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政策学复习要点(3)

2020-05-24 10:49

共政策在横向结构上是由立法决策、行政决策、司法决策构成的,在纵向结构上是由中央(国家)政策、地方政策、基层政策构成的. 1、依横向的形式特征进行划分:

(1)立法决策:中国的人大决策和美国的国会决策。

1)中国人大决策的主要形式:①宪法②基本法律③其他法律④人大决

2)人大的四大职权:①立法权②决定权③任免权④监督权; 3)美国国会的权利分为:①立法权②非立法权,立法权是美国国会的

首要权利,非立法权主要是指国会对行政部门和司法部门的监督权。

(2)国家元首决策:总统制(模糊)、半总统半议会制、超级总统制这三类国家,才存在总统决策。

1)美国的总统决策通过如下途径做出:①他在内阁决策中的独断权②

总统在行政系统的末端建立起制定政策的总统直辖机构。 2)总统决策的类型:①总统向国会提出的国情咨文、预算咨文和经济

咨文②立法否决③委托立法④外交决策⑤防务政策。

(3)行政决策——六种类型的政治体制中,只有美国联邦政府的行政决策

与国家元首决策的界限含糊不清。

1)中国的行政决策。所谓行政决策,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在法定的权力

和职能范围内,按一定程序和方法做出的决定。主要形式:①行政法规(以总理令的形式发布)②行政措施、决定和命令(以国务院文件形式或国务院办公厅文件的形式发布)③部门规章(大都以部长令的形式发布,须报国务院备案)

2)美国的行政决策。总统决策大多是行政决策。行政机构分为四类:

①内阁部②独立管制机构③其他独立机构④政府公司。

- 11 -

3)美国联邦行政机构的决策有以下几种:①对国会立法和总统决策的

解释②制定规章条例③行政裁决。

(4)司法决策

1)中国的司法决策:我国的司法机关是政策执行和政策监控的重要主

体,而作为政策制定的主体,其作用不大显著的。

2)美国的司法决策:最高法院是公共政策的直接制定者。主要形式:

①司法审查②推翻先前的判决③司法命令。

(5)执政党政策——除了中国为代表的政治体制外,其他体制中的执政党

的政策,不能直接成为公共政策。

当代中国现行的政治体制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议行合一制 。横向结构特点:

1)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中国共产党是中国政府

系统的领导核心,主导着政府工程的运行;

2) 党的政策转变为公共政策的形式:①直接形式——党的会议文件和

党的领导人讲话;②间接形式——党的领导是政治的领导,即政治原则、政治方向、重大决策的领导和向国家政权推荐重要干部。 3) 党对国家事务实行政治领导的主要方式:使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

序,变为国家意志;

4) 将党的政策变成国家意志的法定程序有三种类型:①中共中央与国

家机构联名发布政策方案②提出政策创议③政府决策以党的政策原则为依据。

2、依纵向形式特征上:公共政策的类型取决于国家结构。所谓国家结构:是

国家的整体与部分,中央政权机关与地方政权机关之间的关系。 1)国家机构划分为两个基本类型:①单一制②邦联制

2)以决策者即公共权力机关的层级或纵向结构为标准,公共政策类型可划

- 12 -

分为:①中央政策(国家政策)②地方政策③基层政策。

※公共政策的基本功能:①管制功能②引导功能③调控功能④分配功能 ※公共政策的本质

1、公共政策的认识论本质——理论与实践的中间环节。

政策兼具理论与实践的二重特征。

1)政策与理论的基本关系:理论是政策的理念依据,政策是理论的具体化 2)政策与实践的基本关系:政策是实践经验的原则化并在实践中得以完善

和发展,实践须以政策为出发点并贯穿其整个过程 3)理论是政策的理念依据或指导思想有两方面的含义:

①理论的内容影响和决定政策的内容,理论依据的不同造成政策的基本差

别;

②理论的正确与否,决定政策的成败;

