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斡尔舞蹈流变与传承(3)

2018-12-19 20:39

下阖族迁徙嫩江中上游地区,是该地区最早的定居民之一。在黑龙江流域留下文明足迹的达斡尔族,迁徙到嫩江流域以后,成为了该地区农业文明的奠基者、地方建置的奠基者、地域文化的奠基者和筑城池、建驿站、守边疆的主力军。达斡尔人的传统生活可以简要描述为:自然环境—草原、深山密林、江河湖泊、黑土地;居住—依山傍水、“介”字草房、院落规整、功能齐全;生产活动—男子“朝为农暮为猎,今日为匠明朝为渔”;女子操持家务、女红、饲养家禽和经营园田。吃粮有农耕、吃菜有园田有渔猎、出行有坐骑有雪橇有勒勒车。田野里草原上“扎恩达勒”在荡漾,草房里“乌钦”在吟诵,“哈库麦勒”在起舞;和谐的理念,和谐的准则以其教化和风俗习惯规范着人们的行为。

达斡尔族的历史是一个英雄的历史,是一个文明的历史,在祖国北疆历史中也占有重要的地位。因此,达斡尔族传统文化尤其是对其闻名于世的舞蹈“鲁日格勒”的保护开发以及研究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 10 -

达斡尔族舞蹈的流变与传承

改革开放30年,我们国家在各个领域都有了长足的发展和进步,中国经济成功的在“全球化”浪潮中站稳了脚跟,在世界经济中占有了更大的份额、更高的排名,同时也发挥着更重要的作用。不过对比我国在物质文明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我们的精神文明在融入“全球化”的过程却是举步维艰。

我国是个有着5000年灿烂悠久文明的多民族国家,我们的传统文化多如星辰,但在如今“全球化”这一大的趋势影响下,如何正确看待民间传统文化,包括民族民间舞蹈文化,分析研究其发生,发展的规律显得尤为重要。因为在“全球化”的总体趋势中任何传统文化都不可避免的发生文化断裂现象,一些古老的传统文化将悄然逝去,黯然凋零,成为历史。

作为一名舞蹈理论研究人员,笔者认为要想更好的保护传统文化进而将之发扬壮大,首先必须做的就是要建立起一个全面的、系统的、包含我国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资料库。

以舞蹈为例,东胡族系舞蹈包括达斡尔舞蹈、小契丹舞、祭祀舞蹈等,要想建立一个全面的资料库,就需要建立一个理论研究体系来系统的对各种舞蹈文化加以筛分。

任何文化的原始形态都必须存在于特定的时间和空间条件之下,一定的地理环境是人类一切活动赖以存在的前提条件,这是最基础的表现形式。舞蹈文化作为精神文化的一个部分、一个种类,自然会受到所处环境中各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在我国众多的各民族的民间舞蹈中,无论是哪个时代的民间舞蹈,无论发育的程度如何,也无论是哪个民族或地区民间舞蹈,无不蕴含着大量的当地的自然地理特征所给予的信息,各民族民间舞蹈的风格、动律、姿态、步伐等,无一不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着其所生成的自然地理环境的基本特点。或者可以这样说,各民族的民间舞蹈,都以各民族特有的表达方式,表现着舞蹈所生存的环境赋予自然的特点,而这些特点都是每个民族的舞蹈文化中所特有的,是标志性的特点,它标识着该民族的舞蹈文化。

因此,建立系统的民间舞蹈文化的理论研究体系是十分必要的,也是十分迫切的,虽说在我国关于民间舞蹈文化的理论研究尚属于一门新兴的学科,是舞蹈学理论研究的分支学科之一。但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不仅从舞蹈艺术的视角来研究民间舞蹈的基本特征,分析舞蹈发生发展的普遍规律,寻找其生成的影响因素,更重要的是它还能从文化的视角,将我国的民族民间舞蹈置于自然和社会的大的文化背景下,从我国各地区现今仍然在民间流传的民族民间

- 11 -

舞蹈入手,对我国民族民间舞蹈文化的内容、特征、风格、形式等进行了系统的探索和讨论,寻找舞蹈文化内在的相互联系和外在的表现规律,本文将着重从历史角度对达斡尔族舞蹈的产生、演变、分类和艺术特点等方面进行阐述。

