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对全国人大、国务院颁布的法律、行政法规在环境保护行政管理工作中的具体应用和环境保护部门规章、国家环境保护标准作出解释;
6.传达国务院及相关部委领导、部领导的讲话精神或情况,宣传各地、各部门在工作实践中的成功经验;
7.按照职责权限作出的行政复议决定和以环境保护部名义作出的对行政管理相对人的处罚事项;
8.办理人大建议、议案、政协提案的答复意见;
9.任免环境保护部党组管理的干部职务;
10.其他需要以环境保护部名义行文的行政事项。
(二)国家核安全局文件(函)使用范围
1.核安全行政许可证件、操纵员执照的批准发放;
2.核安全规定、导则的发布;
3.按照法定程序对营运单位/持证单位违反法规的行为实施的行政处罚;
4.核安全监管项目的修改申请、控制点释放和特许申请的批复,核电站换料和事故停堆后的再次临界申请的批复,核设施的技术规格书、质保大纲、在役检查大纲、调试维修大纲和场内应急计划、预案的批准、认可和重要修改的批复;
5.核安全例行和专项监督检查的通知;
6.核安全监督管理项目官员的任免通知;
7.核安全技术审评收费的通知;
8.其他需要以国家核安全局名义行文的行政事项。
(三)环境保护部办公厅文件(函)使用范围
1.向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环境保护厅(局)、派出机构和直属单位及国务院有关部委、直属机构的相应机构行文;
2.印发部机关组织的会议、培训活动的通知及一、二类会议纪要;
3.发布环境保护部机关内部管理制度及其他相关事项;
4.印发环境保护部工作计划、工作安排,组织检查、评审、工作总结;
5.以环境保护部办公厅名义向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环境保护厅(局)、派出机构和直属单位部署、检查、总结专项工作;
6.印发环境保护部办公厅职责范围内的业务性文件;
7.其他需要以环境保护部办公厅名义行文的行政事项。
(四)环境保护部人事司任免通知使用范围
任免环境保护部党组委托人事部门管理的干部职务。
(五)环境保护部司函使用范围
机关各部门在职责范围内,与环保系统各有关单位进行非指令性、非普发性的业务工作联系,与不相隶属的机关及企事业单位商洽或回复一般性业务工作。
第九条机关各部门需要使用其他发文形式,应提出该发文形式的使用范围、管理权限、发送对象、审核及签发程序、公文格式及编号规则,报办公厅批准。
第三章公文格式
第十条公文一般由秘密等级和保密期限、紧急程度、发文机关标识、发文字号、签发人、标题、主送机关、正文、附件说明、成文日期、印章、附注、附件、主题词、抄送机关、印发机关和印发日期等部分组成。
(一)涉及国家秘密的公文,应当依照《环境保护工作中国家秘密范围的规定》及有关规定,标明密级和保密期限。其中,“绝密”、“机密”级公文应当标明份数序号。密级的确定,由公文起草部门按国家及环境保护部的保密规定准确核定;难以界定密级的,由部保密委员会办公室研究确定。
(二)紧急公文应当根据紧急程度分别标明“特急”、“急件”。其中电报应当分别标明“特提”、“特急”、“加急”、“平急”。
(三)发文机关标识应当使用发文机关全称或规范化简称、统称;联合行文,主办机关排列在前。
(四)发文字号应当包括机关代字、年份、序号。联合行文,只标明主办机关发文字号。
(五)上行文应当注明签发人、会签人姓名。其中,“请示”应当在附注处注明联系人姓名和电话。拟请国务院批转的文件,应同时报送批复代拟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