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公路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治(最全面)(5)

2018-09-23 22:04

(12)准确判断原地岩土,对工程可能构成的危害进行预估和处理(如膨胀岩不能进水等);

(13)路基所处的原地面斜坡面(横断面)陡于1:5时,原地面应开反坡台阶; (14)路线遇中型崩塌地段,一般应尽量避绕;在无避绕可能时,可采用明洞、

9

棚洞、或悬臂式棚洞等遮挡建筑物;

(15)在小型崩塌或落石地段,尽量采取全部清除办法;如基岩破坏严重,崩塌、落石的来源丰富,则宜采用落石平台、落石槽、拦石堤、拦石墙等拦截构造物;

(16)路基上方的危岩及危石应尽量清除,以防后患;

(17)由软弱结构而引起崩塌的高边坡,可根据情况采用支挡墙或支护墙等措施以支撑边坡,并防止软弱结构面的张开和扩大;

(18)由软硬岩分层所组成的高边坡路段,对坡面上容易风化的软弱岩层,可用采用挂网锚喷或框各锚固形式支护;

(19)在松散堆积物的山坡上开挖深路堑时,应适当放缓边坡或采用分级的边坡,以免导致崩塌;

(20)对边坡坡脚因受河水冲刷而易形成崩塌者,河岸要做防护工程; (21)在可能发生崩塌的地段,必须做好地面排水;对位于公路下边坡及其附近的排,灌沟渠,要采取加固措施,防止沟渠发生大量渗漏而导致崩塌;

(22)取土区应避开地下水位较高区域,如无法避开,应“码方堆放”沥水后再用,以防填料过湿;

(23)慎重选择填料,禁用光面多、内摩阻力小的填料。 八、路基工后下沉,与桥梁或其他构筑物处形成错台

1.形成原因及分析

(1)预应力管桩、塑料排水板打入深度、间距达不到设计要求; (2)高填方段预压或超载预压沉降尚未稳定,就进行了提前卸载; (3)软基处理质量未达到设计要求; (4)结构物的桩未打穿软弱层;

(5)遇有淤泥、软泥时清除不到位,路基与地基原状土间形成软弱夹层; (6)台背换填料质量,施工过程控制不符合规范要求,填筑层没有充分压实; (7)构筑物与路基结合部位的填料,特别是开挖后的回填料,施工时分层填筑不严格,碾压效果差,压实度降低。

2.控制要点

(1)预应力管桩、塑料排水板打入深度、间距应达到设计要求;

(2)预压或超载预压的同时应进行连续的沉降观测,待沉降稳定后方可卸载; (3)现场试桩,掌握工艺;

10

(4)路基填筑时彻底清除淤泥,软泥;

(5)路基填料宜选用级配较好的粗粒土;用不同填料填筑时应分层填筑,每一水平层均应采用同类填料;

(6)用不同填料填筑时应分层填筑,每一水平层均应采用同类填料;最大干密度试验料样应与填筑材料一致;

(7)构筑物与路基结合部填料,应分层填筑,严格控制层厚,合理配置压实机具,确保填筑层质量。

九、路堤填筑层平整度不符合规范要求 1.形成原因及分析

(1)铺筑层厚、填料最大粒径超出规范要求; (2)施工工艺、铺筑方法选择不当。 2.控制要点

(1)天然土石混合料中所含石料强度大于20Mpa时,石块的最大粒径不宜超过压实层厚的2/3,超过的应清除;当所含石料为软质岩,强度小于15Mpa时,石料的最大粒径不宜超过压实层厚,超过的应解小;

(2)高速公路土石路堤路床顶面以下30~50cm范围内应填筑符合路床要求的填料并分层压实,填料最大粒径不得大于10cm;

(3)土石混合填料中,当石料含量超过70%时,施工方法参照《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 F10-2006)相关规定要求。

十、零填及挖方工程施工中,路槽顶面下的压实度不能满足 1.形成原因及分析

(1)零填及挖方段路床顶面以下0~80cm深度内压实度要求达到:高速公路≥96%,而施工中处理的深度不够;

(2)没有按规范要求对路槽进行分层处理;

(3)压实时采用的压实机具不合理或压实机具组合不合理,没有达到试验段要求的碾压遍数;

(4)材料发生变化,原试验段的材料不能代表实际施工。 2.控制要点

(1)做好开挖工作施工组织设计,做好试验段,并做好总结;

(2)在开挖施工中,先挖到槽下80cm的范围,对80cm下的原状土进行填前压实,

11

按照试验段的压实方法进行压实工作,压实度要求达到96%以上,然后回填至80cm,分层进行压实;

(3)开挖时,遇不良地质情况作特殊路基处理;

(4)路堑段两侧地表汇水面积大,对边坡路段不利,可设置边沟,排出路基以外。

3.处理措施

发生了路槽检验不能达到规范要求的,首先应分析产生的原因,然后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1)局部翻浆处理:翻开晾晒、换填透水性材料等;

(2)大面积不能达到要求,要挖开重新进行分层填筑碾压至设计压实标准; (3)若工期紧也可采用稳定材料进行处理。 十一、填、挖方交界处路基产生差异沉降 1.形成原因及分析

(1)在山区公路施工中,路基填方与挖方结合处的填方一般处于一个“倒三角”的地形,这种地形填方时底部机械难以展开工作面,一般先采用倾填,到机械能及的位置后才进行碾压,倾填的部分由于大石料集中、填料的孔隙率大,极不稳定,尤其是基底未经过处理,基底的承载能力不均匀也导致了变形过大;而挖方地段基础处于天然密实状态,即使有沉降也是均匀的;

(1)高填方地段的工后沉降量大于挖方地段;

(2)填方时,填挖衔接处没有按要求挖台阶处理或者处理的宽度及高度不满足设计及规范要求。

2.控制要点

(1)填方前对基底处理,清除淤泥、腐殖土、杂草树根; (2)做好临时排水设施;

(3)填方前,按规范要求挖好连接台阶,台阶宽度不小于2米,分层压实; (4)按设计坡度进行铺设土工格栅,控制土工格栅的铺设宽度、长度、搭接宽度及铺设的平整度等要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

(5)做好挖方段的地表地下排水工作,避免水对新填路基的危害。 十二、桥头跳车现象 1.形成原因及分析

12

(1)台背回填是公路施工的薄弱环节,施工工作面窄小,合适的施工机械少,多数台背回填为民工配合夯机回填压实且夯实不到位,这是台背填土下沉的重要因素;就台背回填而言缺乏专门的工艺研究;

(2)回填范围控制不当,台背回填与路基衔接面太陡; (3)填料不符合要求,也没采取技术措施; (4)铺筑层超厚,压实度达不到设计要求; (5)挖基处理不当;

高速公路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治(最全面)(5).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下一篇:(目录)其他炭黑行业产销需求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目录)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马上注册会员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