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借鉴国内外成功的经验,加强对文化产业示范基地的扶持、指导和管理,以“打造品牌、形成格局、整体推进、做大做强”为目标,加大对文化产品制造业、文化产品批发零售贸易业、文化服务业等行业的扶持力度,把资源优势转化成为产品优势,优势的产品再打造成为知名的品牌。
2、打造商贸旅游文化品牌
依托越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文物古迹、城市景观等旅游资源,将商贸旅游与文化更紧密结合,提高商贸旅游业的文化含量,促进文化与经济融合互动。针对区域内文物古迹多、级别高但较为分散的特点,注重文物史迹资源的整合利用,启动文化旅游拉动文化产业发展的战略,走集约化、规模化和连锁式的发展模式,形成文化产业品牌。重点打造以下“六大文化功能区”:
——千年商都文化区。以北京路步行街为中心,带动中山路、文明路、文德路等地区的历史、文化资源。配合我市有关部门开发大小马站古书院群;对文德路书画一条街和周边历史文化资源统一规划布局,使文德路一带成为内涵丰富、连片集中的文化艺术中心区域;利用“千年古道”、大佛寺、古书院群、文德路书画一条街等历史文化资源,提升北京路步行街的历史文化内涵和商业文化品位,通过增加历史文化时尚休闲元素,举办国际时装表演、著名影片发布会、
岭南文化风情旅游节等文化艺术活动,促进文化古迹与现代商业街的有机糅合,把北京路商业步行街打造成最能代表广州市商贸服务业发展水平、最能反映岭南文化与现代文化融汇发展趋势的国际商贸区,争创华南地区文化商贸旅游业第一品牌。
——古代历史文化区。整合南越国宫署遗址、西汉水关遗址、南越文王墓、秦代造船工场遗址等历史文化资源,争取形成最能代表广州古文化发展历史的博物馆群。
——近现代革命文化区,利用先烈路、起义路、文明路等地区的近现代革命历史文化资源,加大保护和整合力度,使其成为越秀区乃至广州市的特色文化品牌。
——宗教民俗文化区。形成包括光孝寺、六榕寺、怀圣寺、三元宫、五仙观、石室的宗教文化游览带。在如此小的区域内集中了各大宗教场所,这在全国乃至世界也属罕见。该地区还保留了广州老城区风貌,传统民居多,老广州人的生活形态保留得较好。我们要利用这一优势,打出宗教民俗文化牌,带动该区域文化旅游业的发展。
——时尚休闲文化区。包括长堤、环市东等地区。可发挥长堤沿江路一带濒临珠江的地理优势,通过开发海珠石遗址,改造长堤大马路一批老字号饮食名店,改造海珠广场、海珠大戏院、总工会码头,建设酒吧街、旅游时尚商品区街,形成珠水情结色彩浓厚的时尚休闲区。以大环市东为核心的总部经济集聚区,具备各种商务的功能要素,可借助其国际
中央商务区的优势发展时尚休闲文化。
——大众生活文化区。将英雄广场、海印广场、中央人民公园等地区打造成集文化娱乐、运动健身、旅游购物于一体的文化消费广场,便于我区居民享受高品质的文化生活。
(附图八:越秀区“六大文化功能区”空间布局图)
3、增大文化产业总量规模
调整优化文化产业的结构。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创新项目。走集约化规模经营的道路。重点发展具有越秀区特色、品牌效应的文化产业。发展总部经济,推进载体建设,建设好项目库,跟踪重点项目实施情况,配合做好招商引资工作,做好涉及文化领域发展重大问题的协调工作。未来五年,我区将重点加强以下九个文化产业的建设:
——文化旅游业:借助越秀区的文化资源优势,加强文化旅游区域的规划布局,包装组合旅游线路,开发民俗文化、饮食文化等旅游项目,开发富有特色及收藏价值的旅游纪念品。
——广告创意业:发挥总部经济优势,利用环市东路、东风东路广告、设计业的集聚效应,推动以广告设计为主的创意设计产业发展。
——现代传媒业:区内有省、市电视台、电台和多家报业集团,具有得天独厚的发展优势。应进一步推进发展现代传媒业,鼓励连锁经营,发展书报刊、音像制品大型超市。
——文化艺术服务业:以区文化中心为龙头,充分利用专业艺术院团、文化馆和图书馆的人才、设施优势,组织文化艺术活动,创办艺校,举办培训班。
——民间工艺及古董产业:以“岭南百工坊”为窗口,以文德路文化街为基础,拓展民间工艺及古董产业的发展空间。
——文化体育休闲服务业:利用我区高档次文化娱乐休闲场所集中的优势,整合与规划并进,形成规模经营。可将流行前线一带打造成流行文化集中地。
——娱乐演艺业:进一步扩大越秀区传统演艺业的品牌效应。培育和发展各种形式和多种所有制的文化中介服务机构,对文化产品的制作、推介和营销进行策划、包装。以广
场文化活动带动我区演出市场的繁荣,在英雄广场等人气较旺地区定期开展娱乐演出等活动。
——会展业:依托产业和区域优势,充分发挥现有会展场馆的功能,抓住越秀区大力发展会展业的契机,培育、发展越秀文化产品交易市场,积极争取举办全国性、国际性的文化产品展示会、交易会。
——新兴文化业:瞄准文化产业发展前沿,大力推动文化产业与高新技术产业的结合,提高文化产业的科技含量。利用我区人才集聚优势,推动信息软件、网游动漫制作、虚拟演播室等高增长率的新兴文化产业发展。
(三)文化法制建设工程
1、加强法制建设,促进文化事业繁荣。针对我区文化事业发展新形势,加强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等方面的法制建设工作,力促区委、区政府两办下发《越秀区公共文化场所管理暂行办法》等规章制度,促进规范化管理,完善各项管理制度。
2、掌握相关政策扶持文化产业发展。用足用好国务院和省、市文化经济政策,促进文化产业快速发展。对文化产业内不同行业和分类,采取不同的政策,根据国家法律法规政策,把握好文化服务业的开放类别。进一步规范市场准入,降低门槛,完善扶持政策,优化发展环境,充分调动多种所有制投资文化创业的积极性,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营造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