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诗歌鉴赏讲义(8)

2020-12-16 09:10

中国古典诗歌中用以表现“漂泊”之感的意象很多,如浮萍、飞蓬、孤雁等,“船”则

是表现这种情感的最为常见的意象之一。一叶扁舟,天水茫茫,越发比照出人的渺小;人在

旅途,所见多异乡风物,更易触发无限的思绪。杜甫诗中的“船”意象出现得极为频繁,表

现漂泊之感也非常强烈: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漂漂

何所似,天地一沙鸥。(《旅夜书怀》)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登岳阳楼》)杜甫经历了唐朝由盛

而衰的巨大转变,晚年在四川、湖南一带漂泊达11年之久,最后病死于自潭州赴岳州的一

条小船上。船是他晚年最常用的交通工具,也成为他最终的归宿。他在诗中反复写到“船”

意象,“危樯独夜舟”“老病有孤舟”,船是诗人漂泊身世的象征和写照。

苏轼因“乌台诗案”贬官黄州时写下了《临江仙》:

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縠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与“漂泊”之感相对,中国古典诗歌中“船”意象的另一典型内涵是“自由”。这种思

想的渊源可以追溯到庄子,他说“巧者劳而知者忧,无能者无所求。饱食而遨游,泛若不系

之舟,虚而遨游者也。”他的思想虽然消极,但是对中国文人来说,“泛不系之舟”,却成为

颇具吸引力的人生理想: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李白《宣州谢眺饯别校书叔云》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韦应物《滁州

西涧》韦诗描写春花、春草春树春鸟春潮春雨等明丽的景象,用一系列繁密景物烘托出“野

渡无人舟自横”的中心意象,既是写实化描写,又是诗人心态的形象化表现。

6、颜色类

白:纯洁 无暇 丧事 红:热情奔放 青春 喜事

绿:希望 活力 和平 蓝:高雅 忧郁

黄:温暖 平和 紫:高贵 神秘

黑:黑暗 绝望 庄重 神秘 对死者的怀念 命途的多舛

7、关于人的品质、行为活动的。

英雄:追慕 自愧自叹 小人:鄙夷 明志 自省 鞭挞

六朝旧事、南朝旧梦:表示往日富贵繁华的生活。

击楫:谓立志报效国家,收复失地。 娥眉(蛾眉):美女

峨眉:高尚的德行 青青子矜:有才能的人

巴歌:亦称巴唱、巴讴、巴人之曲。借指鄙俗之作,多作谦词。多和“阳春白雪”比照

着来写,表达自己的微不足道。

碧血:借指为正义事业所流的血。后来也用户碧血”、“苌弘化碧”比喻蒙怨而死或忠心

不泯。例如《窦娥冤》:“不是我窦娥罚下这等无头愿,委实的冤情不浅 这就是咱苌弘化

碧,望帝啼鹃。”

折桂:比喻科举及第。典出《晋书》:“武帝于东堂会送,问诜曰:'卿自以为何如?'诜对

曰:'臣举贤良对策,为天下第一,犹桂林之一枝,昆山之片玉。”'

怀桔:指孝顺双亲。典出《三国志·吴志·陆绩传》:“绩年六岁,于九江见袁术,于九

江见袁术,术出桔,绩怀三枚,去,拜辞坠地。术谓曰:‘陆郎作宾客而怀桔乎?’绩跑曰:

‘欲归遗母。’术大奇之。”

采薇:借指隐居生活。《史记·伯夷列传》记载:“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而伯夷、

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说的是伯夷、叔齐隐居山野,义不侍

周的故事。后来也表现坚守节操。

诗人常常用诗歌里的“山林”和“宫阙”的形象,来表现诗人的理想和现实之间的矛盾

与冲突。所谓“宫阙”也言“魏阙”,是朝廷的代称,也是诗人受到当道重用的象征。所谓

“山林”则是指诗人在政治理想破灭或者是怀才不遇、报国无门时,作者心生怨愤而转向归

隐山林息影草泽的形象的代称。

哀鸿:比喻哀伤苦痛、流离失所的人。诗歌写使臣行于四方,见流民如鸿雁飞集于野,

流民喜使者到来,皆合词倾诉,如鸿雁袁鸣之声不绝。后来以鸿雁在野、哀鸿遍野喻指百姓

流离失所。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讲义(8).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下一篇:中国美学史大纲笔记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马上注册会员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