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额贷款调研报告(13)

2010-06-18 00:59

  ①机会问题。因为对于农民来说,如果没有贷款机会,什么都无从谈起。虽然近年来政府不断加大对农民的扶持力度,金融机构也为农民提供了多种形式的贷款,但总体来说,农民的小额贷款需求还是无法得到有效满足。

  ②利率问题。目前城乡的利率由于资金需求不同,存在着差异,即便同样是农村,不同地区的利率也不尽相同。现在正常民间借贷的利率为1.5%,信用社的利率是1.17%。但由于民间借贷的门槛较低,所以民间借贷依旧存在市场。

  ③贴息问题。政府对农户小额贷款的扶持始终停留在口号上,雷声大雨点小,并没有像扶持中小企业贷款那样出台具体的政策来支持农户小额贷款,也没有对银行等机构的硬性规定,所以农户机会感受不到贴息等优惠。

  ④担保问题。农民的信用难以评定,对于农民的资产也难以定价,农民自身也未必清楚自己有多少资产,即使知道也未必会诚实的告诉信贷员。因为对于农民不能像对企业那样用现金流来计算企业的资产。农户小额贷款的担保以自然人担保为主。在农村社会这样的熟人社会,自然人担保比较实际也比较普遍,但出于风险等的考虑,这种担保也无法满足农民的需求。

  ⑤手续繁简程度。手续如果过于繁琐,农民必然不愿意申请小额贷款,要推广小额贷款必须简化程序,如果手续过于麻烦,农户也会选择基准利率高但手续简单的贷款方式。

  2、农户需求情况

  在屏南走访了陆地村、甘棠乡际下村和双溪镇高安村三个村,但小额贷款在三地的发展状况并不相同。高安和穄下村作为扶贫办试点单位和信用村,小额信贷发展较好,贷款基本可以满足需求,这些村的村民通过这种5万元以下的贷款,开展种植,冰库等项目,收入有了很大的提高。相比之下,陆地村的小额信贷发展比较滞后,农民这方面的知识比较匮乏,还款能力比较差。由此可见,机会不均等还是屏南农村小额信贷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小额贷款的贷款额度难以满足农户需要。当前部分地区农村小额信贷的上限额度控制在3至5千元,只能适合小规模的传统种、养殖业生产经营。而随着农户收入不断提高,小额生产费用所需资金一般能够自给。同时,规模化养殖,农田、果树、山林等综合开发及农村专业大户不断涌现,对大额贷款的需求较强烈,小额信贷出现了“能满足的农户贷款需求不多、需求多的贷款又满足不了”的现象。其次很多农户反映存在贷款难问题,这主要是由于缺乏抵押物和难以找到合适的担保人等原因造成的。

  在走访中也有农户反映贷款要看面子,即如果有关系,那贷款就会相对方便。另外,由于没有工作人员下乡进行评级,一个村如果有人违约后有采用一刀切的情况,导致整个村的农户都贷不到款。还有农户担保困难突出,比如邮储要求农户贷款时要有公务员担保,这对农户贷款来说相当于又加了一道障碍。而担保会主要是替村干与比较富裕的农户进行担保,对普通农户起不到很大作用。

  (四)沙县农村小额贷款发展现状

  1、相关机构情况

  (1)沙县信用联社

  农村信用社作为沙县地区开展小额贷款主要的金融机构,拥有20个网点(18个乡镇2个街道办),截止到09年6月底,共发放贷款9亿415万,其中小额贷款占70%-80%,农业经济组织贷款1亿2555万,小额信用贷款为1720万,保证担保为5亿多(其中抵押贷款为31859万,林权抵押贷款为2002万),农户联保贷款为17823万。利率方面不同农信社可以自由定价,最多可上浮230%,目前月利率普遍为0.93%。

  近年来,沙县农村信用合作社创新贷款模式,大力支持小吃、竹制品加工、板鸭加工等特色农业,推出了小吃贷款、联保贷款、“商标+保证”贷款等一系列农贷品牌。开展了“信用村”、“信用户”建设,打造“信用农民”。目前农信社不断探索,进行了一系列的突破:一是突破时间限制。根据种养业、小吃业等行业资金需求特点,打破以往春贷秋收的模式为常收常放;二是突破额度限制。继续执行“一社一策”的政策,各基层社可根据各乡镇的特色农业,根据农户经营能力发放贷款,最高单户授信贷款可达5万元,破除农户小信贷款额度小的制约;三是突破范围限制。在控制风险的前提下,农户小信贷款由粮食、种养业逐步扩大到小吃业、加工运输、子女教育、住房消费、农产品深加工等各领域的贷款;四是突破期限限制。改变对农户小信贷款一般为季末、年末收回时间的限制,推行以农户自愿为主,以一个生产周期为主,以农户请求提前还贷为主的“三为主”还贷期限。

农村小额贷款调研报告(13).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下一篇:公安交通管理调研报告:浅谈发生特大交通事故的原因及对策—范文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马上注册会员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