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与复习(二)
单元教学目标
1、你学到了什么(主动整理知识)
2、我的成长阻击(体会与进步)
3、基本练习
整理:联系、应用、反思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学会了什么
看图说一说。
二、我的成长足迹
与同伴说一说。
我解决了一个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我读了一本有趣的数学读物……
我学会了有条理地思考问题……
三、练一练
1、按分数涂颜色,并比较分数的大小。
3 5
8 8
1 1
6 4
3 3
4 4
2、36×30+129 15×8×7 78+14×6
864-12×24 25×12÷6 540÷9÷6
3、选择合适面积单位(cm2,dm2,m2)填空。
(1)游泳池的面积是1200( )。
(2)黑板的面积是600( )。
(3)单人床的面积是1.8( )。
(4)小信封的面积是2( )。
4、分数计算。
5、一辆洒水车每分行驶60米,洒水的宽度是8米,洒水车直行9分,被洒水的地面是多少平方米?
四、小结
五、课后反思
六 统计与可能性
单元教学目标
1.通过丰富的实例,了解平均数的意义,会求简单的平均数(结果为整数)。
2.能够列出简单试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通过转转盘、抛纸杯、摸球等活动,体验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对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做出描述。
教学课时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通过丰富的实例,了解平均数的意义,会求简单的平均数(结果为整数)。
教学重点
通过丰富的实例,了解平均数的意义,会求简单的平均数(结果为整数)。
教学内容
71~74页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新授
1、奖牌给哪个组
两个小组在相同的时间内进行投篮比赛,下面是每个小组投中情况统计图。(○表示投中1个)
第一组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张 王 李 赵 刘
第二组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周 梁 高 徐
目的:结合阅读两组投篮比赛投中情况的统计图,在讨论该哪组获胜的过程中,体会计算平均数的意义与必要性。
方法一:
第一组平均每人投中(5+6+5+4+5)=5(个)
第二组平均每人投中(6+5+6+7)=6(个)
第二组平均每人投中的多,奖牌个第二组。
方法二:
用移动的办法求平均数。
第一组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张 王 李 赵 刘
第二组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周 梁 高 徐
第一组投中的平均数是5个,第二组投中的平均数是6个,所以奖牌应发给第二组。
(①如何求平均数,教材呈现两种方法,分别从数量和直观地角度帮助学生进一步体会平均数的含义,后一种方法可以不掌握,但教师应向学生介绍。
②教材没有给出求平均数的一般公式,重点放在在具体情境中理解平均数的意义上,可以让学生自己来描述、建立平均数的算法模型,但无须死记硬背。)
2、试一试
星期四小熊冷饮店又该进冰糕了,小熊翻开了商店本周前三天卖出冰糕情况。
今天我进多少箱冰糕合适呢?
你能帮它解决吗?
注意:
①统计教学不要把重点放在制作统计图表和计算技能上,而应放在分析数据和解释数据的意义上,放在根据数据作出必要的推断上。
②解决问题的关键是分析前三天的销售量。学生可以根据前三天的销售量的平均数来进货,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解决问题。
三、练一练
1、“新苗杯”儿童歌手大奖赛成绩统计表。
(1)请你把这张评分统计表填写完整。
(2)请你排出三位选手的名次。
2、根据下面两个统计表,回答问题。
(1)平均每个学校植树多少棵?
(2)胜利小学平均每班植树多少棵?
3、某足球队想引进一个前锋。
最近5个赛季数
运动员甲:23,17,18,24,23。
运动员乙:/ , / ,26,22,24。
运动员丙:30,12,/ ,26,20。
“/”表示这个赛季没参加比赛。
这个足球队该引进哪个运动员?
4、王叔叔每天沿着环形跑道跑步,并记录下所走的路程和所需的时间,如下图。
(1) 王叔叔前三天跑了多少千米?平均每天跑几千米?
(2) 前三天王叔叔哪一天跑得快?哪天跑得慢?
(3) 前四天中第四天王叔叔跑得速度最快,花的时间可能是( )。
A.55分 B.10分 C.25分
5、实践活动
(1) 调查小组同学的身高,并计算小组的平均身高。
(2) 在报刊上找出与平均数有关的信息,并与同伴说一说。
6、数学故事
有危险吗?是对平均数意义的理解。(平均数的案例)
故事:我不会游泳,这个游泳池平均水深1.2米,我的身高是1.3米,跳下去有危险吗?
