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长江经济带区域协调发展实证研究(5)

2021-05-13 20:58

竞争力较弱的市州:鄂州,咸宁和恩施。该类地市和其他地市有较大的区分性,原因在于不仅其评价值是负数,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并且其评价值大小与其城市评价值有明显的断层。这几个市州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工业基础薄弱,经济发展水平缓慢。

3.4 聚类分析

根据上面的主成分分析的结果,将原来的11 个指标化为2个指标来反映。由于主成分F1 与F2 互不相关,因此利用主成分F1 与F2 对各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进行聚类分析是合理的。本文考察(F1 与F2 )两个指标,采用样本距离为欧式距离,聚类方法为离差平方和法,经SPSS 19.0 统计软件计算得聚类图(如图4-1)。

图4-1 是聚类分析的谱系图。从聚类进程和聚类谱系图可以看出,从聚类分析结果可以看出,湖北省8 个市州可以分为四大类。第一类为:武汉;第二类为:宜昌;第三类为:黄冈、荆州,第四类为:咸宁、鄂州、黄石;这些地区地处平原、农业现代化水平较高,农业发展较好。第五类:恩施,地处山区、交通不便,限制了经济的发展,属欠发达地区。

3.5 结语

形成各地区经济差异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它与各地的自然条件有着密切的关系,自然条件的好坏直接影响着经济的发展水平。从上面看出,武汉在湖北8 个地区中实力最强,名列第一,事实上,武汉作为湖北省的省会,武汉市作为湖北省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地理位置十分优越,并且交通便利,经济发展最好,各项经济指标名列前茅。在聚类分析中它单独成为一类,与其他类的距离也较大。一直以来经济发展都处于全省重要城市的首位,所以武汉在发展潜力方面有明显的优势;在第二类中,宜昌的工业发展水平较好,葛洲坝、三峡大坝等一些大型企业都分布在这些地区,给这些地区经济保持较高发展水平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第三类中,荆州、黄冈,这主要得益于它们的第二主成分得分较高,主要得益于人口较多,消费水平较高;在第四类中,咸宁、黄石、鄂州这一城市类中的大多数区位于江汉平原腹地,农业现代化水平较高,农业发展较好,但工业基础较为薄弱;最后一类是恩施。恩施地处鄂西山区,农业生产水平低,以产玉米、薯类等杂粮为主,粮食产量较低。但木材、桐油、木耳、药材等产品居全省之首,是省内主要的林特产区(见表4-4)。

4.湖北长江经济带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影响因素分析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是一种新的动态的和谐的发展观,其实现需要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由于经济协调发展是一个经济、社会、科技、文化、生态综合发展的过程,不同国家不同地区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其经济发展水平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加之各地区各种要素资源环境条件不同,资源开发利用时间也有早有晚,这就造成各地市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表现出较大差异,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水平在不同时段出现较大波动。

4.1 地理条件及区位因素

区位因素及地理环境资源条件是影响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水平提高的一个重要因素。在区域经济学中,为了具体说明经济活动的空间布局问题,经济区位往往被描述为距离某一个或几个特殊地点的不同位置所反映的市场供求、运输成本等方面的差异问题,如距离城市中心的远近、离自然资源供给源的距离、各空间位置上的市场供求状况等所形成的经济利益差异。区位优势即区位的综合资源优势,即某一地区在发展经济方面客观存在的有利条件或优越地位。其构成因素主要包括:自然资源、地理位置以及社会、经济、科技、政治、文化、教育、旅游等,区位优势是一个综合性概念,单项优势往往难以形成区位优势。一个地区的区位优势主要由自然资源、劳动力、工业聚集、地理位置、交通等决定,同时区位优势也是一个发展概念,会随着条件的变化而变化。

前文从空间和时间两个维度对湖北长江经济带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状况进行实证分析,我们发现从空间角度上看,长江经济带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呈现明显的由中心城市向周边逐渐递减的圈层地区结构现象。例如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高的武汉、宜昌均位于交通便利的铁路线附近,知识信息流通方便,有着优越的投资环境,能促进本地区的经济发展。其中武汉历来被称为“九省通衢”之地,是中国内陆最大的水陆空交通枢纽。武汉距离北京,上海,广州,成都,西安等大城市都在1000公里左右,是中国经济地理的“心脏”,具有承东启西、沟通南北、维系四方的功能。京广、京九、汉丹、沪汉蓉、京港5 条铁路干线,以及京珠、沪蓉等6 条国道在此交汇,武汉是全国四大铁路运输枢纽之一。水运已形成“干支一体,通江达海”的客货运网络,武汉港是我国长江流域重要的枢纽港和对外开放港口。华中地区最大的航空港武汉天河机场,是华中地区唯一可办理落地签证的出入境口岸,为全国四大枢纽机场之一。宜昌市有着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和良好的区位优势。宜昌地处长江中上游结合部,渝鄂湘三省市交汇地,上控巴蜀、下引荆襄,以“三峡门户”“川鄂咽喉”著称,战略地位十分显要,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长江经济带其他城市如荆州和黄石等城市区位优势同样明显。而恩施等经济欠发达地区,矿产资源相对贫乏,发展工业特别是重工业的条件先天不足,地区经济只能以发展农业和在农业资源基础上发展轻工业生产为主。另外,本地区由于山大沟深,沟壑纵横交错、土地分散,给其发展集约农业造成了极大的障碍。

湖北长江经济带区域协调发展实证研究(5).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下一篇:完善党内反腐倡廉法规制度体系的思考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马上注册会员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