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全册)(2)

2022-03-02 22:55

三、练一练

1、在○里填上“﹥”“﹤”或“=”。

1.25元○2.4元 0.48元○1.3元 0.05元○0.50元

3.06元○3.60元 6.00元○6.0元 4.59元○4.58元

2、35×8 81÷3 45×3 210÷3

83×2 630÷3 72×5 75÷5

3、到哪个商店买毛巾便宜?

小熊商店:毛巾3.82元 牙刷2.50元 牙膏4.35元

小猫商店:毛巾4.00元 牙刷2.62元 牙膏4.52元

小狗商店:毛巾4.10元 牙刷2.55元 牙膏3.85元

你想买什么?到哪个商店去?

4、实践活动

到商店调查3种商品的价格,做好记录。与同学比一比同类商品的价格。

四、小结

五、课后反思

板书设计

奇奇文具店:铅笔盒4.9元 橡皮2.63元 尺子2.5元

丁丁文具店:橡皮2.36元 书包8.2元 铅笔盒5.1元

豆豆文具店:书包8.5元 橡皮2.65元 水彩笔3.05元

去哪个文具店买铅笔盒便宜?

4.9元﹤5.1元

答:去奇奇文具店买铅笔盒便宜。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鼓励学生独立根据教材创设的主题情境,列出算式。然后估算大约一共花了多少元,再探索计算方法。

2、在多种算法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观察不同算法的共性,即相同单位(数位)的数才能相加。这也是小数相加时,小数点要对齐的根据。只要理解了这一点,小数加减就可以转化为整数加减运算了。

教学重点

会计算一位小数的加减运算,能解决一些相关的简单问题。(与元、角、分密切联系)

(1)教材把解决问题的过程与学习加减法计算结合起来,以使学生体会学习计算的必要性,发展数学应用意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第三课讨论的是一位小数的没有进位的加法与没有退位的减法,第四课讨论的是一位小数的进位加法与退位减法。这两节课都把探讨小数加法的算法作为重点,让学生在理解并掌握小数加法算法的基础上,独立去解决小数减法的算法问题。

教学内容

6~7页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新授

1、买书

淘气在书店买了一本《童话故事》,花了3.2元。他又买了一本《数学世界》,花了11.5元。淘气一共花了多少元?

3.2+11.5=14.7(元)

答:淘气一共花了14.7元.

2、试一试

(1) 一本《数学世界》比一本《童话故事》贵多少元?

(2) 你会用竖式计算吗?

1.2+5.7 6.8-5.1 2.2+10.7 17.8-0.4

(3)对对碰:相碰的两个数相加、相减。

0.4 7.5 7.5+0.4 7.5-0.4

4.1 10.6 10.6+4.1 10.6-4.1

7.6 2.2 7.6+2.2 7.6-2.2

26.7 3.1 26.7+3.1 26.7-3.1

三、练一练

1、计算

2、2.5+0.2 3.9-2.9 6.8+3.1

2.7-2.0 6.5+3.0 2.3-2.2

3、森林医生

4、玻璃杯每个13.6元

陶瓷杯每个10.20元

塑料杯每个6.10元

(1) 买一个玻璃杯和一个塑料杯共多少元?

(2) 买一个陶瓷杯比买一个玻璃杯少花多少元?

(3) 三种杯各买一个,30元够吗?

(4) 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四、小结

五、课后反思

板书设计

淘气在书店买了一本《童话故事》,花了3.2元。他又买了一本《数学世界》,花了11.5元。淘气一共花了多少元?

3.2+11.5=14.7(元)

答:淘气一共花了14.7元。

第四课时

教学目标

会计算一位小数的加减运算,能解决一些相关的简单问题。(与元、角、分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会计算一位小数的加减运算,能解决一些相关的简单问题。(与元、角、分密切联系)

(1)教材把解决问题的过程与学习加减法计算结合起来,以使学生体会学习计算的必要性,发展数学应用意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第四课讨论的是一位小数的进位加法与退位减法,把探讨小数加法的算法作为重点,让学生在理解并掌握小数加法算法的基础上,独立去解决小数减法的算法问题。

教学内容

8~9页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新授

1、寄书

邮费分别是1.6元和12.4元,一共需要多少元?

1.6+12.4=14(元)

答:一共需要14元。

计算时需要注意什么?

2、(1)2包书的邮费相差多少元?

(2)1.3+6.7 10.5+9.7 5.3-4.8

5.8-3.9 8.9+10.2 20-6.6

三、练一练

1、1.8+3.5 6.1-5.8 13.5+10 20.5+30.8

5-2.3 15.3-4.4 8.3+6.7 5.9+10.8

2、森林医生

3、《动物世界》21.8元,《童话故事》14.5元,小明想买这两本书,他只有40元钱,够吗?

4、妈妈买笔花了15.8元,还剩下34.2元,妈妈带了多少钱?

