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的背影一次又一次的出现,一次次撩动着作者的心弦,每一次琴音都是亲情的弹奏或许并不瞭亮,但却饱含温情,最能打动读者的心。父亲的背影此时已成为亲情的象征,有父亲对儿子的关爱,也有儿子对父亲的牵挂。父亲的背影如同音乐的尾间, 在舒缓延延的尾音中凝重滞涩的惜别情韵跃然变为怀念。父亲此时无限缠绵之情,打一个不十分恰切的比喻说:“背影”就像一块礁石,感情的浪花每一次撞击,产生了同中有异,异中有同的波纹,显示着感情旋转向前,变化腾挪的流程。因此抓住意境构图的主体形象,往往就能抓住情绪变化的“焦点”、诗情喷薄的关眼,因为也就能够通过灌注情感的艺术形象,诗意浓烈地画出抒情的的“波澜”。在《背影》一文中,父亲的背影便是这一构图的主体意象,而这一意象的选择成功,笔者认为是因为人们的一种普遍心理,失去时才会珍惜。当然,文中并没有失去什么,只是渐渐远离视线,可是这也是一种失去,如每天的落日落后会再升,可远去的背影,远去会不会回来,没人能知。
《荷塘月色》一直以来是被选入中学课本的,其艺术成就自不必说。现在还探讨一下此文中的意象与意境地,在这篇散文中朱自清选了两个相互独立又关联意象,荷塘与月色。开篇便言“心里颇不宁静”,似乎与所选之意象难以融合,心烦而景静,再读才知因烦而求静,那段描写月下荷塘、荷塘月色的文字让多少人神往。
“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