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振兴财政几个重要问题的看法(7)

1970-01-01 08:00

  中国居民的医疗保险和养老保险

     在整个经济转轨过程中,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是一个非常重要而又十分困难的领域。目前医疗和养老两项占中国全部社会保障支出的90%。最近几年中国对医疗和养老制度进行了改革,但新的社会保障体系还远未完全建立起来,尚不能满足市场经济的需要。         一 医疗体制改革 

  与其它许多发展中国家相比,中国人口的健康状况达到相当高的水平。初生婴儿预期寿命约为70年,每千人拥有1.59个医生和2.34张医院床位。但旧的医疗服务供应机制正面临严峻挑战:成本的增幅远远高于国民收入的增幅,与此同时效率却不断下降。城镇医疗旧体制的核心问题是,国有企业和政府机构负担其员工的所有支出,政府负担这些公共部门的所有支出。此外,员工家庭的医疗也是半免费的,实际上他们的所有支出可能都由公共部门负担。因此,这是典型的软预算约束体制。农村的情况则有所不同。集体所有的互助医疗体系尽可能为其成员支付有关费用,政府并不负担该体系的支出,但会间接地提供一些补贴。  

  随着经济市场化改革的向前推进,中央政府已经很少负担企业和非政府部门的医疗支出,因而越来越多的工厂职工和学校教师面临一个问题:本单位无法负担其医疗费用。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实际上没有任何社会保障。农村的情况更严重,在许多乡村,集体所有的合作医疗体系已经崩溃。  

  1993年起,国务院选择几个城市进行医疗体制改革试点。新体制的要点如下:(1)建立以城市为基础的医疗社会保障体制,企业和职工向基金缴纳相当于工资总额10%的费用;(2)50%以上的缴费进入个人账户,其它进入互助基金或统筹基金账户:(3)在新体制下,居民应首先使用自己个人账户中的资金支付医疗费,患重病及住院治疗的职工个人账户用完后可以向统筹基金申请;但即使在这种情况下,个人仍需支付10%左右的现金。  

  改革试点颇为成功,同时也暴露了一些问题。企业保障变成真正的社会保障,不管国有企业盈利与否,新体制都涵盖这些企业的所有职工。刚开始政府和企业的医疗总支出降下来了,接着又有所上升。许多职工的个人账户积累了大量资金,但统筹账户的缺口很大,要靠向部分个人账户的透支来弥补,因而实际上几乎没有什么积累。其它问题包括:(1)医院性质应界定为市场化的部门还是公共福利部门?(2)是否应将医疗和药品管理分开?(3)如何对医生进行监督以防止医疗部门滥用职权?等等。  

  最近几年,其它各种医疗保障制度迅速发展起来。目前有近2000万人参加所谓的大病保障基金;非国有部门的企业和职工购买商业保险的意愿增强;农村也开始建立互助合作医疗基金。此外,慈善和捐赠事业也开始发挥一定的作用。         二 养老制度改革  

  经过两年的试点,城镇养老制度开始走向统一。新制度采用基金制而不是现收现付制,并且同样把个人账户和统筹基金(或统一的互助基金)账户结合起来。该制度的基本原则是:(1)企业和职工向城市或地区建立的养老基金缴费;(2)通常缴费标准应低于工资总额的20%;(3)一半以上的缴费,约为工资总额的11%进入个人账户;(4)退休职工可享受相当于地区平均工资20%的基本养老金,额外的养老金从个人账户列支,每月数额等于全部积累除以120。  

  到目前为止,有近9000万城镇居民参加了养老保险制度。最大的问题是老职工在过去工作年份里几乎没有什么积累,更严重的是,越来越多的退休职工同时从统筹账户和个人账户领取养老金,这意味着目前在职职工的个人账户实际上是空的。尽管在全国范围内约有500亿元的养老金积累,但大多数城市和省份已经出现亏空。显然我们必须找到一个解决办法。  

  政府鼓励补充养老计划和商业保险养老项目。有200多万职工参加工会管理的养老保险项目,另有200万人参加劳动部的养老保险项目。商业保险公司提供的各种养老服务项目发展迅速,个体户、私营企业的职工和合资企业的雇员倾向于加入这些计划。在农村,大约已有6600万人加入了民政部组织的养老体系。         三 一些相关问题  

关于振兴财政几个重要问题的看法(7).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下一篇:我国对外直接投资战略的国际比较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马上注册会员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