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政策学复习要点(4)

2020-05-24 10:49

3、政策主体系统,包括三个子系统: (1)政策制定系统,基本功能是:

①认定政策问题②确认政策目标③组织政策方案的设计④主持审议备选方案并最终进行政策抉择⑤完成政策合法化程序并正式发布政策 (2)政策执行系统,基本功能是:

①为政策方案的实施做好准备②有效实施政策方案③分析和总结执行情况

(3)间接主体系统,基本功能是:

①利益表达与利益综合②提出公共问题③影响公共政策制定④影响并改变政策环境⑤填补政策直接主体所无法达到的空间

※政策系统与环境的关系(政策网络):所谓政策网络是指在公共政策制定和执行过程中,政府和其他行为者围绕共同的、实际上是不断协商的信念和利益而结成的正式的和非正式的联系

1、公共政策环境变的复杂和动荡的主要表现:①不确定性②关联性③模糊性④动态性

2、政策网络形成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①交流信息和意见的需要②交换资源的需要③结盟的需要;④追逐权力的需要⑤协调的需要;

※公共政策客体的定义:是指政策发挥作用时所指向的对象或者说政策主体就哪些问题、针对哪些人制定政策;包括“人”,“事”; 1、从事的角度看,公共政策客体就是政策问题

2、从人的角度看,公共政策客体是目标人群—受制约的社会成员或社会团体 2、客体系统:由公共政策的客体组成的系统就是政策客体系统。

※政策支持系统:健全和完善政策支持系统是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的重要环节,由以下子系统构成:

1、信息传播系统:是政策系统的“神经”系统,基本功能是:①信息的收集

- 16 -

与整理②信息的加工与储存③信息的传递

2、政策咨询系统:也称“思想库”、“智囊”或“外脑”,通常由政策研究机构、

政府与这些机构的关系、咨询活动构成

3、政策监控系统:是政策系统的一个特殊子系统,基本功能是:①建立政策

监控标准②监测政策绩效③发现和纠正政策执行偏差

4、政策评估系统:政策系统的一个基础子系统,五大构成要素是:①政策评

估主体②评估对象③评估目的④评估标准⑤评估方法

※政策环境:对于具体的政策主体系统来说,存在两种不同的政策环境: 1、政策系统的一般环境即系统的生态环境,包括:①地理自然环境②经济环

境③政治法治环境④社会文化环境⑤国际环境。

2、政策系统的工作环境:是指政策系统在制定和实施某项公共政策的过程中

直接地对政策系统的运行产生影响的政策环境。一国的现实国情是政策的工作环境。

※政策反馈系统:政策反馈系统是将政策的主体系统与客体系统、政策系统与政策环境连接起来的一个特殊子系统。多层次、多网络是其突出特点。 ※政策系统的运行的步骤:①利益输入②利益综合③政策形成④政策发布⑤政策执行⑥政策反馈

※政府权力、政府职能与公共政策的关系:

1、政府权力、政府职能的二重性决定了公共政策的二重性:

①公共政策是政府推行政治统治的基本工具②公共政策是政府实施社会管理的重要手段

2、政府权力、政府职能决定政策的性质、类型与数量

※国家结构与公共政策的关系:任何政策都是在一定的政治制度所提供的总体框架内运行的,国家结构形式主要分为:

1、单一制: ①中央集权型(法国是中央集权型单一制的典型)②地方分权

- 17 -

型(英国是地方分权型单一制的典型) 2、联邦制。

※政府能力:政府在其职责范围内,运用公共权力,正确地制定并有效地实施公共政策的能力,其内涵包括如下: 1、政府能力与政府权力、政府职能密切相关 2、政府能力包括政策制定和政策执行两个层次的能力 ※公共决策权的配置:

