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角公式,和积互换公式,就可按证明过程的逻辑先后顺序列出公式结构图 帮助记忆;同角的三角函数间的关系(俗称八大公式)可根据三角函数线利 用单位圆来帮助记忆。 14.交替记忆法
即是把不同的学习内容、不同的学科互相交替记忆;把学习和休息、学 习和体育锻炼互相交替。这样,可以提高大脑的记忆力。 15.分布记忆法
在理科和数学的学习中,也可移植丰子恺先生的“二十二遍读书法”; 第一天读十遍,第二天、第三天各读五遍,第四天读二遍。这样的记忆,大 脑细胞可以得到适当的休息,用脑比较省力,既符合加强首次感知的规律, 又符合记忆保持的规律。反之,老是重复同一材料,单调的刺激,容易引起 大脑皮层的保护性抑制,使记忆力衰降。 16.循环记忆法
即是将要记忆的材料分成若干组,当记后几组时,要有规律地复习记忆 前面的几组。也可用此方法于自学读书。当阅读一本数学书时,先读第一章 并记忆其中的一些主要结果;在读第二章以后的书时,应分别简要地复读前 一章书中的主要结果;读一章书也一样,应在读后节内容之前,复读一下以 前各节的主要内容。这样的循环记忆,实则是在强化识记的痕迹,利于记忆 的保持,自然可收到深刻记忆的效果。
语文学习科学思维的方法
科学思维就是主体创造性地运用各种思维方式和方法,高效率地达到既 定目标的思维。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如何才能达到科学思维的理想境界呢? 近年来,心理学、思维学、创造学等学科的学者曾就此提出过许多有益的模 式,归纳起来有几十种。在这里,就其中比较重要和常用的模式,针对中学
生的学习实践,进行一些理论与实例结合的方法演示。 1.逻辑分析法
这是指在语文学习过程中,主体通过对客观事物进行分析、综合、比较、 抽象和概括,进而获得概念,形成判断,进行合乎逻辑推理的思维活动过程。 在人类的学习活动过程中,这是一种最常用的思维方法。概括地讲,它可以 通过以下三个步骤来实现。
第一,确定思维方向,理解问题实质。如在以《我的父亲》为题作文时, 就要搞清楚这类型文章的构成要素、各个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在整个文 章中的地位;搞清楚未知因素是什么?现有资料情况如何(有多少可以利用? 能否满足要求?)等。对诸如此类问题的深入思考,都有助于把握问题的实 质。
第二,拟订解决问题的计划。即思考如何更好地运用这些有用资料以达 到问题的解决,制订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如果不能直接找到有用资料与未 知因素之间的联系,可采取迂回性战术,先探讨有助于解决主问题的一些辅 助性问题。如思考;在以往学习过程中,遇到过同类型或相类似的文章吗? 这类型文章的具体写作步骤是什么?它能够有几种不同的写作方法?它们是 如何运用典型材料来衬托鲜明个性的?对这些问题的逐个思考,将有助于制 订和选择写作的最佳方案。
第三,具体执行计划。即要尝试性地运用种方法来解决问题。这即是具 体地检查和验证每一个步骤,保证它们正确无误,又要回到原来的问题,检 查解题的结果,弄清结论是否真正同问题切合,是否还可能派生出其它结果。 至此,一个思维过程才算结束。 2.顺向求同法
顺向思维,是指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思维循着课文内容的指向去思考。 在语文学习中,循着课文内容的指向思考,并从正面考虑问题的答案,有利 于培养学生思维的求同性。例如,学安徒生的童话《卖火柴的小女孩》,在
分析课文第二大段内容时,根据课文描述的四次幻景的内容,从正面去思考, 得出答案:一方面,表现了小女孩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希望得到温暖,得到 食物,得到欢乐,得到亲人的爱抚;另一方面,说明在当时的社会里,小女 孩不可能得到温暖、食物、欢乐和亲人的爱抚,因此,小女孩对美好生活的 向往,只能是幻想而已,从而深刻地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罪恶。让学生热 爱社会主义,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这样学习,为开展创造性思维奠定了基 础。
3.同中求异法
这是一种与求同式相对应的思维方法。即指对同一问题可不依常规,而 从多方寻求答案的分析性思维方式。它鼓励人们从不同的方向、不同的有度 去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或答案,力求提出个人独特的见解。它在学习过程中 的具体运用,既有利于问题的解决,又能使思维起点和过程都具有高度的灵 活性,从而摆脱传统的窠臼,提出新的见解。如以“时间就是财富”为题作 文,除审视时间与财富之外,还思考时间与纪律、胜利的关系,审查时间与 知识、智慧的关系,考查时间与社会道德、精神文明的关系,审视时间与个 人成长的关系等等。这样就可能拓宽思路,写出文章也自然不会流于模式化。 对中学生而言,衡量这种方法是否掌握的标准,一是有从不同角度思考 问题的意识和技巧;二是有运用不同方法和不同学科知识来解决问题的能 力。
