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系统个,红外线及摄像等监控,满足居民日益提高的安全及生活要求。
(三)规划构想
作为皖中政治、经济、文化区域,规划设计应该具有超前性和先导性。商业街力求在总体空间布局、室内外环境、住宅类型、小区配套设施上有一定的创造性和适用性,推出具有精品意识的现代生活区,诗意的栖息环境,同时体现了健康向上的生活科学。
规划方案注重对历史、现代、高尚、休闲、健康的居住理念进行体现,活动场所,是把建筑、人类与环境景观紧密结合的产物,即有物质性的建筑,更有精神上的生活氛围。
顺应时代发展趋势,在遵循城市规划的基础上,通过合理的资源配置,充分分析用地条件和周边环境以及日后实际使用效果,将场地合理布置,提供灵活多变的内部建筑空间和舒适、宜人的外部环境。 1.混合开发概念
小区除了居住以外,还有商业、内庭休闲广场、地下停车场及其他一些配套设施,使居民在小区内解决基本生活需要。
2.增加交通出行的选择性,考虑步行者的需要,提供多种交通方式,方便日常生活。 3.通过对小区的形象设计,包括统一的标志、建筑立面和外部环境等,形成对外展示的窗口。
4.注重商业街达到人性化的尺度感。
5.生态—加强绿地景观设计,引入生态景观,为居民和市民提供多种多样接触自然的空间、优雅安静的环境、清新的空气等。
6.活力—注重居住功能的复合多样和多元交往空间的丰富和变化,以形成富有凝聚力和活力的城市空间。
7.和谐—强调适宜的规模、人性化尺度和多要素的协调,注重与内庭广场绿地在景观上的协调,以形成城市亲切、宜人与和谐的生活空间和社会构成
(四)规划设计目标
通过规划把小区建设成为空间资源配置合理,开发建设组织有序,配套设施完善,景观宜人,环境优美的集居住、休闲娱乐、商贸等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高尚现代地标社区。 1.住宅设计
充分协调经济、环境、技术等方面的关系,发挥设计师的创造力,深入细致的考虑空间的组合,建筑外在的立面形式、内在的功能组织、社区景观构成等方面的因素,使之更能符合居住建筑发展方向。创造一个基于未来生活发展模式的高素质、新时代的高档小区。 2.商业设计
发展充满活力的现代商业模式,充分利用周边资源,营造具有公共空间亲和力和人文特色的商业环境。
3.交通组织
以创造适居环境为原则,综合处理住宅空间—商业空间—城市生活广场—城市道路—小区入口—小区内部环境,交通流线—停车—地下空间之间的联系。
第 6 页 共 6 页
四 建筑设计
(一)设计依据
1.《住宅设计规范》 (GB 50096-1999) 2.《住宅建筑规范》 (GB 50368-2005)
3.《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 50045-95)2005年版 4.《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 50016-2006) 5.《民用建筑设计通则》 (GB 50352-2005)
6.《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 (JGJ 50-2001) 7.《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 (GB 50067-97) 8.《人民防空地下室设计规范》 (GB 50038-2005)
9.《人民防空工程设计防火规范》 (GB 50098-98)2001年版 10.《商店建筑设计规范》 (JGJ 48-88)
11.《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 (GB 50108-2001) 12.国家、省、市相关的法律法规及技术规范。 (二) 设计原则
1.严格按照招标任务书的要求,充分体现现代化的建筑特色。
2.功能使用要求是建筑最基本的因素,本项目以求最大居住使用的要求,坚持高起点、高水平、高标准和高度的灵活性。
3.以城市设计的高度进行单体建筑设计,主体建筑突出其标志性和独创性,提升居住生活品位。
4.实用、安全、经济、美观是建筑的基本原则,本设计在满足以上所述的要求和条件下,尽可能节省工程投资,降低造价,通过合理的设计降低投资和运营费用。 (三)平面设计 1.户型设计
本设计始终贯彻“以人为本”的设计思想,遵循有以下几个设计原则: 1)保证房间尺寸的合理,使其符合人体工程学。
2)严格从功能流线上划分空间,保证交通路线的流畅,不交叉。 3)减少户与户之间的视线干扰,使每户具有相应的私密性。 4)每个房间有良好自然采光、通风、消除黑房间。
5)控制厨卫面积,使其空间的利用充分体现出高效与实用。
6)适用市民的生活习惯,采用大客厅、大主卧的设计,并且主卧室及客厅尽量朝南向布置,有良好的朝向和视觉景观。
7)客厅和主卧均采用低窗或凸窗的形式,使室内外空间相互流动,居民身在室内,犹如身在绿色环保的大自然美景。
8)在设计上也力争做到餐厅客厅分开,明厨、明卫。
9)结合住宅外观形象,提高居民生活品质,考虑室外空调机位放在飘窗下边,并以百叶遮挡。
