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古都文化、千年商都文化、民俗文化、近现代革命文化、宗教文化等得到充分展示。
——大力发展博物馆事业。对物质文化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涵加以整合,全力建设重点项目。同时积极研究探索政府鼓励和引导民营资本建私人博物馆的新思路。
(2)完善群众文化阵地网络
按照“合理布局、优化结构、补充缺项、突出重点”和“适度超前”的原则,把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纳入城区建设总体规划,加快文化设施建设步伐,提高文化设施覆盖率、设施面积人均拥有量和设施设备档次。
——统筹规划,分步实施,高起点、高标准建设区级文化设施。重点推进我区图书馆新馆、区文化中心等项目的建设,力争做到前瞻性与现实性相结合,做好项目总体规划和可行性论证,强化项目的主题形象和风格特色,策划好项目综合功能开发。
——加强基层文化设施建设,努力构建区、街道、社区三级文化设施网络。以新图书馆、新文化中心项目建设为龙头,加快社区图书室、文化活动中心和体育活动场所等社区文化设施建设。各街道结合实际,通过升级建设,新建改扩建文化站,逐步增强文化站的服务能力。争取到2010年,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文化站全部达到国家一级以上标准。其中图书馆综合实力位于全市同级图书馆前列;文化站
达到省特级站的占70%以上。重点搞好社区(含住宅小区)的基础性、公益性文化设施配套建设。按照国家有关部门的要求,“十一五”期间,逐年加大基层文化设施建设投入力度,把公益性文化设施建设逐步向社区居委会一级延伸。全区每个社区要建有一个独立、向公众开放的多功能文化娱乐活动室(含图书阅览室)、一个面积不少于200平方米的室外活动广场、一个能够满足群众性文艺演出的多功能文化广场,并达到省“十佳”文化广场的标准;每千户以上的居民小区要建一个具有文化、体育、娱乐、休闲功能,便于群众参与的综合性文化活动场所。 (附图一 :越秀区2010年区三级文化网络面积分布图)
社区文化室,21800, 26%街道文化站,29500, 36%区图书馆,11500, 14%区文化馆, 9000,11%越秀区2010年区三级文化网络面积分布图(单位:平方米)区博物馆,10890, 13%——兴建、扩建一批具有特色的群众文化广场。以社区文化广场和区内大型广场为主阵地,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群众文化广场活动,在继续打造海印广场、激情广场等广场文
化品牌的同时,重点打造英雄广场,建设固定大型舞台及配套设施。做到“周周有活动,天天有安排”,营造广场文化蓬勃发展的良好氛围。
300越秀区“十一五”期间社区文化广场建设规划图284 195240250200 单位:个150105100150 50 2006年2007年2008年0 2009年2010年 (附图二:越秀区“十一五”期间社区文化广场建设规划图)
——设计建造一批城市雕塑。与市委宣传部的计划衔接,在我区建设一批具有越秀文化特色的景观雕塑,提升城区文化内涵。
(3)提高公共文化设施的服务质量和水平
努力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打造“20分钟文化圈”,形成覆盖全社会的比较完备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保障人民群众平等地享受基本的公共文化服务。
——提升文化服务质量,建设学习型社会、阅读社会。加强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普及全民读书活动。通过基层
文化活动的开展,倡导科学、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供给能力明显提高。在全区打造“20分钟文化圈”。提升群众文化普及率,到2010年,区图书馆舍建筑面积达12000平方米以上,建图书分馆11个,街道图书室及社区文化室普及率达到100%以上,人均拥有公共图书馆藏书册数在全市各区名列前茅。“十一五”期间公共图书馆年购书费达80万元,并逐年递增。区图书馆向居民提供“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网上服务。
“十一五”期间区文化馆建筑面积达7500平方米以上,社区辅导员突破500人,每个街道业余群众文体活动团队数量达到20支,每年举行大型广场文化活动20次,每年培训人员2000人次,科教、文体、法律、卫生进社区活动覆盖面达到100%。
越秀区“十一五”期间社区文化室建设规划图250 218193168200150118143单位:个
(附图三:越秀区“十一五”期间社区文化室建设规划图)
越秀区“十一五”期间人均拥有公共图书馆藏书册数递增图0.7 0.640.590.60.530.50.440.40.48 单位:册/人0.30.20.1 02006年2007年2008年 2009年2010年(附图四:越秀区“十一五”期间人均拥有公共图书馆藏书册数递增图)
800越秀区“十一五”期间社区文化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划图746 700 600518500432400360622单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