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期末复习题(3)

2019-01-03 16:43

也就不能客观评价审美客体了。

10、柏拉图曾在《理想国》卷二卷三中说:

赫西俄德、荷马和其他诗人所做的,他们做了一些虚构的故事……应该指责的最严重的毛病是说谎,而且谎说得还不好。

我只得是把神和英雄的性格描写得不正确,像画家把所想画的东西完全画得不像。关于乌剌诺斯的行为以及他从他儿子那方面所得到的祸害,纵然是真的,我以为也不应该拿来讲给理智还没有发达的儿童听。

我们还要严格禁止神和神战争,神和神搏斗,神谋害神之类的故事。 我们决不能说,神在善或美的方面还有欠缺。

结合美学产生的阶段性特征,谈谈你对这几段话的理解。

答:《理想国》是柏拉图的经典哲学著说,反映了他的老师苏格拉底也是他自己的哲学观点,这些对诗人的质问其实就是对诗歌的质问,这些评说的思想隶属于审美思想的阶段。 审美思想指的是思想主体比较自觉地对艺术、美或相关问题进行思考的成果。但是并非是单独对审美现象所作的独立的、整体性的表述。突出表现为综合性的艺术思想

在这里,柏拉图责怪诗人歪曲神和英雄的形象,说他们在说谎。实际上柏拉图是站在功利世俗的立场上看待这个问题的,所以对诗歌的表述中就杂糅这对社会榜样,对宗教目的,对世俗政治教化的观点,认为诗歌应当有所教化。所以他的诗论思想不是整体性的,而是独立的杂糅在其他思想中的表述,所以隶属审美思想。

柏拉图的观点认为神灵应当十全十美为人类做出表率,还认为不应当对小孩子讲述这些关于神灵性格上的缺点,以达到某种教化的作用。这是符合功利性目的的。倘若作为审美活动来看,却十分糟糕。他瓦解了对诗歌大胆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欣赏,消解了诗歌所能在人心中引起的崇高美和悲剧美,而一味强求诗歌跟随世俗政治的步伐,成为一种教化的工具,

我不能赞同。

11、如何理解美学和美学思想的关系?

答:美学是指:“有意识地对审美现象作整体性、系统性思考所获得的系统性理论,而绝大多数这种思考都会自称是美学。

美学思想是指思想主体比较自觉地对艺术、美或相关问题进行思考的成果。但是并非是单独对审美现象所作的独立的、整体性的表述。突出表现为综合性的艺术思想

二者的关系:美学思想在美学思想资源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因为美学产生较晚,另外从历史上看,美学思想往往比美学更为深刻更加有启发性。

美学思想为晚期出现的美学提供了大量的美学思想资源和理论雏形,以及丰富的例证和命题。美学则对早期的美学思想进行了深入的系统性的表述和发展,在批判和诠释美学思想的过程中渐渐形成各种主题鲜明的美学流派。

12、美学为什么会作为一个学科而产生?如何看待这门学科?

答:美学是指:“有意识地对审美现象作整体性、系统性思考所获得的系统性理论,而绝大多数这种思考都会自称是美学。

产生美学学科的原因:审美现象一直以来就存在,并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人类字美学学科产生以来都处在朦胧的不自觉或者不成熟的意识阶段,即便有了更深层次的理性思考也很有限,往往不独立、不整体。而近代的自然人文学科获得了大发展,美学也拥有了自己比较清晰的研究对象、研究主体和一些科学的研究方法。那么就很有必要也有条件将美学从其他学科的附属中剥离出来,单独成为一门学科。并运用科学的系统的方法对其进行研究。

如何看待:美学学科是“感性认识本身的完善”(鲍姆嘉登),这意味着他隶属于康德所建构起来的“知情意”三大学科体系中的“情”,这也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十八世纪前科学领域对

“情”研究的匮乏。我们应当立足那些宝贵的审美思想资源,运用科学的方法看待分析美学,注重审美理论的探究和审美实践活动联结在一起。

13、鲍姆嘉登和黑格尔把美学的研究对象看作是艺术,你觉得这种看法合适吗?

答:鲍姆嘉登认为:“美学就是以美的方式去思维的艺术,是美的艺术的理论。”亦即美本身就是一门艺术。而黑格尔认为:“美学的对象就是广大的美的领域,说得精确一点,它的范围就是艺术,或则毋宁说,就是美的艺术。”其实两者观点相仿,但是却又模糊不清。

这样的观点我觉得不合适。

因为自然世界中还有很大一部分是自然美,它们和人类的关系最为紧密,艺术美是人类向内寻求时所发现的美学现象,而自然美却是人类从内向外寻找时所能找到的。中国的田园诗歌就是很好的例子,可以佐证自然美对人类的影响有多大。

