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实用心理学考试要点总结
2.相关因素
①人的生理因素
②人的心理发展水平
③思想觉悟、认识水平
④过去的受挫经验;挫折情境
(四)大学生挫折产生的原因
客观原因:
1.当今社会消极信息的刺激;
2.由阻挠引起的挫折;
3.人际关系不协调引起的挫折;
4.腐朽文化的影响;
主观原因:
1.自我估计不当,抱负水平过高;
2.动机冲突;
3.不合理、不切实际的需要;
4.低水平的心理承受能力、强烈的享乐心理、极端的个人主义人生观等。
(五)大学生受挫折后常见的消极心理行为
焦虑、攻击、压抑、固执、退化、幻想
(六)心理的防御机制
积极:仿同、升华、补偿、幽默
消极:文饰、潜抑、投射、反向
大学生对挫折的自我调节
正确认识挫折、认真分析挫折的原因、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抱负水平、合理宣泄,加强修养
第六讲:交往心理与大学生的人际关系
一、人际交往的重要性
1.人际关系:—所谓人际关系,是指人们在各种具体的社会领域中,通过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建立起心理上的联系,它反映在群体活动中,人们相互之间的情感距离和相亲密的人际关系都属于良好的人际关系。
2.人际交往的重要性
实现1+1大于2,个体与他人双赢
获得社会支持、事业成功的保证
满足交往需要、身心健康的保证
完成社会化、促进个体成长发展
二、大学生的人际关系
大学生的交际圈:学习圈、娱乐圈、社团圈、老乡圈、恋人圈
总体变化:家庭化、亲情化、称呼世俗化和口语化、有密语交流
存在冷漠和冲突关系:缺乏知心朋友,孤独感,争吵甚至吵架(原因:自我中心)
三:班级中人际关系类型
1.人缘型:性格随和,为人坦诚实在,全面发展,班级中最受欢迎
2.首领型:良好的素质、组织能力强、工作作风端正。班级中具有威信。
3.嫌弃型:自我中心,妒忌、无责任、虚伪、势力、放荡。班级中最不受欢迎。
4孤独型:性格孤僻,自我期望过高,缺乏交往兴趣或交往技能。班级中易被忽视。
(一)大学生人际关系的特点
Ø交往对象的选择性
Ø大学生的人际关系较为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