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诗歌鉴赏讲义(13)

2020-12-16 09:10

法 对偶

比拟 用典

用结构相同、字数相同 从篇法结构来讲,这首诗四联八句, 句 的 一 对句 子或 短 语来 句皆对仗, 对得圆浑自然, 不见斧凿之 不尽 痕。 表 达 两个 相对 或 相近 “无边落木萧萧下, “无边落木”对“不尽长江”使诗 (杜甫《登 的意境显得广阔深远, 的意思。从形式看,语 长江滚滚来” “萧萧”的落叶 高》 ) 言简练,整齐对称;从 声对“滚滚” 的水势更使人觉得气象万 内 容 看, 意义 集 中含 千。更重要的是, 从这里感受到诗人韶 蓄。 华易逝,壮志难酬的苦痛。 把 物 当作 人来 描 写叫 这一联采用拟人的手法。 “先偷眼”极 “霜禽欲下先偷眼, 粉蝶 写白鹤爱梅之甚,它还未来得及飞下, 拟人,或把人当作物来 (林逋《山 就迫不及待地先偷看梅花几眼; 描写叫拟物。比拟有促 如知合断魂” “合断 ) 使读者产生联想,使描 园小梅》 魂”一词写粉蝶因爱梅而至消魂,把粉 写的人、物、事表现的 蝶

对梅的喜爱之情夸张到极点。 更形象、生动的作用。 “想当年, 金戈铁马, 这首词除了回顾作者 43 年前南下经历 气 用 典 有用 事和 引 用前 吞万里如虎”辛弃疾 ( 《永 一层外,全是用事。 “想当年,金戈铁 人诗句两种。用事是借 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马,气吞万里如虎”写的是刘裕当年北 ) 用 历 史故 事来 表 达作 伐抗敌的英雄气概。作者借赞扬刘裕, 者的思想感情,包括对 讽刺南宋王朝主和派屈辱求和的无耻 现 实 生活 中某 些 问题 行径, 表现出作者抗金的主张和恢复中 尽荠麦青 原的决心。 的立场和态度、个人的 “过春风十里, (姜夔《扬州慢》 “春风十里”引用杜牧的诗句, ) 意绪和愿望等等,属于 青” 表现往 借古抒怀。 日扬州十里长街的繁荣景况,是虚写; 引 用 或化 用前 人 诗句 “尽荠麦青青” ,写词人今日所见的凄 目 的 是加 深诗 词 中的 凉情形,是实写。 这两幅对比鲜明的图 意境,促使人联想而寻 景寄寓着词人昔盛今衰的感慨。 意于言外。 把内容紧密关联、结构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 纯用名词组合,构成典型环境。 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 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的 几 个句 子或 短 语接 (马致远《天净沙·秋 连说出来。 思》 ) 先提出问题,接着自己 把 看 法说 出。 问 题引 “问人间谁是英雄?有 以设问开篇,点明题旨,领起下面,分 ” 入,带动全篇,中间设 酾酒临江,横槊曹公。 层次地叙述三国人物的英雄业绩。 问,承上启下,结尾设 (元曲小令,阿鲁威作) 问,深化主题,令人回 味。 用 疑 问的 形式 表 达确 “江东弟子今虽在, 肯为 使用反问句式, 语气冷峻, 强调了历史 定的意思。用来加强语 君王卷土来?” (王安石 之必然。 气,表达强烈感情。 《叠题乌江亭》 ) “锦瑟无端五十弦, 一弦 首联用瑟这种乐器起兴,由此而思及 兴 是 先言 他物 以 引起 一柱思华年” 李商隐的 “华年” ( 。 所咏之辞。 《锦瑟》 ) 上片除 “念去去千里烟波, 暮霭沉沉楚 是指现实的景、事与想 寒蝉凄切, 对长亭晚, 天阔” 写的都是眼前实景实事实情, 骤 外, 象的景、事互相映衬,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 写词人和心爱的人不忍分别又不得不 交 织 一起 表达 同 一样 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 别的心情, 是实写;下片写对别后生活 的情感。 看 泪 眼 , 竟 无 语 凝 的设想,是虚写, 着意描绘词人孤独寂 咽。 (柳永 《雨霖铃》寞的心情。 ) 虚实结合, 淋漓尽致写出了 离别的依依不舍。

排比

设问

反问

起兴 写 虚实 结合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讲义(13).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下一篇:中国美学史大纲笔记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马上注册会员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