四、小结
五、课后反思
板书设计
两个小组在相同的时间内进行投篮比赛,下面是每个小组投中情况统计图。(○表示投中1个)
方法一:
第一组平均每人投中(5+6+5+4+5)=5(个)
第二组平均每人投中(6+5+6+7)=6(个)
第二组平均每人投中的多,奖牌个第二组。
方法二:
用移动的办法求平均数。
第一组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张 王 李 赵 刘
第二组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周 梁 高 徐
第一组投中的平均数是5个,第二组投中的平均数是6个,所以奖牌应发给第二组。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能够列出简单试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通过转转盘、抛纸杯、摸球等活动,体验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对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做出描述。
教学重点
能够列出简单试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通过转转盘、抛纸杯、摸球等活动,体验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对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做出描述。
学生对概率可能存在的误解:
对话1:两学生用“石头,剪刀,布”的方式决定输赢.
师:为什么你一定会赢他?
生:因为我有信心.
(对概率可能的误解:不承认偶然性.例如:我喜欢红色,所以我能摸出红球.)
对话2:盒里有4个红球,分别编号为1,2,3,4;还有1个白球,编号为5.在前面的实验中,已经摸到2次3号球,1次1号球,1次5号球.教师摸出一球,让学生猜他手里是几号球.
生1:是2号球,因为刚才没摸到.
生2:是3号球,因为刚才摸到2次3号球.
(对概率可能的误解:赌徒心理.)
生3:肯定不可能摸到白球,因为摸到白球的可能性很小.
(对概率可能的误解:机会小就是不发生,机会大就一定会发生.)
对话3:学生连续两次有放会地从盒中摸球,盒中有黄球也有白球.
生:我想这次摸到黄球,下次一定摸到白球.
(对概率可能的误解:偶然性是存在一些“所谓的必然规律的”.)
教学内容
75~76页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新授
1、说一说
如果转动转盘,指针停在哪种颜色的可能性大?
(“转动转盘”,让学生判断指针停在哪种颜色的可能性大,体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2、抛纸杯
(1) 记录结果,每人重复做5次。
(2) 与同伴说一说可能出现哪几种结果并写下来。
(“抛纸杯”活动,让学生能列举出可能出现的结果。)
3、抛球
任意摸一个球,有 种结果,摸到 球的可能性大,摸到 可能性小。
再放入3个红球,任意摸一个球,有 种结果,摸到 球的可能性大,摸到 可能性小。能摸到黑球吗?
(“摸球”试验,同样要求学生能够列出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体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使学生经历“提出猜测——收集和组织数据——分析实验结果——建立理论的概率模型”的过程,建立正确的概率直觉。
逐步消除错误的经验,建立正确的概率直觉是概率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让学生亲自经历对随机现象的探索过程,引导学生首先猜测结果发生的概率;然后亲自动手进行实验,收集实验数据,分析实验结果,并将所得结果与自己的猜测进行比较;最后可以建立理论的概率模型,并与实验结果联系起来。学生在此过程中不断将自己的最初猜测、实验结果和理论概率进行比较,这将促进他们修正自己的错误经验,建立正确的概率直觉。
4、讨论
一次摸出两个球,可能出现哪些结果?
5、试一试
抛出一枚图钉,可能出现什么结果?列举出来。
6、你知道吗
天气预报中的降水概率表示这一天下雨的可能性有多大。
(“你知道吗”介绍降水概率,有助于学生认识可能性的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加强数学的应用意识。)
三、小结
四、课后反思
板书设计
任意摸一个球,有 种结果,摸到 球的可能性大,摸到 可能性小。
再放入3个红球,任意摸一个球,有 种结果,摸到 球的可能性大,摸到 可能性小。能摸到黑球吗?
体育中的数学
教学目标
1、经历观察、操作、实验、调查、推理等实践活动;在合作与交流的学习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2、获得一些初步的数学实践活动经验,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问题。
3、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优点
“体育中的数学”较好地体现了数学在生活中某一领域的应用,具有综合的特点。像这样专题性的实践活动,不但能沟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而且有助于体现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还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体会数学的价值,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