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动”。
第三,要让学生“能动”。要更多地发动学生,给每个学生表达自己观点、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只要学生有“动”的意愿,哪怕仅仅是一个动作,一个眼神,也应给予其一定的空间和时间;要发动更多地学生,克服“双边交流”,提倡“多边合作”。一般说来,讨论法和谈话能给学生以展示自己的机会,使学生能较为充分地“动”起来。
第四,要让学生“善动”。在学生“动”的过程中,教师要适时引导,如果学生在一个问题上不能继续答下去,要适当地铺设台阶,使其顺利完成作答;要适时地点评,如“你注意到了这一细节,很有价值”,“你的意思是说……”等,对所有的属于自主回答的答案,均应给予鼓励性和肯定性评价,内容合理的要肯定其内容,如“你说的很好
怎样使课堂真正“动”起来(6)
2012-08-08 16:57
怎样使课堂真正“动”起来(6).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