一、达斡尔族的民族起源

达斡尔族 (英译:Daur ethnic minority group)是一个的古老的民族。在我国的北方有着悠久的历史。在我国历史文献中有达呼尔、打虎儿、达瑚里、打虎力、打呼里、达乌尔等不同音译名称。达斡尔族分布区域是17世纪中叶以后形成的。在此以前,达斡尔人分布于外兴安岭以南精奇里江(今俄罗斯境内吉雅河)河谷与东起牛满江(今俄罗斯境内布列亚河),西至石勒喀河的黑龙江北岸河谷地带。17世纪中叶由于沙俄殖民者入侵黑龙江流域,江北达斡尔、鄂伦春、鄂温克等族人民受到野蛮的掠夺与屠杀,被迫内迁。达斡尔族最初多数迁至嫩江流域,后来,由于清政府征调该族青壮年驻防东北及西北边境城镇,才有一部分达斡尔人徙居呼伦贝尔、爱辉,以至远徙新疆塔城。

关于达斡尔族的来源,学术界尚无定说。主要分歧意见可分为土著说与契丹遗裔说。持土著说者认为,达斡尔人最初分布的黑龙江及精奇里江河谷,隋、唐时是室韦各部的分布地,当时已有一些部落向中原王朝通贡。以后辽、金、元各代都在这些地区行使管辖权,明代曾于达斡尔族在江北的旧居地带建立托木河、卜鲁丹河等卫所,故达斡尔族应是黑龙江以北土著民族的后裔,与隋、唐时室韦某些部落有很深的渊源。另一些人还根据达斡尔族关于其祖先曾建“黑水国”的传说,认为其族源和隋、唐黑水部某些部落有关。持契丹遗裔说者主要是根据语言、历史传说及某些习俗与辽代契丹人有相同的特点,认为达斡尔族的祖先是契丹人的一支,于金灭辽时北迁至黑龙江以北,发展为达斡尔族。1616年努尔哈赤称汗,次年即征服黑龙江中游萨哈连部,取其11寨,以后相继征服自尼布楚(今俄罗斯涅尔琴斯克)以东全部外兴安岭以南地区,原属明朝奴儿干都司各卫所全改属努尔哈赤后金政权。当时达斡尔或以地区被称为萨哈连(满语对黑龙江的称呼),或以贡物特点称为萨哈尔察(满语译音意为黑貂)部,或与鄂温克等泛称为索伦部。至康熙仞年,才出现“打虎儿”的译名,以后又常译为“达胡尔”、“达虎里”、“达呼尔”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根据本民族意愿,统一定名为达斡尔。达斡尔意即“长宫”、“原来长座位置”、契丹人对先人建立的“辽国”和“长国”的宫廷生活时常怀念。所以,自称“达斡尔”或“达古尔”。

顺治元年(1644)清兵入山海关后,无力顾及入侵的沙俄殖民者,达斡尔与鄂温克、鄂伦春等族人民陆续从江北内迁。清廷把迁至嫩江流域的达斡尔族居民编为杜博浅、莫尔丁、讷莫尔3个“扎兰”(队),由理藩院管辖。雍正九年

- 12 -

(1731),清廷又将达斡尔、鄂温克、鄂伦春按姓氏为布特哈八旗,设副都统衔总管管辖,其中达斡尔原来的3个“扎兰”,分别编为镶黄旗、正黄旗和正白旗。为便于统治达斡尔族人民,清朝统治者任命该族一些上层人物为佐领,其中少数还擢升为将军、都统、办事大臣等,逐渐使他们形成为本族内部的统治阶级。清末废布特哈总管,管辖制度稍有改革。达斡尔族人民素以勇敢善战著称。17世纪中叶,沙俄殖民者侵入黑龙江流域时,达斡尔族人民进行了顽强抵抗。受到清廷的赞赏。清朝统治者在200多年间,多次征调达斡尔人民戍边,远达新疆,使该族人口和生产发展受到影响。八旗的建立,加速了达斡尔族社会逐步封建化的过程,促进了生产的发展和物资上的交流,密切了达斡尔族同汉族、满族人民的联系。

据史学家考证,达斡尔族起源于大兴安岭南麓的洮儿河。达斡尔一名最早见于元末明初,属辽代契丹的后裔。

达斡尔族人的先民分布于外兴安岭以南至黑龙江北岸的河谷地带。17世纪中叶以后逐步迁到嫩江流域、呼伦贝尔、爱辉及新疆等地。17世纪前,达斡尔族已结成村落,聚族而居。渔猎业是传统的生产活动。南迁后农业迅速发展。1947年达斡尔农区进行土地改革,牧区实行牧场公有、放牧自由。1952年开始建7个达斡尔民族乡,1958年8月在内蒙建自治旗。

