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期末复习题(6)

2019-01-03 16:43

刺了八刀致其死亡,此后驾车逃逸至郭杜十字路口时再次撞伤行人,逃逸时被附近群众抓获。

也许我们都有这样的疑问,是什么让一个象牙塔里的天之骄子,对鲜活的生命如此漠然?又是什么让一个心智健全的成人,丧失了起码的道德水准和对法律的敬畏感?难道仅仅是“财富”和“权力”吗?当然远不止这些。

社会对其内心修养的影响:社会上的权钱崇拜与无视法律的尊严的思潮是否要承担一些责任呢?一定意义上讲,恰恰是社会上的一些不良风气助长了如此“富二代”或“官二代”,同时也为他们提供了适宜其生长的土壤。

家庭教育对其内心修养的影响:家庭教育的缺失也是药家鑫出现问题的重要原因。人前温顺如羊,内在粗野癫狂;表面顺从乖巧,内心愤怒如海——药家鑫性格偏得太厉害了。

学校教育对其内心修养的影响:药家鑫是受当下教育的大学生,大学到底要怎么培养教育?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培养什么能力?药家鑫缺乏对生命最基本的敬畏,对于法律最基本的认识,对突发事件最基本的处理能力……这些都是大学教育缺失的!

不过,这些都是外因。同样的社会,同样的家庭教育,同样的学校教育,为什么就只有药家鑫做出如此丧尽天良的蠢事?所以,最重要的还是个人内心的修养。

作为一个大学生,需要更加完善自我。人才与道德应该是相对应的两个范畴,有德才有才。道德的培养应该与知识的培养、能力的塑造同步进行。加强道德、法律修养,才不至于酿出药家鑫这样的悲剧。

16、结合唐骏在南京林业大学遭“踢馆”事件,从审美的角度谈谈道德修养的重要性。

“学历门”事件后较少在公众场合露面的唐骏现身南京林业大学,做了一场主题为“我的成功可以复制”的讲座。讲座临到尾声时意外出现,一位南京大学的大四女生当面质问唐骏的美国绿卡的由来,对“紫金矿业排污事件”的看法等,该女生还现场请唐骏在她复印好的一沓

“西太平洋大学”学位证书上签字,未果后又与其朋友现场分发“西太平洋大学”的学位证书复印件。

唐骏受辱是不值得同情的,值得尊敬的人才有必要给予尊敬。社会如果没有信仰与道德,问题会越来越严重。道德作为规范人们行为的准则,往往代表着社会的正面价值取向,起着引导、促进人们向善的功能。正是因为有了道德的力量,我们的社会才变得温馨和谐。一个道德沦丧的社会是没有希望可言的,也不会走的长久。一个没有道德,不懂得遵守道德的人将来只会中饱私囊、唯利是图、置民族国家利益于不顾。人才与道德应该是相对应的两个范畴,有德才有才。道德的培养应该与知识的培养、能力的塑造同步进行。

17、弗兰西斯·培根曾说:“想象不受物质规律的约束,它随心所欲……造成许多非法的离异与结合。……这种虚构的历史可以给人心提供虚幻的满足,因为心灵有些方面在自然的本性那里得不到这些。”结合这段话,谈谈培根审美想象说在西方美学史上的地位。

培根这段话是对人想象力的看法。他认为审美与生活开始脱离,审美是一种想象,可以

进行虚构,给人们带来愉悦。这也就是说,艺术要对自然加以理想化,借提高自然来提高人的心灵,具有娱乐和教育的双重作用。

由于培根奠定了科学实践观点和归纳方法的基础,美学才有可能由玄学思辨的领域转到科学的领域,而在实际上由培根思想发展出来的英国经验派的美学也正是朝着科学的道路前进,特别是在对审美现象进行心理学的分析方面。

18、谈到美时休谟说过:

“美是一些部分的那样一个秩序和结构,它们由于我们天性的原始组织、或是由于习惯、或是由于爱好、适于使灵魂发生快乐和满意。这就是美的特征,并构成美与丑的全部差异,丑的自然倾向乃是产

生不快。因此,快乐和痛苦不但是美和丑的必然伴随物,而且还构成它们的本质。”

结合休谟思想的特点,谈谈你对这段话的理解。

休谟是英国经验主义的集大成者,不可知论者。继承英国经验派的传统,休谟主要用心理学分析方法去探讨他所最关心的两个基本问题,一是美的本质,一是审美趣味的标准。在这段话里,休谟认为,美的本质就是给人带来快乐,而丑的本质就是给人以痛苦。这类似于普罗泰戈拉的看法,讲究个体的实在性,注重人的感觉。美与丑是由审美主体的感受决定的。

