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规划原理(4)

2018-12-29 23:45

巴洛克时代(1600一1750)

“巴洛克”一词源自葡萄牙文,原意指贝壳不规则的、怪异的形状。一开始主要针对17世纪意大利的建筑风格而言。

从18世纪中叶,巴洛克一词开始在欧洲艺术史的艺术批评中被使用。当时认为那种浮华的、装饰性的、光怪陆离的风格,对于追求古代艺术的质朴、静穆、严谨的文艺复兴艺术来说,是一种退化和堕落。

“巴洛克”这个词在音乐史上则用来代表16世纪至18世纪中叶这段时期的音乐。 第三章 城市规划的基本内容与程序 一、 规划的概念 1 规划的概念

规划是为实现一定目标而预先安排行动步骤并不断付诸实践的过程。

规划最基本的特征是未来导向性 既是对未来行动结果的预期 也是对这些行动本身的预先安排 规划目标

目标是规划评价的最基本准则与依据 未来不确定性

未来研究是规划研究的基础

英国:城市规划与改建的目的,不仅仅在于安排好城市形体—城市中的建筑、街道、公园、公用事业及其它的各种要求,而且更重要的在于实现社会与经济目标。

——《布列颠百科全书》 美国:城市规划是一门科学、一种艺术、一种政策活动,它设计并指导空间的和谐发展,以满足社会和经济的需要

——国家资源委员会

苏联: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城市规划就是社会主义国民经济计划工作与分布生产力工作的继续和进一步具体化。

——苏联《城市规划原理》

日本:强调技术性

城市规划是城市空间布局、建设城市的技术手段,旨在合理地、有效地创造出良好的生活与活动环境。

城市规划即以城市为单位的地区作为对象,按照将来的目标,为使经济、社会活动的以安全、舒适、高效开展,而采用独特的理论从平面上、立体上调整满足各种要求空间,预测确定土地利用与设施布局和规模,并将其付诸实施的技术。 ——日笠端《都市计划》

城市规划是“对达成、视线、运营以视线城市政策为目标的城市功能结构、规模、形态、系统进行规划、设计的技术。” ——《都市计划教科书》

公共政策最高目的是保证最大多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三、城市规划的内容与作用 1、 城市规划的核心要点 土地使用的配置; 城市空间的组合; 交通运输网络的架构; 城市政策的设计与实施。

2 城市规划的作用

作为国家宏观调控的手段; 作为政策形成和实施的工具; 作为城市未来空间发展的架构。 三、城市规划的特点

1、综合性 对象的多样性 问题的综合性 实施过程的多面性 2、政策性、法规性 3、长期性、经常性 4、实践性、地方性

四、城市规划的编制体系

发展规划 布局规划 工程规划

城市规划的编制过程

我国的城市规划编制实施大致分为5个阶段: 城市规划调查及基础资料收集 城市发展目标的确立

城市规划方案的编制与确定 城市规划方案的实施

城市规划方案的评价与反馈

六、城市规划的审批制度

我国城市规划实行分级审批制。

下列城市的总体规划,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审查同意后,报国务院审批: (1) 省会城市和自治区首府城市; (2) 城市人口在100万以上的城市; (3) 国务院指定的城市; (4) 直辖市。

下列城市的总体规划,报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审批: (1) 除国务院审批城市以外的设市城市; (2) 县级人民政府所在地镇(县城)。

下列城市的总体规划,报市人民政府审批: (1) 市管辖的县级人民政府所在地镇; (2) 市管辖的建制镇。

第四章 城市规划调查与分析

第一节 调查研究与基础资料收集 第二节 区域环境调查研究 第三节 历史环境调查研究

第四节 自然环境分析与用地适用性评价

一、城市规划基础资料调查 1、城市规划调查研究的目的

调查是认识城市的手段,是所有城市规划工作的基础

2、城市规划调查研究的种类 ①对物质空间现状的掌握

地形图测量、航空摄影、航天遥感;现场踏勘、观察记录 ②对各种文字、数据的收集整理 ③对市民意志的了解和掌握 访谈法、问卷法、观察法 二、城市规划基础资料

1、城市自然环境与资源

工程地质(地质构造、土地承载力、滑坡崩塌;地震地质;水文地质) 气象条件(温度、湿度、降雨、风速、日照、风向等)

