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畜生理学考研习题加答案(5)

2020-04-14 15:50

9. 试述胃泌素、胆囊收缩素、胰泌素和抑胃肽的主要生理作用。 几种主要胃肠激素的作用以下表表示。 胃泌素 胆囊收缩素 促胰液素 抑胃肽 --促胰酶素 运 胃 + + - - 小肠 + + - 动 胆囊 + + + 胃液 + + - - 分 胰液 + + + 胰酶 + + 泌 胆汁 + + + 小肠液 + + + + 激素释放 促进胰岛素分泌 促进胰岛素分泌 营养作用 促进消化道黏膜 促进胰腺外分泌 生长 组织生长

第五章 能量代谢与体温

一、名词解释:

1. 能量代谢:生物体内物质代谢过程中所伴随的能量释放、转移和利用称为能量代谢。 2. 食物的卡价:1克食物氧化(或在体外燃烧)时所释放出来的能量,称为食物卡价。 3. 呼吸商:在一定时间内机体的CO2产量与耗氧量的比值。

4. 食物的特殊动力效应:是指从进食后1h左右开始,延续到7~8h左右,食物能使机体产生“额外”热量的现象。

5. 基础代谢率:人体在清醒而又非常安静的状态下,不受肌肉活动、环境温度、食物和精神紧张等因素影响时的能量代谢率。

二、填空题:

1. 蛋白质和脂肪,呼吸商 2. 尿氮、6.25

3. 肌肉活动,环境温度,食物、精神紧张 4. 传导、蒸发 5. 低,高渗 6. 交感,胆碱

7. 下丘脑,视前区-下丘脑前部。 8. 扩张,增加 9. 肝脏,骨骼肌 10. 空气,传导

11. 蒸发;辐射和传导 三、选择题:

1.D 2.C 3.A 4.B 5.C 6.D 四、问答题:

1. 为什么测定基础代谢时,机体必须处于基础状态?

人体在18~25℃室温下,空腹、平卧并处于清醒、安静的状态称为基础状态,此时,维持心跳、呼吸等基本生命活动所必需的最低能量代谢称为基础代谢(BMR)。其数值与动物的种类、性别、年龄、身高、体重、健康状况有关。通常以每小时每平方米体表面积散发的热量(焦耳)表示。

测定时,机体必须处于基础状态。因为代谢率高低随生理情况而变动,明显影响基础代谢的因素有四种:(1)肌肉活动的影响;肌肉活动加强时,代谢率增加。(2)精神活动的影响:机体处于紧张状态时,代谢率增加。主要是中枢神经系统的紧张状态通过神经途径加强了骨骼肌的紧张度,并使肾上腺髓质和皮质激素分泌增加。(3)环境温度的影响:在20~30℃的环境中代谢率最为稳定,过高或过低时代谢率都增加。(4)食物的特殊动力作用:食物能使机体产生额外的能量消耗。如蛋白质食物可额外增加产热量30%,糖类或脂类食物可增加4~6%。

2. 人体的散热方式主要有哪几种?

人体散热的主要方式有:(1)辐射散热:散热量与皮肤温度和气温的温度差,以及有效辐射面积有关;(2)传导散热:散热量与动物体的导热有关;(3)对流散热:受风速影响;(4)蒸发散热:有不感蒸发和发汗两种方式,是气温等于或高于皮温时的唯一散热途径;(5)其他:随呼吸、尿、粪等排泄物,以及加温吸入气体排出体外等。

3. 人体的体温是怎样维持恒定的?

在一定范围内人的体温可不随环境温度变动而保持恒定。除人体根据冷热感觉进行有意

识的行为调节外,尚具有强有力的体温调节机制。

外界温度变化的信息,主要通过机体皮肤温度感受器和视前区-下丘脑前部的热敏神经元传递到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当体温高于正常时,视前区热敏神经元对体温控制所起的作用最大;而在体温降低时,皮肤等外周感受器可能起重要作用。

