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高考试题解析
试题31
同一经纬度“高处不胜寒”的原因是( )
A.气压低 B.空气稀薄
C.到达的太阳辐射少 D.到达的地面辐射少
解题思路 该题立意考查考生对气温随着高度变化而变化的原因的掌握程度。题目引用了古人的词句“高处不胜寒”,表明了各个学科互相交织、互相渗透的实际,也表明了地理考试越来越重视多学科相结合的综合能力的考核。该题的关键在于掌握导致近地面大气气温增高的直接原因是地面的热辐射。
答案:D
试题32
北纬38°一开阔地上,在楼高为H的楼房北面盖新楼,欲使新楼底层全年太阳光线不被遮挡,两楼距离应不小于
( )
A.Htan(90°—38°)
B.Htan(90°—38°—23.5°)
C.Hcot(90°—38°)
D.Hcot(90°—38°—23.5°)
解题思路 数学在地理学中有非常广泛的应用。该题立意考查考生将地理语言和基础的数学语言结合起来估算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也可以说是一个地理的“应用题”。对于文理分科的文科考生来说,数学计算的难度在某种意义上大于地理本身难度。难题应该在草稿纸上或者试卷的边缘使用图解的方法解决。实际上,数学非常好的考生,在解这类问题时,也是通过空间的想像来最终完成的。
答案:D
试题33
与平面图(见图2—1—7)中知X至Y地势变化最符合的剖面图是( )
解题思路 该题考查考生认读地形剖面图和从地图上获取信息的综合能力。在没有等高线和
比例尺的地图上,河流传递的关于地形和地势起伏的信息最丰富。明白了这点,该题就迎刃而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