4.联想展开法
这是根据事物之间某些方面的相似,由此而推测出它们在其它方面相似 的一种思维方式。它在帮助人们记忆和理解知识、沟通知识间的联系,形成 具有一定结构的知识网络,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等方面,都具有十分广泛的用 途。
人们在学习过程中常用的联想方式有相似联想、对比联想、接近联想、 关系联想等。由于学科性质与解决任务的不同,其联想的方式也会有所不同。
如在作文训练中,除上述的几种方式之外,最常用的有以时间为序的纵式联 想、有以空间为序的横式联想、有不受时空限制的自由联想等方式;而在数 学学习中,关系联想就采用较多一些。
要使自己拥有卓越的想象能力,首先要不断丰富知识、扩大知识面,一 旦遇到有通感的事物,联想就会很快展开。其次要有联想意识。对于要解决 的问题,有意识地从它的正、反面,以及与它相近、相似的关联事物和经验 中,多角度地进行思考,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线索。再次要在学习过程中, 有意识地进行联想训练,使自己联想技巧得以提高。如对课文采用摘句联想、 情节补白、添枝加叶、编读结尾、改编续写,进行快速构思式的即兴作文, 即兴发言等训练,对提高联想技巧都有帮助。 5.全方位思考法
运用这种方法观察事物、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使主体思路不仅仅局 限于某一个点或某一个面,而是从点到面、从面到体、点面体并存;既思前 因,又想后果。既可从空间方位、时间顺序上来考虑,又可从逻辑上来分析; 既要考虑整个系统内各要素间的各种关系,考虑本系统与它系统的关系,又 要考虑大系统对子系统的影响及其相互关系。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多路互 补的结构,克服思维片面性,真实地把握事物的实质。
这种思维方法在学习过程中的具体运用,首先,对问题的思考,除了采 用从时间、空间、逻辑等上考虑具体方式外,还可采用要素分析的方式,即 把事物或问题的构成要素一一列举出来,然后再综合。如作一篇文章,不仅 要考虑审题、选材、开头、结尾、乃至字词句、语言、逻辑等各种要素,而 且还要进行组合。组合得好,作文就成功;反之,缺少一个要素,都会功亏 一篑。其次,通过纵横定点,点面织网、顺逆互变、同异对比、链条沟通、 面体延伸等方法来建立自己合理的知识结构。只有把问题放在自己的知识体 系之中,才会更好地理解。再次,要有目的、有条理、有步骤、有秩序地从 多方面来扩大思路,避免思维的片面性,进而达到“思接千载、视通万里”
的境界。 6.逆向对转法
这是对一般必须做如此思考的事物,完全从通常的、固定的对事物认识 途径的相反方向去思考的思维方法。运用它可加深对概念的理解,使知识深 化、活化,使知识结构更趋于合理化,能培养辩证思想,能找到解决问题的 新途径。如作文练习,本质上就是对常规思路的逆反,从程式化中开辟新思 路。但目前中学生作文程式现象相当普遍,即构思模式化、材料通电化、语 言成品化。若有意识地采用逆向对转思维方法,经过长期练习,就可达到构 思巧、材料新、语言精的境界。
如学习《变色龙》一文时,先顺向思维,作家用讽刺和幽默的笔触,通 过描写一个表面令人可笑的故事,淋漓地揭露了沙俄警官奥楚蔑洛夫之流趋 炎附势、逢迎拍马而又专横跋扈的“变色龙”本质。然后逆向思维,即这么 设想“金饰匠赫留金的手指头被咬以后”,遇到的警官与“奥氏”相反:刚 正不阿、公正无私。那结局也许会是这样:“赫留金用燃着的烟头烧狗的鼻 子,是他手痒得不耐烦了,告诫他今后别再招惹不懂人性的小畜生了;而这 狗呢,不管是野狗、将军的狗、还是将军的哥哥的狗,都在严肃处理之列??” 尽管这样的警官在当时、当地绝无仅有,但这样做,一个正面的警官形象就 站立起来了,相比之下,奥楚蔑洛夫等无耻小人的变色龙嘴脸就更加鲜明了。 7.发散思维
是指思维的多向性,从更多的角度更多的方面去发现和解决问题,体现 思维的灵活性。达2芬奇曾说过:即使是一个鸡蛋,只要换一个角度来看它, 形状就立即不同了。在解决一个问题时应尽量发散出多种设想,以便多中选 好,好中选优。例如:学《小英雄雨来》,根据每一段内容,用一个词语或 句子做小标题。要从三个不同的角度去列小标题。结果,列出了三种不同的 小标题。这样训练发散思维,对于提高创造性思维能力大有稗益。 8.辐射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