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 间:
地 点: 对 象:
总计第( )课时 一、综合实践智多星。
1.看到大量土地被征用,用来办厂、建房,村支书感慨地说:“ ,留与子孙耕。” 2.让我们共同行动起来,“珍惜自然资源, ”。 3.学校的花坛边有一块警示牌,上面写着“禁止摘花踏草”,你能帮 学校把这块牌子上的警示语换一下,让大家都乐意接受吗? 二、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只有一个地球》写了 、 、 三个方面的内容,告诉我们 。
2.印第安人喜爱雨后 ,喜爱它 的声音,喜爱风中飘来的松脂的 。空气 对我们来说也是 的,因为一切生命都需要它。
后记:
时 间:
地 点: 对 象:
总计第( )课时 快乐阅读。 (一)课文传真。
人类生活所需要的水资源、森林资源、生物资源、大气资源,本 来是可以不断再生,长期给人类作贡献的。但是,( )人们随意毁 坏自然资源,不顾后果地滥用化学品,( )使它们不能再生,( ) 造成了一系列生态灾难,给人类生存带来了严重的威胁。 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
2.这一段中列举出的再生资源包括 、 、 、 。 3.再生资源不能再生的原因是 。(填序号) ①随意毁坏 ②滥用化学品 ③不加节制采用 ④自然灾害 4.“本来”是 的意思,它准确地点明了 已遭到 破坏,强调了“水资源、森林资源、生物资源、大气资源”原先的 ,突出了现在的 。
后记:
时 间:
地 点: 对 象:
总计第( )课时 (二)认真阅读短文,完成文后练习。
告别南极,不带走滴水片石
近了,近了,已经可以看到南美洲的大陆了。我们十天的南极考察就要结束了。值得自豪的是,告别南极,我们没有带回一块石头或一滴海水。
“南极属于全人类,不准动南极的一石一水,一草一木!”这已成为所有到南极的人们的共识。在考察期间,船主在我们每次登陆之前都反复讲:“不要拾石头!”“不要挑逗企鹅!”“不要踩坏苔藓(xiǎn)!”“即使是因为拍摄工作需要也不允许!否则,将不允许您再上船。”
企鹅、海豹、海狮都是南极的主人。前来考察的科学家或旅客在岛上都是悄悄的。记者无限感慨:只有在南极,动物才有如此之高的地位。如果有人问我,南极怎么样?我的回答是:南极仍然是一个童话世界!
保护南极的生态环境已成为人们的自觉行动。一次,几个记者在冰海中穿梭寻找蓝鲸,因为下小雨都用塑料袋套住摄像机,有一位记者不小心把塑料袋掉进了海里,为他们驾驶小艇的卡地亚小姐不顾风浪,执意去追赶那只飘得很远的塑料袋,直到捞上来为止。
1.本文的主题是: 。
2.保护南极的生态环境已成为人们的共同认识和自觉行动,说说第四自 然段用了什么具体事例来表达这一内涵。
3.用“ ”在文中画出与船主的话相呼应的句子,用“ ”画出文 中的一个比喻句。
4.“告别南极,不带走滴水片石”,说明了( )
A.南极生态环境恶劣,山穷水尽,人们必须管住自己,保护南极环 境。
B.南极的主人要求考察人员做到这一点。
C.南极考察人员都严格遵守人们共同的意愿,十分注意保护南极的 原貌。
后记:
时 间:
地 点: 对 象:
总计第( )课时 一、火眼金睛。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对的一组是( )
A.正月(zhēnɡ) 水浒传(zhuàn) 五行缺土(hánɡ) ...B.供品(ɡōnɡ) 数不清(shù) 大病新愈(yù) ...C.神佛(fó) 悼念(dào) 北风怒号(háo) ...二、拼写小能手。
1.那猹却将身子一niǔ( ),反从闰土的kuà( )下 táo cuàn( )了。
2.鲁迅先生shì shì( )后,许多人都前来悼念,数不清的wǎn lián( )挂满了墙壁。
3.伯父生病了,他一边ké sou( )一边写wén zhānɡ( ), 还教育我读书不要hú lún tūn zǎo( ),要把握内容,形成自 己的知识链。
三、词海拾贝。用四字词语替换句中画线部分。
1.经过老师的多次批评,他终于改掉了这个做事不认真、不仔细的 毛病。( )
2.这位老人真是经历过很多的艰难困苦。( )
3.我的记性不好,常常把事情弄错了对象或弄错了事实。( ) 4.听了老师的讲解后,我顿时醒悟过来。( )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