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具行业十三五规划
模具产业的快速发展,促进了行业重点骨干企业的形成,现在被中国模协认定和授牌的重点骨干模具企业已达110个。行业骨干队伍的形成起到了引领行业发展的作用。
二、我国模具工业与国际先进水平的主要差距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1、主要差距
我国模具工业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由于在理念、设计、工艺、技术、经验等方面存在差距,因此在企业的综合水平上特别是产品水平方面就必然会有差距。差距虽然正在不断缩小,但从总体来看,目前我们还处于以向先进国家跟踪学习为主的阶段,创新不够,尚未到达信息化生产管理和创新发展阶段,只处于世界中等水平,仍有大约10年以上的差距,其中模具加工在线测量和计算机辅助测量及企业管理的差距在15年以上。管理水平、设计理念、模具结构需要不断创新,设计制造方法、工艺方案、协作条件等需要不断更新、提高和努力创造,经验需要不断积累和沉淀,现代制造服务业需要不断发展,模具制造产业链上各个环节需要环环相扣并互相匹配。面对差距,我们既要努力追赶,更要开创自己的发展道路。
综合水平的差距最终都会反映到模具产品中可以量化和感知的具体指标上。综合我国各类模具情况,与国外先进水平的差距主要表现为:模具使用寿命低30%~50%(精冲模寿命一般只有国外先进水平的1/3左右),生产周期长30%~50%,质量可靠性与稳定性较差,制造精度和标准化程度较低,等等。与此同时,我国在研发能力、人员素质、对模具设计制造的基础理论与技术的研究等方面也存在较大差距,因此造成在模具新领域的开拓和新产品的开发上较慢,高技术含量模具的比例比国外也要低得多(国外约为60%左右,国内不足40%),劳动生产率也要低许多。
2、主要问题
存在的主要问题大致有如下方面:
⑴研发及自主创新能力薄弱。基础差、能力不足、投入少、不够重视、缺乏长期可持续发展观念等都是造成模具产品及其生产工艺、工具(包括软件)、装备的设计、研发(包括二次开发)及自主创新能力薄弱的重要原因。
⑵企业管理落后于技术的进步。管理落后主要体现在生产组织方式及信息化采用方面。国内虽然已经有不少企业完成了从作坊式和承包方式生产向零件化现代生产方式的过渡,但沿用作坊式生产的小企业还不少;已实行零件化生产的企业中只有少数企业采用了信息化管理,且层次也还不高。行业和企业的专业化水平都比较低,企业技术特长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