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是后勤改革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系统工作,不可能一蹴而就,还需要不断地探索和创新。社会化的概念并不是绝对的,根据中国的具体国情,实现完全意义的社会化目标需要一个渐进的过程,改革任务非常艰巨,不可操之过急。后勤是学校发展的一种平台,后勤搞得好,受益的是学校,搞不好,受害的还是学校。改革不是学校与后勤分家,而是让后勤成家立业,由拨款转变为靠提供优质服务收费,越来越多地采用市场手段,采用国际通行规则,逐步涉入市场,这有个转变的过程。有学者认为:后勤社会化也必将和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相适应,经过初级阶段、中级阶段,最后达到高级阶段。在社会服务体系还不十分发达的现阶段,学校的后勤还不能完全由社会来承担,主要还是由学校后勤承担,但必须有竞争,必须采用新的体制和机制。在‘过渡期’内学校要扶上马送一程。为了保证改革的最终成功,决不能不顾条件与可能,一下子不加区别地把高校的后勤完全推向社会,必须实事求是地处理好相关问题。各校应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确定符合自身特点和要求的改革步伐。
四是在我校的后勤改革实施过程中,总结起来可能很简单,但每个数字和每项工作后面均包涵着后勤职工的千辛万苦和心血。后勤所承担的工作就如我们搞建设一样,创造了许多个一流和第一,昨晚还是一堆土,今早就变成一片绿。大家不计报酬、无私奉献,加班加点,充分说明了后勤员工是一支能打善拼,依的上、靠得住的队伍。
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也是一场深刻的革命。加快建设新型高校后勤保障体系,对促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快速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尽管目前改革面临重重困难,只要我们理清改革思路,抓紧组织实施,就一定能够实现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新的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