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无疑既是被评价的对象,又是评价主体。在学期结束前,学校组织进行“老师眼中的我”、“同学眼中的我”、“这学期的我”、“爸爸妈妈心中的我”和“明天的我”的评价,让所有学生参与评价,通过“协商”达成评价结论。使得评价的过程成为促进学生反思、加强评价与教学相结合的过程,充分发挥学生在评价中的主体作用。
2、师生之间协谈评价。评价应该成为自然的学习环境中的一部分+在整个学习和生活过程中随时进行。在个性化教学中,提倡教师摈弃正式的评价工具,通过观察学生、与学生谈话和讨论,来了解学生。通过彼此之间的坦诚交流,使学生和教师对彼此都有深入的了解,最终形成彼此相容的“搭档”。我们鼓励教师自己组织学生定期召开学生座谈会,并设置相关的问题,如:A、同学们喜欢我的课吗?为什么?B、与其他老师相比,我的课有哪些好的地方?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C、你们希望老师怎样上课?D、你们的爸爸妈妈是怎么评价我的?E、你有什么需要老师特别提供帮助的?……
通过师生之间的近距离接触、交谈,师生之间互为评价而形成的结论,双方最容易接受,也更接近学生和教师的实际情况,更能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
3、家校形成评价合力。评价的信息来源不仅仅局限在课堂,而应拓展到学生发展的各种空间(包括课堂教学、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等等)。评价也不再仅由教师通过课堂内外的各种渠道,采集学生素质发展的信息,而是设计各种评价工具,鼓励学生主动收集和提供自我发展的评价信息。在评价中,教师引导和帮助学生对自己在学习中的表现与成果进行自我评价,以提高自我认识、自我调控的能力;学生依据一定的标准互相评价,相互促进,还可以帮助学生逐步养成尊重、理解、欣赏他人的态度;在与学生进行充分交流的基础上,教师把学生在一段时间内的学习态度、表现等以描述性的语言写成评语,鼓励学生巩固进步,改正不足,继续努力,还可以向家长提供一份报告,建议采用哪些活动和方法来帮助这个孩子发展。如本学期期中,老师设计了一张“发展性评价表”。
一(下)年级《品德与生活》评议指标
评价内容 |
评价参考标准 |
自 评 |
同学评 |
家长评 |
教师评 |
总 评 |
参与活动 |
做好相关准备;积极参与活动;具有环保意识;自理能力强 |
|
|
|
|
|
独立购物 |
文明购物;排队结帐;购买的物基本正确。 |
品德学科发展性评价的策略研究(14).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