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定罪条件拘捕制度论(4)
2012-11-01 21:09
基于此,笔者以为,附条件拘捕的实质是附定罪条件拘捕。由于“附条件拘捕”名称没有起好,导致理解以及做法上出现偏颇。为防止歧义,笔者建议将“附条件拘捕”修改成“附定罪条件拘捕”,并将其内涵界定为:附条件定罪拘捕是指在审查拘捕案件分流机制下,对于于有证据证实有犯法事实,但定罪证据还没有到达切当、充沛的特定个罪案件以及特殊时代案件的犯法嫌疑人,确有拘捕必要的,可以附定罪条件予以拘捕。适用附定罪条件拘捕的案件,应该在批准或者者抉择拘捕的同时,向侦察机关作出增补侦察指导意见,列明定罪需要查明的事实以及证据,划定增补侦察的完成期限,及时审查对于犯法嫌疑人羁押的必要性及继承侦察工作情况。侦察机关在划定的期限内,仍未能查明相干事实以及取患上所需证据的,应该及时撤销批准拘捕抉择。
2、附定罪条件拘捕诉讼构造定位:拘捕案件分流机制的下位制度
从笔者对于上述附条件拘捕的内涵界定可以望出,作为附条件拘捕的支撑者,笔者的观点与上述确定派与否定派的观点均有不同,乃至在熟识、理念以及制度构建上截然相反。笔者是在1种理性的诉讼形态视线之下,将附定罪条件拘捕定位为全部审查拘捕案件分流机制的1种下位制度。于是,对于于该制度的构造定位,必须留神以下几个题目:
(1)从附条件拘捕做法到附定罪条件拘捕制度
理当清晰地望到,我国现在只有司法实践中附条件拘捕的做法,然而,尚无构成附条件拘捕制度。在对于附条件拘捕的熟识与理解上,不论是理论界还是实务界,均存在很大的悬殊;实践中的做法也比较凌乱,有的乃至是在借附条件拘捕之名,行滥用拘捕之实。侦察机关中有人以为,附条件拘捕就是检察机关在拘捕的适用上的“网开1面”,是对于不相符拘捕条件的犯法嫌疑人予以羁押的“权宜之计”。检察机关职员中有人以为,附条件拘捕就是“附加必然的条件暂时予以先行批准拘捕,假设在划定的时间内所附加的条件患上到了满足,就作出正式批准拘捕”;[七]有的检察官还建议,在刑事诉讼法第六八条中增添1款,“对于于人民检察院以为经过增补侦察能够到达拘捕条件的重大、疑问案件,可以向公安机关提出明确的增补侦察请求后,予以拘捕两个月”,[八]明确地表达了附条件拘捕就是对于不够拘捕条件的犯法嫌疑人予以拘捕的熟识。在二00八年八月三0日,由北京市人民检察院、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钻研所以及北京市人民检察院第2分院联合主办的“拘捕制度的深化与发铺专题研讨会”上,来自公安机关以及检察机关的部门与会代表,在发言中也明确论述以及先容了附条件拘捕就是对于不符正当定拘捕条件的犯法嫌疑人附必然条件予以拘捕的熟识以及做法。
为此,笔者以为,必须澄清对于附条件拘捕的熟识与定位。入1步说,假设将附条件拘捕定位于“对于不符正当定拘捕条件的犯法嫌疑人附必然条件予以拘捕”,那么,附条件拘捕必须立刻鸣停。在笔者望来,朱孝清副检察长的讲话和《人民检察院审查拘捕质量尺度(试行)》第四条所述意义上之附条件拘捕,应该同1熟识到下列3个方面:第1,附条件拘捕既不是拘捕措施的“网开1面”,也不是“权宜之计”,更不是“正式拘捕的前置或者者辅助措施”,而是刑事诉讼法第六0条“有证据证实有犯法事实”拘捕条件的应有内涵以及拘捕制度的应有外延;第2,附条件拘捕所附之条件,不是附“拘捕条件”,而是附“定罪条件”;第3,附条件拘捕的犯法嫌疑人是符正当定拘捕尺度的,只不外还没有到达定罪尺度。于是,鉴于当下对于附条件拘捕熟识不1、做法凌乱的现实状态,应该对于附条件拘捕绝快同1到附定罪条件拘捕的熟识上来,通过构建附定罪条件拘捕制度,规范做法。
(2)附定罪条件拘捕制度的诉讼构造定位
笔者以为,不能就附定罪条件拘捕而论附定罪条件拘捕制度。从刑事诉讼构造的视角望,附定罪条件拘捕制度不应该是孤立的制度支配,而应该是系统的制度构建。在笔者的设计当中,最少应该有两个制度构造上的改革:
附定罪条件拘捕制度论(4).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