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演出,获得了许多奖项。可以说,“鲁日格勒”以其浓郁的民族特色,生动地展现了达斡尔族的风情与生活,已经成为在舞台上生动表现达斡尔民族的形象,是达斡尔族人民勤劳勇敢、热爱生活、互助和谐、性情开朗、蓬勃向上民族个性的象征。同时,莫旗文化馆在搜集整理民间“鲁日格勒”,以及开展普及提高群众性“鲁日格勒”活动方面也做了大量的工作。这些表明,多年来莫旗文化工作部门对于继承、弘扬“鲁日格勒”这一优秀民族传统文化,给予了高度的重视,采取了一些有效措施,并有乌兰牧骑、文化馆专门机构开展这项工作。 当前由于改革开放,达族生产,生活也大大变样了。那么作为反映他们新生活的民间文化形态之一的《鲁日格勒》的表现的内容,表演的形式也在不断变化。但万变不离其宗,不能离开手位脚位的根本特征,也就是《鲁日格勒》的传统风格,或者说她的个性不能变化。无个性无特征就不称其为《鲁日格勒》了。为了发展与繁荣达斡尔族传统民间歌舞艺术,使其走向普及——传承——提高之路。各主管部门要大力提倡与扶持,否则有失传统的危险。要动员和培养本民族的舞蹈人才,挖掘整理民间舞蹈素材,然后赋予她以时代精神,使《鲁日格勒》反映时代,歌颂时代,跟上时代步伐,永立不败之地。
一、在普及上多下功夫,除了年、节喜庆坚持跳《鲁日格勒》外,我认为学校是一个不可忽视地普及阵地。学校文艺老师要请社会名流专家介绍《鲁日格勒》,教授《鲁日格勒》。树立民族自豪感,使其后继有人。
二、在传承上下大力量。区、县文化主管部门要多搞活动。有活动才有人才,发现人才、培养人才。要通过举办会演,训练班、组织村屯比赛或办文艺宣传队,相互交流提高,文化馆站要依靠当地领导及社会贤达,多教徒弟,培养骨干力量。不断赋予《鲁日格勒》新内容和新的形式。
三、在提高上多想措施。一是要有自己的文艺队伍。像莫力达瓦旗有自己的“乌兰牧骑”那样,即负责普及工作又研究如何提高民族艺术品位问题。全国达斡尔族只有一个专业队伍,这显然是不够的。如果梅里斯达斡尔族区能建立一支专业队伍或民族歌舞研究所,在继承与发展上多做工作,使《鲁日格勒》歌舞在现有基础上,沿着正确轨道,走向新的繁荣。
三、传承意义和现状
在研究和探索北方民族原始狩猎歌舞发展和沿革的变化轨迹方面,鲁日格勒歌舞如同一件\活化石\。此外需要引起注意的是,鲁日格勒歌舞与满族\莽式\宫廷歌舞有很多相似的地方,特别是在鲁日格勒歌舞中出现的打斗动作与满族\莽式空齐\的\大率举一袖于额,反一手于背,盘旋作势\是基本一样的,这种相似之处是很值得研究的。
由于时代的变迁,各种外界因素的影响,如今在鲁日格勒的原生地区,这
- 30 -
种民间舞蹈渐被冷落,面临失传,急需采取必要的措施加以保护。
《鲁日格勒》是达斡尔族的民间歌舞艺术,她也是嫩江流域流传已久的古老艺术。她即是民族的又是地方的,因此她也是中国的,更是世界的。她们是中华民族五十六朵花中的一枝奇葩,愿《鲁日格勒》这朵艺术之花在祖国大花园里开的更旺、更鲜艳、更芳香。
参考文献:
1. 冯天瑜、何晓明、周积明著:《中华文化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
年8月版
2. 阴法鲁、许树安、刘玉才等著:《中国古代文化史》(上),北京大学
出版社,2008年4月版
3. 王克芬,刘思伯、徐尔充著:《中国舞蹈词典》,文化艺术出版社 4. 刘晔原、刘方成著:《中国文化杂说》(民俗文化卷),北京燕山出版
社,1997年4月版
5. 陈梧桐、徐亦亭著:《中国文化杂说》(民族文化卷),北京燕山出版
社,1997年4月版
6. 资华筠、王宁等著:《舞蹈生态学导论》,文化艺术出版社,1991年版
- 31 -
7. 【清】徐宗亮:《黑龙江述略》,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 8. 纪兰蔚、邱久荣:《中国少数民族舞蹈史》,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3
年8月版
9. 干志耿、孙秀仁:《黑龙江古代民族史纲》 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7
年
10. 费孝通:《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 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1999年 11. 王克芬:《中国舞蹈史》文化艺术出版社,1984版
12. 《中国民族民间舞蹈集成》(黑龙江卷),中国民族民间舞蹈集成编辑
部编,中国ISBN中心出版,1997年10月第1版
13. 谢琳:《民族民间舞蹈的文化底蕴》,衡阳师范大学学报,2004年第4
期
14. 李德:《满族舞蹈民族特点之我见》,满族研究,1996年第2期 15. 董锡玖:《漫谈辽、西夏、金的舞蹈》,舞蹈论丛,1983年第2期 16. 色音:《论我国古代北方民族萨满舞蹈的类型及特征》,西域研究,2000
年第1期
17. 哈斯朝鲁:《达斡尔族艺术的审美价值》,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
1995年第1期
18. 李松华:《黑龙江满族舞蹈研究》,舞蹈艺术,总第29期
19. 舒展:《黑龙江达斡尔族赫哲族的音乐舞蹈艺术》,黑龙江民族丛刊,
1994年第4期
20. 冯双白:《对当代中国舞蹈发展历史分期的思考》,民族艺术研究,1994
年02期
21. 纪兰蔚:《试论少数民族民间舞蹈文化的类型及特征》,民族艺术研究,
1994年04期
22. 吴文衔、张泰湘、魏国忠:《黑龙江古代简史》 北方文物杂志社出版,
1987年
23. 张漩如、陈伯霖等: 《北方民族渔猎经济文化研究》吉林人民出版社,
1999年
24. 林耀华:《民族学通论》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1991年
25. 黑龙江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黑龙江省志·民族志》黑龙江人民出版
社,1998.
26. 舒展:《黑龙江流域民族传统文化概论》黑龙江民族丛刊,2007年第3
期
27. 《达斡尔、鄂温克、鄂伦春、赫哲史料摘抄 清实录》内蒙古人民出版社
- 32 -
1962年出版
28. 《达斡尔族百科词典》内蒙古文化出版社 2007年出版
29. 《达斡尔 鄂温克 鄂伦春文化研究》 内蒙古教育出版社 2007年出版 30. 《达斡尔族简史》 内蒙古人民出版社 1986年出版 31.《锡伯族档案史料》 辽宁民族出版社 1989年出版
致 谢
在此对本人撰写论文时给予我专业指导的郁正民导师,以及搜集论文素材时提供大力帮助的齐齐哈尔群众艺术馆于力平馆长表示诚挚的感谢。
- 3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