19、谈到审美发生时休谟说:

“在美和丑之类情形之下,人心并不满足于巡视它的对象,按照它们本来的样子去认识它们;而且还要感到欣喜或不安,赞许或斥责的情感,作为巡视的后果,而这种情感就决定人心在对象上贴上‘美’或‘丑’,‘可喜’或‘可厌’的字眼。很显然,这种情感必然依存于人心的特殊构造,这种人心的特殊构造才使这些特殊形式以这种方式起作用,造成心与它的对象之间的一种同情或协调。” 结合这段话,谈谈你对休谟审美同情说的理解。

休谟的审美同情说:由同情所体验到的是他人的感受,因此,是不计较个人利害的。审美虽然起于利益与便利的观念,但并不一定就是自己的利益与便利,只要借助旁观者的同情,旁观者觉得美的对象自己也会觉得美。例如,我们不是果园的业主,对于肥沃丰产的果园没有直接的利益,但我们也觉得这果园是美的,这究竟是为什么呢?休谟说,这是因为“通过生动的幻想,我们仿佛置身局内,在某种程度上和业主分享这些。”

20、康德说美是没有利害感的快感,你如何理解他这种看法?并试作评价。

“没有利害的快感”就是没有牵扯如欲望的骚动。例如,我们看到齐白石所画的白菜,不会想到食堂里的白菜炖粉条,而是一种纯粹的审美享受。这就是说 ,美给人的不是实际的功利或好处。

21、如何理解康德美具有“无目的的合目的性”这句话?

“无目的”指的是没有功利的、实用的目的,“合目的”指的是符合审美趣味。

康德首先承认,审美本身是一种愉快,但这愉快,既非经验派所说的个体官能快感,也非理性派所主张的是由客体“完善”造成的主体满足,而是由客体无目的或像似无目的特征作为诱引,唤起的一种偶合性的目的感,是主体在一种没有任何明晰利害观念和理性前提束缚的自由自在的想象活动中得到的愉快。康德正是高举“自由想象”的方天画戟,凌空切入,指判是非,更为深刻、更为准确地揭示了人类审美活动的独特规律及其艺术的本质。

22、康德说审美判断具有不涉概念的普遍性特点,你如何理解?

“不涉概念”指的是审美判断时,不会联想到审美对象的概念。例如,我们看到齐白石所

画的白菜时,不会想到这是不是白菜,不会对白菜的概念产生疑问。

“普遍性”指的是审美判断时,对审美对象毫无功利色彩的喜爱。例如,不论是蒋介石还是毛泽东,如此敌对的双方,都喜欢《蒙娜丽莎》这幅画作。不论他们阶级立场如何,都有对美的普遍的追求。

23、谈谈康德审美无功利说与培根审美想象说之间的关系。

康德审美无功利说:康德首先承认,审美本身是一种愉快,但这愉快,既非经验派

所说的个体官能快感,也非理性派所主张的是由客体“完善”造成的主体满足,而是由客体无

目的或像似无目的特征作为诱引,唤起的一种偶合性的目的感,是主体在一种没有任何明晰利害观念和理性前提束缚的自由自在的想象活动中得到的愉快。康德正是高举“自由想象”的方天画戟,凌空切入,指判是非,更为深刻、更为准确地揭示了人类审美活动的独特规律及其艺术的本质。

培根审美想象说:他认为审美与生活开始脱离,审美是一种想象,可以进行虚构,

给人们带来愉悦。这也就是说,艺术要对自然加以理想化,借提高自然来提高人的心灵,具有娱乐和教育的双重作用。

关系:

24、在谈到模仿的实质时亚里士多德说:

诗人的职责不在于描述已经发生的事,而在于描述可能发生的事,即根据可然或必然的原则可能发生的事。诗是一种比历史更富哲学性、更严肃的艺术,因为诗倾向于表现带普遍性的事,而历史却倾向于记载具体事件。

——《诗学》

谈谈你对这段话的理解何评价。

《诗学》是亚里士多德专门讨论悲剧、喜剧和史诗的著作,也是西方历史上第一部系

统讨论艺术的著作。它通过对大量悲剧、喜剧作品以及荷马史诗的分析,展开了对于艺术的本体论问题、艺术的基本性质和艺术的美感特征的论述。

《诗学》开宗明义,指出诗的本质是“模仿”。在这段话里,亚里士多德认为,诗能“描述可能发生的事”,通过“可然或必然的原则”,也就是某种规则的形式,举一反三。所以在某种


美学期末复习题(6).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下一篇:预测电信行业客户流失——基于一种SAS生存分析模式的应用程序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马上注册会员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