4)理论和政策同属观念形态,其存在和发展都依赖社会实践;政策只有通

过实践才能实现其目标和功能;

2、公共政策的社会本质:公共性与偏好性的对立统一

现代公共政策起决定作用的规定性:公共政策是公共权力机关为了一定的目标而进行的社会资源的配置和社会价值的分配。 ※公共政策的基本特征:

(一)政治性、权威性与强制性:公共政策是由政治性组织制定的,是国家、

政府、政党为实现其政治目的而制定的行动方案和行为准则,因此,公共政策具有鲜明的政治性;公共政策是社会关系的调节器,公共政策的权威性是和它的政治性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公共政策的权威性是由它的强制性决定的。

(二)公共性与偏好性的对立统一 (三)应然与实然的统一

- 13 -

(四)回应性与普遍性的统一

※政策工具:指的是被设定为旨在实现一定政策目标的各种措施、策略、方法、技术、机制、行动、作为以及配置的人力、资金、设备、资源等手段。 ※政策工具的类型:

(一)两分法:规制性工具与非规制性工具;政府部门直接提供与非政府部门

提供;诱导性工具与规制性工具。

(二)三分法:法律工具、经济工具、交流工具;管制型工具、财政激励工具、

信息传播工具;市场化工具、工商管理技术工具和社会化手段;自愿性工具、混合性工具、强制性工具。 (三)四分法

1、哈内孔把政策工具划分成立法、委托服务、征税、说服四类形态。 2、艾尔莫尔把政策工具划分成命令性、激励性、能力构建、系统变迁四

类。

3、休斯认为政府干预大多采用经济手段,从经济方面把政策工具区分为

供应、补贴、生产、管制四类。

4、丘昌泰把政策工具分为:管制类工具、财务类工具、沟通类工具、组

织类工具

(四)五分法

对中国学者影响较大的五分法:

1、史耐德和英格拉姆:权威式、刺激式(包括激励、收费、制裁、强制)、

能力构建式、符号和劝告式、学习式

2、韦默和维宁:市场自由化、使用财政补贴和课税的方式改变诱因;建

立规章制度;经由市场机制提供物资;提供保险与社会保障。

(五)七分法

林德和彼得斯:命令条款、财政补助、管制、课税、劝告、权威、契约

- 14 -

(六)八分法

胡德使用信息、财政、权威、组织四种基本资源达到监督社会和改变行为两项目的。

奥哈雷从政府介入方式和政府行动的类别两个维度进行划分。

※政策工具类型学研究的根本意义,在于政策工具的分类是政策工具的比较、选择和配置的基础。

※既有分类的缺陷:大多只适用于公共权力机关的经济和社会政策所使用的政策工具;既有的政策工具分类过于重视正式、有形的、静态的政策工具,而看轻甚至无视非正式的、无形的、动态的政策工具;有些分类过于简括或过于庞杂,有些分类则纯属主观臆想。

※如何进一步推动政策工具类型学的研究: 1、重视政策工具箱的建设; 2、坚持从个别到一般的认识路线;

3、使政策工具与政策目标之间的因果关系明确化、明朗化,为政策工具的选择和配置奠定基础。

第三章 政策系统与公共决策体制

※政策系统的三大子系统:①主体系统②支持系统③反馈系统

※公共政策主体是相对于政策客体而言的,指的是那些在特定政策环境中直接或者间接地参与公共政策制定、实施、评估、监控的行为者; ※公共政策主体分为直接主体和间接主体两大类:

1、直接主体:即公共政策的法定生产者。主要有①代议机关②行政机关③司

法机关④其他直接主体(某些政治体制内的执政党和军队领导人或军队执政机构)

2、间接主体,分为三类:①次国家政策行为者②跨国政策行为者③全球性政

策行为者。

- 15 -


公共政策学复习要点(3).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下一篇:工艺品大赛策划书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马上注册会员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