10)适当考虑储藏空间,是居民住能更加完美。 11)多层带电梯设计,提升现代生活品质。 2.商铺设计
1)底层商业设计以住宅户型平面为基础,灵活分隔,大面宽,大进深。
2)独立二层商业分隔灵活,可大可小,一层宜商,二层宜居,满足多样需求。 3.地下停车场
第 7 页 共 7 页
1)整个地下停车场建筑面积20084.4㎡,采用沿通道两侧布置的停车方式,使用率高。 2)设置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和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五个防火分区。 (四)建筑立面风格设计
1.建筑单位设计中,考虑住宅建筑本身的造型特点及周边的建筑元素。将时代感和艺术美感较好的结合在一起,有机地融入到整个环境当中,充分体现了单位建筑的个性,用简洁的造型以及简约的线条勾勒出整个建筑形态的活泼、轻盈并具有现代特征的现代风格。 2.住宅的立面造型:通过阳台玻璃栏板、阳台立柱、石材和涂料的结合等要素的有机组合,来引导人民进入一种休闲的新生活方式,从而达到改善居住生活质量的目的,从文化内涵和生活模式的层面充实小区的精神实质,给人们带来精致而亲切的美感。
3.沿街商铺,结构布置上考虑可灵活分隔,方便业主,立面材料主要为花岗岩与落地玻璃相结合,统一安排广告位,在营造商业氛围的同时不失高雅的品位。
五 建筑现状分析
皖中建筑发展的飞快,有保留完好的古代建筑(如:三河古镇.....)也有在古代建筑上创新的古今建筑(如:长河临镇,中庙.....)也有现代建筑(如:万达游乐城.....)皖中建筑可谓发展正面向多元化,下面我们就来剖析这三个地方的建筑特点。 (一)三河古镇
三河地处巢湖之滨,距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是典型的水乡古镇。《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曰:“三河镇在安徽合肥县南八十里,外环两岸,中峙三洲,三水贯其间,故曰三河”。距合九铁路站7公里,成为合肥、黄山、九华山以及巢湖旅游风景区中的重要旅游城镇。
1、概述
三河镇是一个典型的水乡古镇,古称“鹊渚”,地处肥西县境内,位于巢湖之滨,距合肥40公里,是安徽著名大镇之一。由于位于肥西、舒城、庐江三县交界处,也处于合肥、巢湖、六安三市的接合部,故有“一步跨三县,鸡鸣三县闻”之说,如今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和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古镇已有2500多年历史,是由丰乐河、杭埠河、小南河三水交汇的一个水埠码头发展起来的。
公元前537年,吴楚之争的“鹊岸之战”在史书上确定了三河镇历史的起点,1858年太平天国打败湘军的“三河大捷”使三河成为中国近现代历史的重要节点。总面积72平方公里,辖7个居委会,19个村委会,其中建成区面积4.71平方公里;总人口7万人,其中
第 8 页 共 8 页
城镇人口近3万人。距肥西县城25公里左右,自然形成集文化、经济、商贸于一体的区域中心,交通便捷,合铜公路穿镇而过,水路极为发达,有丰乐河、杭埠河傍镇而过,通巢湖,入长江。
1994年,被国家建设部批准为全国小城镇,1997年被中宣部确定为全国创建文明村镇示范点,1998年被确定为省星火技术密集区建设单位,1999年,先后被批准为省、全国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镇,合肥市新一轮小城镇建设试点镇。 2、地理位置
三河镇位于安徽省合肥市肥西县东南部,地处合肥、六安两个地市交界处,也是肥西、庐江、舒城(属六安市),三县两市交界处,地理坐标:东经117°14‘~117°16’,北纬31°30‘~31°32’。 3、建筑风貌
历史上的三河地处江淮之间,水运发达,商贾云集,南北文化在此冲撞、交融,形成“皖中”文化,故其建筑风格南北兼容,别有特色。大王庙、城陛庙、万年台、英王府等公共建筑宏伟、庄重、色彩鲜艳,更具北方建筑风格和官式建筑特征。而民宅、商铺小巧、简朴、色彩素雅,更似皖南的建筑风格。古街两侧的铺宅始建于清初,成型于清末民初。商住特征明显,多为一、二层砖木结构。平面呈块状,二或三进庭院。从街至河道依次为铺面、作坊、宅、储藏(如有二层,则一楼宅为厨房、餐厅,二楼为住宿),底层空间通透,如刘同兴隆庄。铺面、作坊因所售商品及生产工艺不同,柜台或当街设置或在室内两侧设置,沿街一色红色板门。因商贸繁荣,建筑也较早地吸收了泊来文化;二层以走马专心廊为平面交通;沿街立面各家铺宅间以简化了的马头墙分隔:门楼、窗眉、扶手等细部造型朴素,突出实用性;墙面以清水砖为主,灰墙灰瓦,红色门板、彩色招牌点缀其问。有韵律,有变化,形成一幅清末皖中古镇的繁华街景。
第 9 页 共 9 页
第 10 页 共 10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