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六学二馆”中“二馆”指崇文馆和弘文馆。
9.马克思主义观点认为,教育的起源是:生产劳动。
10.我国奴隶社会的教育内容是:“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11.“狼孩”说明遗体本质在人的身心发展中不起决定作用。
12.马克思主义观点认为,造成人的片面发展的根本原因是社会分工。
13.最早提出美育一词的是席勒。
14.美育首次正式列入我过教育组成部分是在1912年。
15.中国颁布的第一个现代学制是壬演学制。
中国实行的第一个现代学制是葵卯学制。
16.新中国第一次学制改革是在1951年。
自己整理的,供考教师编制的同学复习
17.《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颁布于1985年。
18.教师根本任务是教书育人。
19.教育学科知识包括在教育学、管理学、心理学中。
20.学生年龄特征包括生理和心理特征。
21.课的类型一般分为单一课和综合课。
22.教师各课三方面工作:钻研教材、了解学生、设计教法。
23.教育过程以认识为基础,促进学生发展的过程。
24.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理解教材、形成概念。
25.知识能力谁为主两种教育论:形成教育论(能力为主 )、实质教育论( 知识为主)
26.《学记》中:“学而躐等”体现循序渐进原则。
《学记》中:“不陵节而施”体现循序渐进原则。
27.教学方法是师生共同活动方式。
28.班级授课制在我国正式实行在清朝末年。
29.德育是教育者培养受教育者品德的教育。
30.我国对学生进行教育的基本方法是说服教育法。
31.学校德育的基本途径是教学。
32.德国赫尔巴特的德育原则:教学的教育性原则。
33.马卡连柯提出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德育原则。(平行管理)
34.对学生的知、情、意行的培养顺序,就具体情况,有多种开端。
35.在活动中让学生自己设计、动手、检查,特点是实践性。
36.课外校外教育特点是自愿、灵活、实践。
37.班主任是负责一个班学生工作的教师。
38.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组织培养班级体。
39.班集体形成的主要标志之一:形成正确的舆论。
40.班主任了解学生的基本方法是观察法。
教师招聘试卷教育心理学全册复习资料
第一章 教育心理学概述
一、单项选择题:
1、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是一个系统过程,该系统包含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和 等种要素。
A、教学环境 B、教学方法 C、教学手段 D、教学目的
2、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 出版了《教育心理学》,这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
A、布鲁纳 B、布卢姆 C、桑代克 D、斯金纳
3、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具有独立的理论体系的学科形成于 。
A、20世纪20年代以前 B、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末
C、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末 D、20世纪80年代以后
二、填空题:
2、20世纪八、九十年代教育心理学的成果,主要表现在主动性研究、反思性研究、合作性研究和社会文化研究等四个方面。
三、简答题;
1.简述教育心理学的作用。
教育心理学对教育实践具有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的作用。
(1)帮助教师准确地了解问题
(2)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
(3)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
(4)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
第二章 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不符合学生心理的发展基本特征的是( ) 。
A、连续性与阶段性 B、定向性与顺序性 C、平衡性 D、差异性
2、个体早期生命中有一个较短暂的对某种刺激特别敏感的时期,过了这一时期,同样的刺激对之影响很小或没有
自己整理的,供考教师编制的同学复习
影响,这一时期称为( ) 。A、关键期 B、守恒期 C、转折期 D、过渡期
3、根据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12~18岁阶段的发展任务主要是培养( )。
A、主动性 B、自我同一性 C、勤奋感 D、自主性
4、对物体的知觉倾向于以外部参照作为信息加工的依据,态度和自我知觉更易受周围的人们,特别是权威人士的影响和干扰,这种认知方式属于( ) 。A、场独立型 B、辐合型 C、发散型 D场依存型
5、个体自我意识的发展过程中最先成熟的是( )。
A、生理自我 B、社会自我 C、心理自我 D、自我检验
二、填空题:
1、少年的抽象逻辑思维已占主导地位,并出现反省,思维,但思维在一定程度上仍要以具体形象作支柱。
2、学习准备是指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或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应性。
3、皮亚杰认为逻辑思维是智慧的最高表现,并从逻辑学中引进“运算”概念作为划分智慧发展阶段的依据。
4、所谓守恒,是指儿童认识到客体在外形上发生了变化,但其 特有的属性 不变。
5、前苏联的维果斯基认为,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一是儿童的现有水平,二是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差异,就是 最近发展区 。
6、韦克斯勒编制的智力量表,采用的智商是以同年龄组被试的 总体平均数为标准确定的。
三、简答题:
l、简述认知差异的教育含义。
认知方式没有优劣好坏之分,只是表现为学生对信息加工方式的某种偏爱,主要影响学生的学习方式。我们必须根据学生认知差异的特点与作用,不断改革教学,努力因材施教。
首先,应该创设适应学生认知差异的教学组织形式。
其次,采用适应认知差异的教学方式,努力使教学方式个别化。
最后,运用适应认知差异的教学手段。
2、什么是心理发展?青少年心理发展有哪些特点?
所谓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青少年心理的发展有四个基本特征:连续性与阶段性;定向性与顺序性;不平衡性;差异性。
四、论述题:
1、试述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的基本观点,并联系实际谈谈该理论对教学的启示。
l、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的基本观点: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逻辑思维是智慧的最高表现,因而从逻辑学中引进“运算”概念作为划分智慧发展阶段的依据。他把从婴儿到青春期的认知发展,分为感知运动、前运算、具体运算和形式运算等四个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