来自视前区的感觉信号和外周感受器传入的信号在视前区-下丘脑前部进行整合,最后发出传出冲动控制产热和散热。体温调节类似恒温器的调节,视前区-下丘脑前部温度感受神经元起着调定点的作用。正常情况下,调定点在一定水平(如37℃),如果中枢温度超过37℃,热敏神经元放电频率增加,通过有关的神经联系,一方面促进汗腺分泌,另一方面抑制下丘脑后部交感中枢活动,交感紧张性减弱,皮肤血管舒张,从而增加体热的散发,有利于体温降至正常水平。当体温低于37℃时,机体启动减少散热和增加产热的机制来保持体温恒定。减少散热主要是通过抑制汗腺分泌和使全身血管收缩来实现的;增加产热主要通过以下三条途径:(1)寒颤产热:位于下丘脑后部的寒颤中枢在正常情况下受视前区信号的抑制,而来自皮肤和脊髓的冷信号则可以使它兴奋。当体温低于正常时,寒颤中枢被兴奋引起寒颤。(2)交感兴奋产热:交感中枢兴奋,肾上腺髓质儿茶酚胺分泌增多,增加细胞的代谢率,产热增多;(3)甲状腺素分泌增加:冷刺激作用于下丘脑视区,通过促甲状腺素释放激素(TRH)→促甲状腺素(TSH)→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从而使细胞代谢加强,产热增多。

4. 试以调定点学说解释体温调节的机制。

目前认为,在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内的视前区-下丘脑前部的温度敏感性神经元起着调定点的作用。它们对温度感受有一定的阈值。正常时一般为37℃。这个阈值就是体温恒定的调定点,调定点的高低决定着体温的水平。当体温超过37℃时,热敏感神经元发放冲动增多,冷敏感神经元发放的冲动减少,使散热增加,产热减少,体温回降;当体温低于37℃则出现相反的效应,使产热增加,散热减少,体温回升至正常。

5. 试述低温时体温的调节机制。

环境温度低于体温 皮肤冷感受器(+) 视前区?a下丘脑前部 TRN↑ (抑制解除) 下丘脑后部 寒颤中枢(+) 交感神经中枢(+) 腺垂体 TSH↑ 感支神配经汗腺的交 (-) 甲状腺 骨骼肌紧 张性增强 汗腺分 泌减少

甲状腺↑ 儿茶酚胺增多 血管收缩 细胞代 谢增强

寒颤

糖元分解

产热增多 散热减少

体温维持正常

第六章 肾脏的排泄功能

一、名词解释:

1. 肾小球滤过作用:当血液流过肾小球毛细血管时,血液中水分和小分子溶质通过肾小球滤过膜进入肾小囊腔形成肾小球滤液,这一过程称为肾小球滤过作用。

2. 肾小管重吸收作用:小管液内水与溶质通过肾小管上皮细胞转运而进入管周毛细血管的过程。

3. 肾小管分泌作用:肾小管上皮细胞能够将细胞生成或血液中某些溶质转运到小管液的过程。

4. 肾糖阈:肾小管重吸收葡萄糖有一个浓度限度,超过这一限度,就不能完全被重吸收而出现尿糖,这一浓度限度称为肾糖阈。人的肾糖值为200mg/dl。

+

5. 继发性主动转运:在近曲小管管腔膜Na与葡萄糖通过载体耦联转运时,从小管液到

+

细胞内葡萄糖逆着化学浓度梯度转运,消耗能量来自Na顺着电化学梯度转运释放的能量,这样的葡萄糖转运机制称为继发性主动转运。

6. 排尿反射:当膀胱内尿液达到一定量时,膀胱内压上升刺激膀胱牵张感受器,反射性引起膀胱逼尿肌收缩和尿道内外括约肌舒张,驱动膀胱尿液排出体外。

7. 原尿:血液流经肾小管毛细血管网时滤出的超滤液,称为原尿。它是一种基本上不含蛋白质的血浆。

二、填空题: 1. 收缩,降低 2. 舒张,增加 3. 容积、渗透浓度

-4. Cl、H2O 5. 水,尿素 6. 阈值,抑制 7. 增强,肾素

++

8. K、H

9. 高,滤过;低,重吸收 10. 近球细胞、肾素

11. 肾小球,肾小管和和集合管,肾小管和集合管 12. (1)滤过膜的通透性和面积;(2)有效滤过压;(3)肾血浆流量 13. 血浆胶体渗透压;肾小球毛细血管压 14. 降低,减小,减小甚至无尿 15. 降低,升高

16. 视上核,后叶,增加 三、选择题:

1.D 2.D 3.B 4.C 5.B 6.D 7.D 四、问答题:

1. 肾脏有哪些生理功能?

肾脏具有泌尿和分泌生物活性物质两方面机能。

肾脏的泌尿机能对于维持机体内环境理化性质的相对恒定有极为重要的生理意义。 (1)排泄机能:与肾小球滤过和肾小球的选择性重吸收和分泌作用有关。可排出大量代谢终产物,主要有尿素、尿酸、肌酐、氨等。此外,尚可排泄进入机体的异物如青霉素、酚红等。


家畜生理学考研习题加答案(5).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下一篇:小学语文一年级升二年级小型阅读(五)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马上注册会员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