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10)
2010-06-18 04:43
经过多年的经济建设,我市对外有着极为密切的经济联系,形成既有的经济联系圈。我市共有限上工商企业698家,大中型企业152家,都有相对稳定的供应渠道和销售渠道,但横向看,都互相封闭,形成孤岛。他们既是企业资源,又是宝贵的城市公共资源。应建立企业经营资源调查统计制度,整合梳理,互联互通,变专业渠道为通用渠道,点加点更多,线接线更长,面联面更宽,建成全市外围物流结点,形成进价更低、销价更高、流通更快的全市完整的物流结点网络,统一管理货运车辆,借鉴国外联合发送经验和方法,组建我市货车联合发送体系,合理商品采购、分拨,减少迂回、倒流和交叉运输,最大程度上消灭重复运输,尽量延长上行线,降低车辆“空发”率和“空返”率,实现运载量最大化和运输距离最长化,促进物流业自身大发展。
六、行业物流的发展
重点行业,是我市的支柱产业和优势产业,是全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关系到经济发展全局。发展现代物流业,必须依托重点行业才能得到快速发展;重点行业也应尽快按照社会化分工的要求,顺应先进流通生产力的发展方向,率先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降低物流成本,开辟重要的第三利润源,增强核心竞争力,尽快做大做强。围绕市委、市政府确定的“一个基地,四个中心”基本框架,结合省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重点发展以下行业物流。
(一)农业物流。
1.粮食物流。我市是全省重要的粮食主产区,粮食物流资源丰富,市场空间巨大,粮食产量常年保持在253.6万吨以上,商品率为50%左右,全市粮食仓储能力达110万吨,粮食加工能力达160万吨。整合粮食购销企业的物流资源,培育大型粮食物流集团。充分利用郑州商品交易所粮食期货交易对粮食的价格发现作用,引导粮食企业开展套期保值,降低经营风险,不断增加交易品种,扩大交易规模,以期货交易带动现代物流业的发展。依托全国优质小麦生产加工基地,优化粮食物流结点网络布局。抓住国家在“*”期间全面实施粮食现代物流规划的机遇,积极推进粮食流通方式的变革,更新原粮运输工具,完善散粮接收发放系统,实现粮食散装、散卸、散存、散运,降低粮食物流成本。依托我市主要粮食物流通道,实现与京、津、沪、粤、浙等主销区的产销对接和向华中、西南、西北地区的辐射,确立我市在黄淮海地区小麦输出通道上的重要地位和安阳在全省粮食物流运输通道中的枢纽地位。
2.畜产品物流。我市是全省畜牧业大市。全市生猪、蛋鸡、肉鸡养殖规模大、数量多,有百个养殖密集区、百个大型规模养殖场,数十个畜产品加工企业。*年生猪年存栏186万头,年出栏200万头,68%外调;蛋鸡年存栏2800万只,年产蛋26万吨;肉鸡年出栏2186万只,是全省乃至全国肉禽蛋主产区。畜产品商品率达90%以上,饲料、兽药、活畜禽、肉蛋奶物流量大。随着我市“抓百区、带万户,创建全国畜牧业大市”战略的实施,我市畜产品产量达到一个崭新的台阶,对畜产品物流服务需求度也将极大提高。整合畜产品物流资源,建立以肉蛋奶、活畜禽、兽药、饲料为主的畜产品物流集散中心,培育大型畜产品物流集团。按照我市主要畜产品目前的自然流向和经济流向,对外向京、津、沪、粤等全国辐射,对内向县乡养殖加工企业配送,促进畜牧业增效,农民增收。
3.棉纺物流。我市是全省主要产棉区之一,常年棉花产量在3.5万吨以上,年加工能力16.5万吨以上,按照国家的要求,积极推进我市棉花加工业整合重组和设备更新改造,推动棉花包装方式和质检标准尽快与国际接轨,逐步实现全市棉花加工业的集约化和棉花物流的规范化。引导棉花流通、加工和纺织生产、经营企业,转变经营管理方式,积极推进企业改革,建立现代企业运营机制,通过联合与合作,有效整合系统内各类物流资源,培育大型棉花和纺织品物流企业集团,逐步形成完善的区域棉花和纺织品物流体系。
市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10).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