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评论员文章(2)

2019-04-23 12:09

一要严格药品生产、流通和使用的监管。日前,国务院已印发国家《药品安全“十二五”规划》,规划要求加强药品生产监管制度建设,着力推进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认证工作。严格药品流通监管,完善药品经营许可制度、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认证体系。完善药品流通体系,规范流通秩序。这些工作,需要药监部门从生产、流通、使用的环节,强化责任、层层把关、贯彻落实。

二要加强药品安全的风险分析。即科学的评估、风险的管理决策以及风险信息与外界的交流,以求防微杜渐,让风险消除于萌芽状态。

三要建立健全药品生产风险监管体系。尽早建立前瞻性检测体系,对国内药品危机的情报进行鉴别分析,捕捉危机征兆,对未来可能发生的危机类型、涉及范围及其危害程度作出评估,必要时发出危机警报,启动危机处理程序。

药品安全再也伤不起了!从现在开始,从工业明胶开始,强化药监的全程管理,将有效管理做在事故发生之前,不能再是丢一次羊补一个洞了!

人民网评:抛开“有色眼镜”,为青年成长提供更加宽容的环境 李大钊曾经说过:“为世界进文明,为人类造幸福,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人类。”青年人承载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未来的

建设与发展重任,可谓希望之所在。

尽管青年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目前社会上对青年一代,却还存在种种非议和消极评价,诸如“蜜罐子里长大”,“缺乏责任感和吃苦精神”,“眼高手低”等评价,几乎伴随着80后乃至90后一路成长到今天。而青年一代在发展道路上,也因种种消极评价,面临不少障碍:在一些地方,论资排辈现象突出,青年人才空有一片热情,却毫无施展空间。偶尔有个青年人脱颖而出,又会被质疑“有背景”、“拼爹”,这些“有色眼镜”无疑都在阻碍青年人的成长与发展。

当然,对于有损公平正义的违规行为,我们应当鼓励和肯定媒体和公众的质疑精神。诸如“火箭干部”、“萝卜招聘”等丑闻,以及不久前刚刚发生的“湘潭神女”、“长治神童”事件,一次次触动公众敏感的神经,让社会对于提拔青年人存在种种非议,“逢提必疑”几乎成了通例。但是,我们并不能因为这些个案,而去否定青年人才的价值。

那些极端的个案,之所以被人诟病,其关键并不在于年轻与否,而在于是否符合程序,是否公开透明。同样是提拔年轻人,甘肃的焦三牛起初也被频频质疑,但经媒体和地方澄清解释之后,公众立刻对其转为大力的支持,并对他能够献身西部发展表示了由衷的赞叹。这说明,只要公开透明,公众也并不会完全对青年人才成长缺乏信任。

须知年轻可能意味着没有经验和阅历,但并不一定就意味着没有能力,让青年在广为重要的岗位上经受锻炼,不也正是要让他们经受工作的考验,提升经验和阅历,以期取得更大的进步和发展吗?

现在一些地方,或者由于论资排辈的体制弊病、或者由于任人唯亲的行业陋习,抑或由于外界频频的质疑,在任用和提拔年轻人的方面总是迈不开步子,不能让真正有才能的青年走上重要的岗位,这对他们的发展是不利甚至是不公平的。

对此,全社会包括青年自己在内,都应形成明确共识:要扭转人才观念,创新用人机制,为青年的成长创造条件和环境,鼓励和帮助他们发展,而青年自己也应当牢记时代赋予的嘱托和重任,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素质。

胡锦涛总书记在建党90周年大会上,曾专门就青年问题谈到:“青年始终是一支进步的力量、创新的力量、变革的力量、爱国的力量,广大青年要继续成为这四种力量,并不断赋予新的时代内涵。”面对世情、国情、民情的变化发展,我们更应对青年充满信心,抛开“有色眼镜”,让他们能够在宽容的环境中发展成长,在更为广阔的舞台上施展才干。

个人信息“裸奔”,打击信息犯罪要抓住“七寸”

个人户籍信息15到20元一条,车主信息四五十元一条,房产信息好几百元一条,本属于隐私的个人信息,如今在市面上被肆无忌惮的任意贩卖,姓名、电话、住址、单位一览无余,普通民众在信息犯罪分子面前,变成了毫无遮挡的“透明人”,个人信息“裸奔”,变成了随行就市的“商品”,短信诈骗甚至暴力犯罪接踵而至,这种严重危害信息安全和人民群众的安全感的行为,早已为公众所痛斥。

针对这种恶行,最近各地公安机关集中行动,截至目前,共抓获犯罪嫌疑人1700余名,挖出非法出售公民个人信息的“源头”38个,摧毁侵害公民个人信息的数据平台和“资源大户”161个,打掉从事非法讨债、非法调查等违法犯罪活动的“非法调查公司”611个,狠狠打击了此类违法犯罪活动的嚣张气焰。

与以往有所不同,此次行动中,着重从个人信息泄漏源头展开治理,这无疑是抓住了个人信息犯罪的“七寸”。众所周知,个人信息本是隐私,除了持有者自己之外,只有与其有业务委托关系的相关政府单位或商业机构知晓,如果不是这些单位向外泄漏个人信息,垃圾短信、电话诈骗等个人信息犯罪根本就不可能如此肆无忌惮。

相信不少人都有类似的经历,到某些银行、医院、通信网点或是网站注册账户,头一分钟输完个人信息,没过一会垃圾短信就及时送达手机,效率之高,令人瞠目结舌。这其实早已说明,这些机构与贩

卖个人信息的不法机构,早已建立了成熟严密的信息和利益输送渠道,个人信息犯罪,不仅不是零星的问题,甚至已成为一个行业的通行惯例,这无疑是一件性质非常严重的问题。

而公安机关的查处结果,也说明这一点:此次专案行动查获的源头中,既有工商局,民政局等部门的公务员,也有各大电信运营商的职员,还有来自银行、民航、保险等行业的员工。有如此庞大多元的信息源头供给商,难怪个人信息犯罪会呈现如此高发的状态。

正因如此,公安机关此番主动出击严厉打击这类恶劣行径,博得公众的一致认可和好评。对犯罪源头进行“定点清除”,不仅斩断整个信息犯罪的利益链条,更有利于将系统犯罪的各个环节逐个击破,实现个人信息的安全。

当然,在打击过程中,我们也发现,当前相关法律法规对于个人信息的管理还有待完善,对个人信息犯罪的规定尚不够明确,量刑和惩处也有模糊和力度不足之虞。因此,在严厉打击犯罪的同时,更要进一步加强管理,完善法律法规,如此,才能从根本上扭转个人信息屡遭侵害的问题,还人民群众以隐私和安全感

人民日报人民时评:靠什么管住补习班?

越贵越补,越禁越补,这种看起来很不理性的集体选择背后,存在着扭曲的分数逻辑


人民日报评论员文章(2).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下一篇:校长如何为教师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马上注册会员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