5、饼干3.8元 面包1.2元 瓜子2.5元

果冻6.5元 薯片4.6元 虾条0.8元

(1) 饼干和瓜子一共多少元?

(2) 果冻比薯片贵多少元?

(3) 小青有5元钱,可以买什么?还剩多少钱?

(4) 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四、小结

五、课后反思

板书设计

邮费分别是1.6元和12.4元,一共需要多少元?

1.6+12.4=14(元)

答:一共需要14元。

计算时需要注意什么?

森林旅游

单元教学目标

1、经历观察、操作、实验、调查、推理等实践活动;在合作与交流的学习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2、获得一些初步的数学实践活动经验,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问题。

3、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

为学生提供综合应用本单元所学知识的机会,进一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体会数学的广泛应用。

教学内容

10~11页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新授

1、森林食品店

蘑菇1.4元 松果1.5元 竹笋2.7元

萝卜0.9元 其它5.2元 饮料1.8元

10元能买哪些商品?

我要买松果和蘑菇,需要多少元?

2、森林玩具店

玩具熊12.7元 球3.8元

书5.5元 玩具松鼠6.7元

玩具熊比玩具松鼠贵多少元?你想买什么?需要多少钱?

三、实践活动

1、找一找生活中的小数,并与同伴说一说。

如:身高是1.32米,赛跑成绩是8.3秒,体重是3.7千克……

①通过“找一找生活中的小数”的实践活动,感受小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存在(不拓展)。

②可以向学生建议,用数学日记的形式记录下自己在生活中发现的小数以及从事这个活动的感受。

2、调查自己家两个月水费、电费开支情况,并记录下来。

通过分析数据把你的感受与同伴说一说。

四、小结

五、课后反思

二 对称、平移和旋转

单元教学目标

1、结合实例,感知对称、平移和旋转现象。

2、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3、结合图案的欣赏与设计的过程,体会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等在设计图案中的作用,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和个性,感受图形的美。

知识技能目标

标准对这部分内容的定位

1、学生之所以要学习这部分内容,是因为现实世界中存在着大量有关图形变换的现象,同时,图形的运动也是人们认识空间与图形的一个重要手段(图形的性质、图形的位置、图形的运动、图形的度量),是发展学生空间观念的重要内容。

2、认识生活情境中的变换现象,从变换的角度欣赏图形、设计图案,体验变换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是本部分内容学习的主要目标,这对于学生认识丰富多彩的现实世界,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了解图形之间的联系,以及感受与欣赏图形美都是重要的。

3、要充分为学生创设动手操作的机会,如“折一折”、“剪一剪”、“移一移”、“摆一摆”、“画一画”和“做一做”等,并鼓励学生在操作中进行思考和想象。

教学课时

四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直观认识——在操作中体会对称现象的特征——利用特征(辨别、作图、想象)”的过程 。(引入时情景的丰富性)

2、要挖掘和利用身边丰富有趣的实例,使学生充分感知平移、旋转和对称现象,体现数学的文化价值。

教学重点

结合实例,感知对称、平移和旋转现象。

教学内容

12~16页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新授

1、对称图形

(1) 折一折,剪一剪

使学生知道什么样的图形是对称图形。

(2)猜一猜,剪一剪

A上面是对称图形的一半,这些图形是什么?

B你能剪出这些图形吗?利用附页1中的图2试一试,并与同伴说一说.

(3)看一看,说一说

下面哪些图形是对称图形?

在生活中你见过哪些图形是对称的?

(4)你知道吗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各族人民用自己的勤劳和指挥创造出优秀的民族文化.

2、试一试

(1) 下面哪些图形是对称图形?画“√”。

(2) 试着在钉子板上围出对称图形,并与同伴说一说。

(3) 在方格纸上按照图上给出的对称轴画对称图形。

(4) 剪一个自己喜欢的对称图形,在全班进行展览。

三、练一练

1、找一找哪些字是对称的。

2、在点子图上画出对称图形。

3、摆出对称图形。

4、在方格纸上画出对称图形,这些图形像什么?

5、画出下图的对称图形。

6、你知道吗

7、找一找哪些树叶是对称图形。(紫丁香叶,榆树叶,银杏树叶,杨树叶,龙爪槐叶,石榴树叶,玉兰树叶,桃树叶)

四、小结

五、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第二课“镜子中的数学”,向学生呈现生活中有趣的镜面对称现象,激发他们强烈的兴趣和好奇心,发展他们的空间观念。

2、教学时一定要让学生动手实践,不能只是“看图说话”。最好,每人都准备一面小镜子,按照教材中创设的活动要求进行操作,教师还可以创设其他的实验活动。

教学重点

结合实例,感知对称、平移和旋转现象。

教学内容

17~18页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新授

1、镜子中的数学

把镜子放在虚线上,看一看镜子里的图形和整个图形。

2、试一试


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全册)(2).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下一篇:部编版八年级道德与法制下册教学计划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马上注册会员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