达斡尔的意思是“原来的地方”,也就是故乡。几百年来,达斡尔人就在这里游牧,但究竟哪里才是他们的故乡?达斡尔人自己不知道,因为他们自己没有文字,只能靠口述来传承历史,清朝以前的事就没有人知道了。

当地的一个传说引起了民族史学家们的兴趣:几百年前,一支契丹军队来到这里修边堡(边堡是达斡尔特有的词汇,是指一种类似长城的建筑。),从此便在此定居下来。这支军队的首领叫萨吉尔迪汉,就是达斡尔的祖先。 这个传说把达斡尔与契丹联系在一起,但传说中的故事会是历史的真相吗?

早在清代就有人提出达斡尔源于契丹,也有现代学者通过比较研究契丹族和达斡尔族的生产、生活、习俗、宗教、语言、历史,找到了大量证据表明,达斡尔人是继承契丹人传统最多的民族。但他们找到的都是间接证据,在没有足够的科学证据之前,是不能给出定论的。

DNA技术揭开千古之谜,一门新兴的技术为解开这个千古悬案带来了希望。纵然历史已被遗忘,文字已经失传,语言已经改变,在契丹后裔的血液中,总还会有一种记忆在流淌———基因。现在,考古学家们要用新兴的DNA技术来唤醒这份最后的记忆。

专家们先在四川乐山取到了契丹女尸的腕骨;从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取到了

- 13 -

有墓志为证的契丹人牙齿、头骨;在云南保山、施甸等地采集到“本人”的血样;从内蒙古自治区莫力达瓦旗和其他几个旗和县提取到了达斡尔、鄂温克、蒙古族和汉族等人群的血样。在完成古标本的牙髓和骨髓中用硅法提取的线粒体DNA可变区比较后,他们终于得出了准确的结论:契丹与达斡尔族有最近的遗传关系,为契丹人后裔。

现如今,达斡尔族在我国主要分布在内蒙古自治区莫力达瓦斡尔族自治旗、鄂温克族自治旗、布特哈旗、阿荣旗及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区、梅里斯区、富拉尔基区(主要居住在罕伯岱村、洪河村、全和台村、海雅屯)、龙江县、富裕县、嫩江县、爱辉县;少数居住在新疆塔城县。根据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达斡尔族人口数为132394。使用达斡尔语,属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没有本民族文字,主要使用汉文,少数人兼用满文、蒙古文和哈萨克文。由于居住分散,达斡尔语形成了布特哈、齐齐哈尔和新疆三种方言,但语音、词汇、语法的差别

不大,可以互相通话。达斡尔族人性格开朗、豪放,讲礼仪,重感情,能歌善舞,多才多艺。在漫长的劳动和生活实践过程中,他们创作出了许多具有本民族特色的音乐、歌曲和舞蹈,其中一些优秀的作品深受全国各族人民的喜爱。这其中达斡尔族的舞蹈成就尤为突出。

二、达斡尔族舞蹈起源

达斡尔族舞蹈隶属于东胡族系舞蹈,达斡尔民间舞蹈统称叫做\鲁日格勒\。 \鲁日格勒\舞多为妇女表演。 \鲁日格勒\汉语的意思为\燃烧\或者\兴旺\,达斡尔族语\鲁日格勒\可以引申为\跳起来吧\。因为表演时边舞边喊\罕伯、罕伯\,所以鲁日格勒又有\罕伯舞\之称。\鲁日格勒\是达斡尔族具有代表性的民间舞。它因地而异,有\阿罕伯\、\郎突达贝\、\鲁日格勒\、\哈根麦勒格\等几种不同称谓。也反映了达斡尔族民间舞蹈起源于民族先人在深山密林中围着篝火生息劳作的早期狩猎时代。鲁日格勒舞历史悠久,据史料记载,古代达斡尔在春意微透的夜里聚集在村头的草坪上,围绕熊熊燃烧的篝火手舞足蹈,你呼我唤,于劳动之余以舞蹈形式抒发心声,调整精神,消除疲劳。由此可见,

- 14 -


达斡尔舞蹈流变与传承(3).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下一篇:1财务管理概论练习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马上注册会员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