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收风险管理理论(6)

2022-02-27 13:30

2.健全税收风险管理组织机构, 优化资源配置,完善运行机制。 在税收风险管理框架体系下, 原有的职能机构、 岗位设置已不能完全适用和满足税收风险管理的需要, 必须要对管理机构、岗位设置及职责进行重新设计和调整。 不同的管理层级应按照税收风险管理整体流程的管理内容进行科学合理的专业分工, 设定相应的管理部门和管理岗位, 明确管理职责,逐级建立实体化、 专业化的税收风险管理机构和岗位职责体系, 完善协调配合的运行机制; 不同层级都应该设置税收风险分析监控机构, 发挥税收风险管理指挥中心的战略作用; 另外整合相应部门职责集中成立纳税服务部门和税收风险应对控制机构, 组建不同层级的纳税服务、 税源风险管理、风险纳税评估和税务稽查部门等, 主要是承接风险分析监控中心推送的风险应对任务, 及时有效开展优化纳税服务和对较高风险纳税人实施有效的税收风险应对控制; 逐步建立由行业税收管理专家、信息技术专家、 会计师、 律师等各种专门人才组成的税收风险管理专业化团队, 将其优先配置到重要的管理部门和岗位, 如税收风险分析监控中心和高风险纳税人的风险控管; 健全和完善税收风险管理体系下的人力资源管理的考核激励机制, 充分发挥和激励高层次复合型专业化管理人才在税收风险管理中的引领作用。

3.加大信息管税的支撑力度, 为有效实施税收风险管理提供高质量的数据和技术方法支持。 广泛加强宣传和教育培训,提高认识。 拓宽信息采集的来源和渠道, 提升信息数据质量。在完善税务系统内部涉税信息采集和利用的同时, 加强对外部涉税信息的综合采集和利用。 加强建立与第三方信息交换和共享机制, 积极推进《税收征管法》 修改进程, 通过税收立法, 进一步拓宽纳税人信息报告的范围、 内容和第三方信息如实报告等法律义务,明确相应的违法责任, 加大立法保障力度。 建立数据分析体系,拓展分析方法, 提升人员素质和数据分析应用的水平。 乌市地税局可设市级专门的数据分析监控机构, 开展数据的专门分析和利用, 进行行业税收分析和决策管理, 区(县) 局开展微观纳税人的税收分析和管理, 形成数据分析监控的组织体系。


税收风险管理理论(6).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下一篇: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马上注册会员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