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公路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治(最全面)(12)

2018-09-23 22:04

38

(2)压浆时,孔道未清净,有残留物或积水; (3)水泥浆泌水率太大;

(4)水泥浆的膨胀率和稠度指标控制不好; (5)压浆时压力不够或封堵不严。 3.预防措施

(1)锚具外面的预应力筋间隙应用环氧树脂胶浆或水泥浆填塞,以免冒浆而损失压浆压力,封锚时应留排气孔;

(2)孔道在压浆前应用压力水冲洗,以排除孔内粉渣杂物,保证孔道畅通。冲洗后用空压机吹去孔内积水,但要保持孔道湿润,使水泥浆与孔壁结合良好。在冲洗过程中,若发现有冒水、漏水现象,则应及时堵塞漏洞。当发现有串孔现象而不易处理时,应判明串孔数量,安排几个串孔同时压浆。或某一孔道压浆后,立刻对相邻孔道用高压水彻底冲洗;

(3)正确控制水泥浆的各项指标。泌水率最高不超过3%,水泥浆中可掺入适当的膨胀剂,水泥浆掺入膨胀剂后的自由膨胀应小于10%;

(4)压浆应缓慢、均匀进行。一般每一孔道宜于两端先后各压浆一次。对泌水率较小的水泥浆,通过试验证明可达到孔道饱满时,可采取一次压浆的方法; (5)保证压浆压力。压浆应使用活塞式压浆泵,压浆的压力以保证压入孔内的水泥浆密实为准,开始压力要小,逐步增加,最大压力一般为0.5~0.7Mpa。当输浆管道较长或采用一次压浆时,应适当加大压力。梁体竖向预应力至最大压力控制在0.3~0.4Mpa。每个孔道压浆至最大压力后,应有一定的稳压时间(大约3~5min),压浆应达到孔道另一端饱满和出浆,并应达到排气孔排出与规定稠度相同的水泥浆为止,然后才能关闭出浆阀门。

(三十四)预应力筋张拉完成后掌握压浆和吊装时间

1.质量问题及现象

压浆时间太晚,对预应力筋的安全不利。移运吊装时间过早,影响压浆强度。 2.原因分析

(1)施工人员对压浆时间、移动吊装时间不明确; (2)施工工序组织安排不合理;

(3)施工压浆设备发生故障,不能在短期内修复,又没有备用设备;

(4)急于底模周转,压浆强度未达到要求就移动预应力梁。

39

3.预防措施

(1)使施工人员明确压浆和移运吊装的有关规定; (2)合理组织施工工序; (3)工地要有备用压浆设备;

(4)压浆工作应在张拉完毕后尽早进行,一般预应力混凝土构件,在张拉完毕10h左右,观察预应力筋和锚具稳定后,即可压浆,最晚不宜超过14d;

(5)预制构件在孔道水泥浆强度达到设计规定后,方可进行移动和吊装,设计未规定时,不应低于水泥浆设计标号的80%,且不低于40MPa。 (三十五)预制梁底座出现不均匀沉降

1.原因分析

现场预制梁底座未予以加固,施加预应力后梁体拱起,梁端附近荷载集中容易引起地基不均匀沉降。

2.预防措施

(1)施工前将预制场地整平,并碾压夯实,保证排水条件良好 (2)预制梁底座范围内,浇筑不小于20cm厚、C20强度的混凝土; (3)梁端附近底座范围内需钢筋混凝土混凝土加固; (4)制梁底模钢板厚度要坚固耐用、保证预制梁质量。 (三十五)桥面铺装早期破损 1.预防措施

(1)梁板顶面平整度必须满足规范要求,并严格采用刷毛处理;

(2)防水混凝土浇筑时,严禁在桥面钢筋网上直接进行施工操作,必须搭设支架及平台,运输混凝土不得直接倾卸到钢筋上,混凝土振捣必须采用插入式振捣与表面振捣相配合的方式进行。复合式桥面,防水混凝土表面必须刷毛处理(不得有浮浆存在);

(3)桥面防水混凝土采用石料宜水洗,且必须覆盖保水养生; (4)桥面要保证排水畅通,泄水孔底面要低于防水混凝土顶面1~2cm; (5)桥面沥青混凝土铺设要地较高气温下进行,充分碾压,保证压实度要求及层间良好结合。

(三十六)桥梁支座安装质量缺陷

40

(2)浇筑时下层表层形成水泥稀浆,水泥含量大,上层浇筑时振动棒插入深度不够,使得两层交界面出现的色差现象;

(3)气温较高,上层没有来得及浇筑,下层已初凝,在两层交界面形成的色差现象。

预防措施

(1)控制拌和能力及浇筑时间,尽量减少混凝土的翻运次数,适当控制混凝土的浇筑长度,在下层初凝前浇筑上层;

(2)浇筑时振动棒插入下层5~10cm;

(3)高温时在混凝土中掺入缓凝剂,延长混凝土的初凝时间。 2.砂线、砂斑 产生原因

混凝土离析或泌水、过振。 预防措施

(1)准确测定砂石料含水率,调整好施工配合比,控制混凝土和易性满足要求; (2)专人负责振捣 ,不得过振。 3.气孔 产生原因

(1)水灰比较大、拌和用水计量不准、未调整施工配合比或调整不准,使坍落度过大,形成水珠,混凝土终凝后在表面形成气孔;

(2)模板表面脱模剂太多、太粘,将滞留混凝土中的水珠、气泡,在混凝土表面出现气孔;

(3)振动棒振捣间距过大、振捣时间短、上提过快,使混凝土中的水珠及气泡没能全部从上面逸出,在混凝土表面形成气孔。

预防措施

(1)做好理论配合比设计,掺入减水剂,减小用水量。混凝土拌和前调整好施工配合比,拌和时控制好用水量,便于施工的情况下坍落度尽量小一些;

(2)对模板必须除锈打磨洁净,使用清洁、不会产生色差的脱模剂,不使用易粘附于混凝土表面或引起混凝土变色的脱模剂,使用同一种脱模剂;

(3)控制好振动棒振捣间距及振捣时间,不能大也不能小;

(4)振捣时轻敲模板,附着在侧模上的气泡逸出,达到消除气泡的效果。

46

4.蜂窝麻面 产生原因

(1)振动棒振捣间距过大、漏振或欠振时,砂浆没填满粗骨料间孔隙产生蜂窝; (2)混凝土配合比选择不当、砂率不足、集料级配不良、坍落度偏小、钢筋密集、模板拼缝不好漏浆等,会造成水泥砂浆不足或缺失,难以填满集料间隙形成蜂窝麻面;

(3)拆模过早,混凝土终凝时间短没有一定强度,表面混凝土粘模形成麻面; (4)脱模剂不足、不均匀,使混凝土的表面粘模,拆模时形成麻面。 预防措施

(1)模板安装前应打磨除锈,均匀涂刷性能良好的脱模剂,避免影响混凝土表面色泽。模板支撑应牢固,接缝严密,尺寸准确,不因漏浆产生蜂窝、麻面。立好的模板放置时间不宜太长避免污染。拆模时间不宜过早,以混凝土不粘模为准;

高速公路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治(最全面)(12).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下一篇:(目录)其他炭黑行业产销需求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目录)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马上注册会员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