液体的固体物质跟液体分离的一种方法。
① 过滤操作要点 “一贴二低三靠“:
一贴:滤纸紧贴漏斗_______,中间不要留有________。 二低:滤纸边缘_______漏斗边缘,液面_______滤纸边缘。
三靠:玻璃棒下端斜靠在___________处,烧杯口紧靠_________,漏斗下端管口紧靠
_______________。
② 玻璃棒的作用:_________,防止液体冲破滤纸或溅出。 3 水资源的综合利用 ⑴ 水资源现状
① 地球水资源丰富,但绝大多数是海水,目前难以淡化使用; ② 我国水资源分布不均匀,南丰北缺。 ⑵ 水污染的原因与危害 ① 原因
a. 工业污染:工业“三废“(______ 、_______、_______)的任意排放。
b. 农业污染:农业上农药和化肥的不合理使用。
c. 生活污染:城市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城镇垃圾的随处堆积等。 ② 危害
a. 水体污染使原本短缺的淡水资源更加紧缺。
b. 大量工业废水、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及含磷洗衣粉的使用等,使海洋中出现”_______”,
江湖中出现“_______“现象,造成大批水生动物大量死亡。
⑶ 水污染的防治
① 工业上:运用新技术减少污染物的产生,工业废水经处理后再排放。 ② 农业上:提倡使用农家肥,合理使用农药和化肥。
③ 生活上:生活污水集中处理排放,禁止生产并使用含磷洗衣粉。
第5讲 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
1 微粒的性质 ⑴ 微粒是不断运动的
微粒运动的快慢与_______有关。温度越高,运动速率_______;温度越低,运动速率越慢。 ⑵ 微粒之间有空隙
① 微粒之间的空隙与_______有关。一般,温度升高,微粒之间的空隙_______;温度降低,
微粒之间的空隙________。
② 同种物质处于三种不同状态时,微粒间隙的大小关系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 构成物质的微粒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分子
⑴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物质___________的最小微粒。 ⑵ 分子的性质
① 分子的_______和_______都很小; ② 分子在永不停息地_______;
③ 分子之间有_______。 3 原子
⑴ 原子是___________中的最小微粒。 ⑵ 原子的性质
① 原子的_______和_______都很小; ② 原子在不停地________; ③ 原子之间有_______。
表1 分子和原子的比较
分子 ①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其化学原子 ①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② 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 区别 性质的最小微粒 ② 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分成原子 ① 都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 ② 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③ 都在不停地运动 ④ 微粒之间有空隙 相似点 ⑤ 都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保持其化学性质;由原子构成的物质,原子保持其化学性质。 分子是由原子构成,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分成原子。 联系 原子 构成 分子 分解 ① 原子可以构成分子,也可以直接构成物质; 其他 ② 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也是构成物质的微粒 ③ 原子不一定比分子小。 ⑶ 原子的构成
原子核
中子 质子
每个质子带一个单位_____电荷 质子数决定原子_______ 中子不带电 影响原子_______
原子
核外电子
每个电子带一个单位_____电荷 围绕原子核做高速运动
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的_____________
? ① 在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 ______________; ② 原子核内的质子数_________等于中子数;
③ 并不是所有的原子中都有中子,如氢原子中就没有中子;
④ 在原子中,由于质子与电子所带的电荷________,且电性________,因而原子中虽然
存在带电的粒子,但原子在整体上不显电性。
⑷ 原子结构示意图
? 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
① 电子总是尽量先排在能量低的电子层,,再排在能量高的电子层; ② 每个电子层最多能容纳2n2个电子;
③ 最外层不能超过8个电子(第一层为最外层时,不超过2个) ⑷ 相对原子质量
① 定义:以一种________原子质量的______为标准,其他原子的质量跟它相比较所得到的
比,就是这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② 注意点:a. 相对原子质量只是一个比值,不是原子的实际质量; b. 相对原子质量的单位是“1”,一般不写也不读出; c. 由于电子质量很小,几乎忽略不计,所以: 相对原子质量≈ __________ + __________ ⑸ 相对分子质量
由于分子质量等于构成分子的各原子的质量总和,故相对分子质量等于构成分子的各原子的 相对原子质量的总和。 4 离子
⑴ 定义:在化学变化中,电中性的原子经常因得到或失去________而成为带________的微粒,这种带电的微粒称为离子。 ..⑵ 离子的分类
阴离子(原子得到_______带____电荷):质子数_____核外电子数 阳离子(原子失去_______带____电荷):质子数_____核外电子数
+11 2 8 1
表2 原子和离子及其关系如下表所示
概念 电性 数量关系 相似点 相互转化
原子 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不带电 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离子 原子因得到或失去电子形成的带电荷的微粒 带电 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 阴离子 原子 阳离子
第6讲 组成物质的化学元素
1 元素
⑴ 定义:元素是具有相同___________(即_________)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