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史料(2)

2019-04-21 22:41

讨论制度变迁的宝贵史料从我们的指缝间轻易流失。 史料分类:

1、按照史料产生的时期、出处划分:一般将史料区分为: 第一手史料(原始史料)、第二手史料(间接史料)。

第一手史料(原始史料),指接近或直接在历史发生当时所产生。 第二手史料(间接史料), 指经过后人运用一手史料所作的研究与诠释,以及在此基础上所进行的再创造。

例如《史记》一书,就包含了第一手史料(原始史料)与第二手史料(间接史料)。

2、按照史料的载体划分:可以分为文字史料、非文字史料。 (1)文字史料包括:史书、档案文书类、思想或学术著作、文学作品、日常生活中的文字遗留.(包括:碑刻、墓志、家谱、商店的帐簿、土地契约书,以及私人来往的书信等)、报刊杂志、口述史料等等。

(2)非文字史料包括:音像类、图像类、实物类、风俗类、数据类、各种技艺(舞蹈、各种民间说唱艺术等等)、生产技术等等。历史是过去发生过的事情,已经一去不复返。人们既无法使历史重演,也无法回到过去的年代身临其境地去感受和体验当时的历史。因此,人们如果想了解和研究自己的过去,只能凭借前人留下的各种“痕迹”。正是凭借这些“痕迹”,我们才可以追溯祖先的足迹,认识人类社会的各个发展阶段,进而探讨其发生和发展的规律。所以,我们通常说的史料,就是指那些人类社会

历史在发展过程中所遗留下来的、并帮助我们认识、解释和重构历史过程的痕迹。人类对历史的认识和研究离不开史料。

论史料

一、论史料及其作用和意义

史料是历史的遗迹,是历史实际的残骸的反映,是当时的缩影。历史科学是建立在反映历史实际的事实材料的基础之上的。因而史料对历史科学来说是第一位的、至关重要的。 (一)史料分类

有关史料的问题很多,先说第一个问题,即史料的分类。 随着人们研究眼界的扩大,以及古代文物发现的扩大,历史材料的范围也就日益扩大了。这些资料大体上可分为两大类,即: 1.文献记载方面。清章学诚曾主张:“六经皆史。”①其实明朝人已经说过这句话,牟润孙提到过②,即诗、书、礼、易、乐、春秋都可以作为史料看待。胡适之先生说一切古书皆史。③从史料学的角度看,这句话是正确的。所有的文献资料记载都可谓之史料。

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清]章学诚著、叶瑛校注:《文史通义校注》卷一,《易教上》,中华书局1985年版,第1页。

②牟润孙:《注史斋丛稿》,中华书局1987年版,第542页。

③胡适:《中国书的收集法》,原文为:“从前绍兴人章学诚(实斋),他说:‘六经皆史也。’人家当初都不相信他,以为是谬论。用现在的眼光来看这句话,其实还幼稚得很。我们可以说:‘一切的书籍,都是历史的材料。’”《胡适文集》第12册,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464页。

2.历史文物方面,即各类古器物、石碑等等。有些器物有文字,固然可谓之史料,即使没有文字,一刀一剑、一石器一木器,也都反映该时代物质生产的某些情况,对历史的研究同样重要。 我们进行历史研究,对这两种资料都要重视。近代史学研究,大体上将史料分为另外两类:一为原料(原始材料,第一手资料,即primary sources);二为次料(次手材料,第二手材料,secondly sources)。这两种材料下面还要介绍。一般地说,人们重视第一手资料,这是对的。但对次料也要放在应有的位置上,当你无法找到第一手资料时,就只能靠第二手资料,不过对第二手资料要经过更加慎重的审查。

对史料的分类,半个多世纪前,傅斯年(孟真)先生有较为全面的论述,下面加以扼要介绍:

(甲)直接史料对问接史料。“史料在一种意义上大致可以分做两类:一、直接的史料;二、间接的史料。凡是未经中间人手

修改或省略或转写的,是直接的史料;凡是已经中间人手修改或省略或转写的,是间接的史料。《周书》是间接的材料,《毛公鼎》则是直接的;《世本》是间接的材料(今已佚),卜辞则是直接的;《明史》是间接的材料,明档案则是直接的。”“直接史料的出处大致有二:一、地下,二、古公廨、古庙宇,及世家之所藏”。对“直接材料的了解,靠间接材料做个预备,做个轮廓,做个界落”。①

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史学方法导论》,《傅斯年全集》第二册,(台湾)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80年初版(下同),第7—9页。

(乙)“官家的记载对民间的记载”。“大约官书的记载关于年月、官职、地理等等,有簿可查有籍可录者,每校私记为确实;而私家记载对于一件事的来源去脉,以及‘内幕’,有些能说官书所不能说,或不敢说的”;“官家的记载时而失之讳”,而“私家的记载时而失之诬”。①

(丙)“本国的记载对外国的记载”。这两类记载,“也是互有短长的”,“外国的记载??他更无所用其讳”;“本国每每忽略最习见同时却是最要紧的事,而外国人则可以少此错误”;所以虽《马可波罗行记》“那样糊涂荒谬、乱七八糟的记录,仍不失为世上第一等史料”。②

(丁)“近人的记载对远人的记载”。③远人记载多半是传闻之词。

(戊)“不经意的记载对经意的记载”④。此条甚为有用,但傅先生论述太简单,后面我们将着重谈谈这类资料。不经意的记载,或者更进一步说无意的记载,其史料之真实性实为值得重视! (己)“本事对旁涉”。“看来像是本事最要,旁涉则相干处少,然而有时候事实恰恰与此相反。因为本事经意,旁涉不经意,于是旁涉有时露马脚”。“史学家应该最忌孤证,因为某个孤证若是来源有问题,岂不是全套议论都入了东洋大海呢?”⑤ (庚)“直说与隐喻”。“这只是上节本事对旁涉的一种;不过隐喻虽近旁涉,然究不可以为尽等于旁涉”;“凡事之不便直说,而作者偏又不能忘情不说者,则用隐喻以暗示后人”。⑥ (辛)“口说的史料对著文的史料”。⑦很多文字史料是从传说史料来的。《金史》的《世纪》记载女真先代从始祖函普至完颜阿骨打。金建国后才有文字,这一段一定是追述的,但没有别的史料可代替论,还是可信的,是金建国前最宝贵的材料。《元朝秘史》也是如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傅斯年全集》第二册,第14页。 ②《傅斯年全集》第二册,第44—45页。 ③《傅斯年全集》第二册,第46页。 ④《傅斯年全集》第二册,第46页。


什么是史料(2).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下一篇:我国企业境内外上市地比较研究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马上注册会员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