艺术的界定很模糊,没有一个明确的量化,所以将美学学科的研究对象仅仅局限在艺术,就不免有失偏颇。

14、就“巴黎圣母院”建筑的特点,谈谈你对审美移情说的理解。

巴黎圣母院是一座著名的天主教教堂,坐落在法国巴黎市中心塞纳河的斯德岛上,它是巴黎第一座哥特式建筑,建造全部采用石材。

圣母院的屋顶、塔楼等所有顶端都筑造尖塔,最大特点是高而尖,且由竖直的线条构成。从外观上看:竖直的线条向上,拔地而起;横平的线条给人以重量感;圆幅的窗户,古板中掺杂着柔和。高耸挺拔、辉煌壮丽,整个建筑庄严和谐。

通过分析,巴黎圣母院的美感逐渐加强。想象自己身临其境,相信更有所感。巴黎圣母院的雄伟给我们以庄严之感,我们的庄严之感“外射”到巴黎圣母院上,使其更为壮观。这样,便达到了物我同一的境界。

这正体现了审美移情说,认为产生美感的根本原因在于“移情”。所谓“移情”,就是我们的

情感“外射”到事物身上去,使感情变成事物的属性,达到物我同一的境界。

14、就艾伊瓦佐夫斯基的《九级浪》,谈谈你对审美距离说的理解。

根据俄罗斯民间传说,海上每次发生风暴总是以第九级浪头最险恶、最可怕。九级浪到来,轻则摧帆断桅,重则船覆人亡。所以,要躲过它的巨大摧毁性威力几乎是不可能的。画家的立意就是要表现人们征服这九级风浪。它描绘了断桅上的人们战胜惊涛骇浪的无畏勇气和决心,表现了人与自然拼搏的顽强意志和壮观景象。天空云雾浓重,透过云层的阳光洒在大海巨浪上,映照得灿烂透明,这给挣扎在死亡线上的人们以光明与信心。画家表现光与色的笔触,完全融化在海浪中,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整个画面宏伟壮丽,是一首充满高昂激情的大海抒情诗篇。

审美距离说指出,在审美中必须保持一定的“距离”,使得客观现象无从与现实的自我发生钩搭,因而能使它充分显示其本色。

如果我们身处九级浪中,生命受到威胁,除了忧虑自身的安危之外,再也顾不了别的。反之,我们作为看客,没有利害相关,便可以尽情观赏天空的云雾浓重和大海的巨浪,眼前的奇景便可使我们获得前所未有的美感体验。

审美活动:美学是对现世中以艺术活动为典范(重点)的审美活动进行思考、解释的学说与理论;具体说来,美学应将美与艺术等审美现象放在一种能集中体现审美关系的社会性和历史性的审美活动中加以考察。

第三讲:美,一种历史的追寻

1、结合《波塞冬神庙》、阿喀琉斯与埃阿斯对弈(约公元前540—前530埃克塞吉亚斯高60.7厘米阿提卡黑绘)或其他实例,谈谈你对毕达哥拉斯美学思想的理解。

答:《波塞冬神庙》神庙的特点是庄严,肃穆。整体建筑风格是以圆润方正的柱体结构托

起屋宇,其整体造型是成比例的,每根柱子的间距以及柱长和柱宽都成比例。体现了毕达哥拉斯美学中强调比例的思想。

《阿喀琉斯与埃阿斯对弈》中体现得更为细腻。图画中左面是阿喀琉斯魁梧的身躯并佩戴着一顶高高的头盔。而对面所半蹲着的正是埃阿斯,但是由于阿喀琉斯的头盔的缘故,画面出现有向左边偏重的倾向,所以作者又安排了埃阿斯背后那块十分高的盾牌来作为映衬,弥补右边高度上的不足。并在左边阿喀琉斯的背后放置了一块矮小厚实的盾牌以弥补左边偏于高大的缺陷。这体现了毕达哥拉斯美学中强调平衡、统一和对称。

上述两件作品又同时反映了毕达哥拉斯美学思想中强调数的作用的思想,毕达哥拉斯认为数才是构成这整个世界的本原。而数看重的应当是和谐,所以万物只要符合和谐的概念的就是美。

2、在评价毕达哥拉斯的思想时,黑格尔说过:

毕达哥拉斯的数“是思想的开端,不过是最坏的方式,它还不是思想,不是自为的普遍。有概念形式的东西,必须既是直接自在的,而又与其对方相关联,一个概念必须包含着这种简单的运动。例如正与反便各自直接联系在其对方上面。数不是如此,它是确定的,但是没有对方,是漠不相关的。” 你认为黑格尔的评价有道理吗?试申说理由。

答: 黑格尔一方面认为毕达哥拉斯以数作为世界本原的思想很具有启发性,因为它不自觉地接触到了人类的主体性问题, 预示着希腊哲学发展方向的改变,拓宽了哲学

研究的新领域。他们关于“和谐”的思想, 为审美理论提供了极其有价值的东西。

另一方面他又批驳毕达哥拉斯的数太过于单一简单,是静止的片面的。不存在一个数的对立面与其构成矛盾,从而引起变化发展。因此不是辩证的。缺乏自动因,不能作为世界本


美学期末复习题(3).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下一篇:预测电信行业客户流失——基于一种SAS生存分析模式的应用程序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马上注册会员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