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体操 B、打球 C、做实验 D、做数学题
2、在技能形成过程中,视觉控制不起主导作用、逐渐让位于动觉控制,肌肉运动感觉变得较清晰、准确,并成为动作执行的主要调节器,这是 ()阶段的动作特点。
A、操作的定向 B、操作的模仿 C、操作的整合 D、操作的熟练
3、心智技能形成中出声的外部言语阶段、不出声的外部言语阶段和内部言语阶段可以合称为 () 阶段。
A、原型定向 B、原型模仿 C、原型操作 D、原型内化
二、填空题:
l、技能,一般认为是通过练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活动方式。
2、心智技能具有以下三个特点:对象具有观念性、执行具有内潜性、结构具有简缩性。
3、心智技能的形成过程中,为了使活动方式顺利内化,动作的执行应注意与言语相结合。
三、简答题:
1、简述心智技能的培养要求。
(1)激发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2)注意原型的完备性、独立性与概括性
(3)适应培养的阶段特征,正确使用言语
除上述三点基本要求外,教师在集体教学中还应注意学生的个别差异,充分考虑学生所面临的主客观条件,并针对学生存在的具体问题采取有针对性的辅助措施,以求最大限度地发展学生的心智技能。
2、加里培林将心智技能的形成分成哪几个阶段?
加里培林将心智技能的形成分成五个阶段:一是动作的定向阶段,二是物质与物质化阶段,三是出声 的外部言语动作阶段,四是不出声的外部言语动作阶段,五是内部言语动作阶段。
3、操作技能的形成中,练习曲线会表现出哪些共同特点?
第一,开始进步快;第二,中间有一个明显的、暂时的停顿期,即高原期;第三,后期进步较慢;第四,总趋势是进步的,但有时出现暂时的退步。
四、论述题:
试联系实际举例说明如何运用有效教学方法培养学生操作技能。
操作技能的培训要求:(1)准确地示范与讲解(2)必要而适当的练习(3)充分而有效的反馈(4)建立稳定清晰的动觉。联系实际(略)
第八章 学习策略
一、单项选择题:
1、关于个人自己认知过程的知识和调节这些过程的能力,即对认知的认知,在心理学上称为()。
A、认知策略 B、认知能力 C、基本认知 D、元认知
2、训练学生对他们所阅读的东西产生一个类比或表象,如图形、图像、表格和图解等,以加强其深层理解,这是利用() 的方法。A、生成性学习 B、视觉想像 C、记忆术 D、元认知监视
3、在直接讲解策略之后,提供不同程度的完整性材料促使学生练习策略的某一个成分或步骤,然后,逐步降低完整性程度,直至完全由学生自己完成所有成分或步骤,这是一种() 。
A、交互式教学 B、合作学习 C、完形训练 D、程序化训练
4、下列学习策略中,() 属于元认知策略。A、画线 B、计划策略 C、组织策略 D、列提纲
5、学生在记圆周率3.14159时,用“山颠一寺一壶酒”来记,这是利用了 () 。
A、复述策略 B、精细加工策略 C、组织策略 D、调节策略
二、填空题:
1、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的效果和效率、有目的有意识地制定的有关学习过程的复杂的方案称为学习策略。
2、一般来说,学习策略可分为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和资源管理策略等三个方面。
3、学习策略训练的指导教学模式主要由激发、讲演、练习、反馈和迁移等环节构成。
三、简答题:
1、什么是学习策略?学习策略有哪些特征?
自己整理的,供考教师编制的同学复习
(第二章)学习策略是指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的效果和效率、有目的有意识地定的有关学习过程的复杂的方案。学习策略具有四个方面的特征;(略)
2、学习策略训练主要应遵循哪些原则?
(第三章)学习策略训练的原则:主体性原则、内化性原则、特定性原则、生成性原则、有效的监控、个人自我效能感。
3、常用的资源管理策略包括哪些方面?
常用的资源管理策略包括:时间管理策略、学习环境管理策略、努力管理策略、社会资源利用策略
四、论述题:
常用的精细加工策略有哪些?试联系实际举例说明。
精细加工策略是一种将新学材料与头脑中已有知识联系起来从而增加新信息的意义的深层加工策略。
常用的精细加工策略有:
A、记忆术;例(略)B、做笔记:例(略)C、提问:例(略)D、生成性学习:例(略)E、利用背景知识,联系实际;例(略)
第九章 问题解决与创造性
一、单项选择题:
l、以下判断错误的是() 。
A、低智商可能具有创造性。.B、高智商可能有高创造性,也可能有低创造性。
C、低创造性的智商水平可能高,也可能低。D、高创造性者必须有高于一般水平的智商。
2、让学生以某件物品的用途为扩散点,尽可能多地设想它的用途。这是()。
A、头脑风暴训练 B、推测与假设训练 C、自我设计训练 D、发散思维训练
3、通过集体讨论,使思维相互撞击,迸发火花,达到集思广益的效果。这是()。
A、头脑风暴训练 B、推测与假设训练 C、自我设计训练 D、发散思维训练
二、填空题:
1、任何问题都含有三个基本的成分,一是 给定的条件;二是要达到的目标;三是存在的限制或障碍。
2、所谓问题就是指给定信息和要达到的目标之间有某些障碍需要被克服的刺激情境。
3、问题解决是指个人应用一系列的认知操作,从问题的 起始状态到达目标状态的过程。
4、问题解决必须具备三个基本特点,它们是目的性、认知性和序列性。
5、创造性是指个体产生新奇独特的、有社会价值的产品的能力或特性。
6、创造性的基本特征包括:流畅性、变通性和独创性。
7、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要因素有:问题的特征、已有的知识经验和定势与功能固着。
三、简答题:
1、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有效措施有哪些?
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有效措施包括:
(1)提高学生知识储备的数量与质量;(2)教授与训练解决问题的方法与策略;
(3)提供多种练习的机会;(4)培养思考问题的习惯:鼓励学生主动发现问题、鼓励学生多角度提出假设、鼓励自我评价与反思。
2、培养创造性的有效措施是什么?
培养创造性的有效措施
(1)创设有利于创造性产生的适宜环境。(2)注重创造性个性的塑造。(3)开设培养创造性的课程,教授创造性思维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