1、根据最高决策权所属人数的多少,分为:①首长制②委员会制 ; 2、根据决策权限的集中与分散程度,分为:①分权制②集权制 ; 3、根据上级决策机关对下级的指挥控制方式,可分为①完整制②分离制; 4、根据决策系统中个部门的职责权限和范围,分为①层级制②职能制。 ※公共决策规则:①全体一致规则②多数规则

※公共决策体制的类型:①总统制②议会制③半总统制半议会制④超级总统制⑤委员会制⑥人民代表大会制⑦军人独裁制。

※公共利益的内涵:首先是利益获得者的群体范围,其次才是利益实现的程度。 ※非政府政策行为者包括:公民、社会团体、政党、大众传媒 ※公民更多的是政策客体的理由: 1、公民的真正意愿很难确定 2、公民的意见多属短见 3、公民参与成本过高,效率低下 4、公民参与会导致社会不稳定 ※如何理解公民是公共政策的基石; 1、整个政策运行过程都以公民为基础

2、公民参与政策过程,可加深其对政策意义的理解,还可增加他们配合政策

运行的自觉性,提高政策的效力

- 18 -

3、政策过程的民主化、法制化要求公民参与

4、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政策信息的获得将变得十分便捷,公民的素质

不断提高,消除了参与过程所遇到的障碍,提高其参与效率

※社会团体、公民社会对公共政策的作用:①政策信息沟通②影响并制约公共政策③稳定公共政策秩序 ④角色替代

※政党与公共政策:政党是公共政策制定最重要的倡导者和政策理念最重要的提供者,公共政策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被视为执政党的政策,对公共政策的制定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实行两党制的国家里,政党首先借助于公共权力才能够与公共政策现实地发生联系,政党的主张和要求转化为公共政策,只有那些在大选中获胜、取得国家政权的政党才能成为政策的直接制定者,其政治纲领和主张才能转变为公共政策。在实行一党制国家里,政党是公共政策的主导性力量。我国实行的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作为唯一合法的执政党以及全国人民根本利益和意志的集中体现者,中国共产党在政策制定的各个环节上都发挥主导性作用,各民主党派不是在野党,而是参政党,特们通过政治协商制度参与国家大事情的讨论与决定 ※大众传播对公共政策的作用: 1、提出公共问题并推动问题认定:

①监测环境变化,及时发现和提出公共问题 ②促进信息交流,释放社会多元诉求 ③制造“焦点效应”,催生热点公共问题 2、有效影响政策议程的设置:

①推动公众议程尽快转化为政策议程 ②价值取向和利益导向的引领者 ③构建“第二现实”

- 19 -

3、影响公共政策的抉择 ※大众传播对政策执行和监控: 1、为政策执行提供良好的舆论支持 2、监督和控制政策执行过程 ※大众传播对政策评估和调整

1、及时收集和反馈公众对政策的意见 2、以自已特有的方式进行政策评估 3、推动公共政策的及时调整

第四章 政策过程及其理论模型

※模型:是对原型的抽象与模仿(仿真),是认识主体为着一定的认识目的,依据相似性原则而构造出来的一种理念系统,以代表作为研究对象的真实系统即实际存在的事物;有实物模型(如地球仪)和理论模式两种。 ※模型及其认识论的意义:

1、可以通过解释模型而认识原型的某种本质规定性,对所构模事物的运行结果和发展趋势做出了有效预测; 2、模型是进行科学抽象的重要工具;

3、模型是研究过程中资料搜集和经验观察的指南。 ※政策过程模型的必备条件: 1、必须明确把握社会发展的方向 2、必须与宏观政策密切相关

3、必须建立在注重人文特点的行为科学与注重科学程序和方法的管理科学二者相互交融的基础上

4、必须对宗教、意识形态等大量非理性因素持客观态度

5、必须对时间非常敏感,并且具有历史色彩,即具有历时观察的功能 ※公共政策分析需要借助于模型的原因?

- 20 -


公共政策学复习要点(4).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下一篇:工艺品大赛策划书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马上注册会员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