水文资料(水位、流量、流速、水量、流域规划、山洪等) 地形地貌特征(地形图、航空影像图、遥感图像等) 自然资源分布和利用价值(水资源、矿产资源等)

2、城市人口

现状及历年人口(城镇常住人口、暂住人口、流动人口) 人口构成(年龄、劳动力、家庭、就业构成等)

人口变动(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机械增长率) 人口分布(人口密度、人口分布等)

3、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状况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现状、计划及长远展望(GDP、固定资产投资、财政收入等) 各类工矿企事业单位现状及发展计划(用地面积、建筑面积、产品产量、产值、职工人数、货运要求、环境污染等)

城市公共设施的现状及发展规划(学校等文化教育用地、医疗卫生用地、金融、科研机构等的用地面积、建筑面积、职工人数等)

4、广域规划及上级规划

国土规划、区域规划(与该城相关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发展潜力、优劣势、区域基础设施发展计划等)

城镇体系规划(有关该城市的规模、性质、在城镇群中的等级、职能分工等)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居民点及工矿用地、基本农田、各类用地的范围、规模、分布状况等)

5、城市及城市规划的历史

历史沿革(历史沿革、城址变迁、市区扩展过程、历次规划资料等) 文化遗产(文物古迹、历史建筑一览及分布等)

6、城市土地利用和建筑物现状

土地利用(城市土地利用现状、历年变化情况、土地权属状况等)

建筑物现状(建筑物的用途、占地面积、建筑面积、层数、质量、结构形式、居住人数以及在上述数据基础上计算出的建筑密度、容积率等)

7、城市交通及交通设施状况

对外交通设施现状与规划(机场、火车站、长途汽车站、码头等设施的用地规模、客货运量及相关部门编制的发展规划)

城市道路、广场(各类道路的断面形式、延长、桥梁、公共停车场、交通性广场等) 城市公共交通设施(公共交通线路、车辆数、运量、站场的现状及相关部门的发展规划) 交通流量(主要道路断面交通量、居民出行情况、机动车交通情况等)

8、城市园林绿化、开敞空间及非城市建设用地

城市公园、绿地(各类城市公园、街头绿地、生产防护绿地的现状规模、分布等,以及绿化部门的发展计划)

风景名胜区(城市中或城市附近风景名胜区情况及相关规划等)

非城市建设用地(水面、农田、林地、草地、弃置地等的现状分布情况等)

9、城市工程系统(城市基础设施)

市政设施现状(给排水、电力电信、燃气、供热、防洪、战备防空、环境保护、环卫设施分布、管径、容量等)

市政设施规划(同上内容的规划资料)

10、城市环境状况

污染源监测数据(污染物类型、排放数量、危害程度等) 污染质量监测数据(大气、水质、噪声等) 三、调查方法

1、文献、统计资料的收集利用

是快速从整体上了解一个城市的重要方法。

来源:城市统计年鉴、城市年鉴、各类专业年鉴、不同时期的地方志以及城市政府内部文件。

2、各种相关发展计划、规划资料的利用

由城市政府主导编制的各类发展计划和部门规划是对城市未来发展状况所做出的预测 由城市上级政财主导编制的国土规划、区域规划、区域发展战略以及城镇体系规划

3、各类地形图、影像图的利用

不同类型的规划,选择不同比例尺的地形图作为基础图形。 ①市(县)域城镇体系规划:1:100000-1:200000 ②城市总体规划:1:5000-1:25000 ③详细规划:1:500-1:2500。

4、现场踏勘

城市规划基本方法,可获取物质空间的第一手资料,弥补文献、统计资料乃至各种图形资料的不足;

建立对城市的感性认识,发现现状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

5、访谈和座谈

对于城市相关人员的主观意识和愿望,主要靠社会调查获取。 可分为专门访问和座谈会。

6、问卷调查

是掌握一定范围大众意识最常见的调查形式。 分为全员调查与抽样调查。


城市规划原理(4).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下一篇:2016会计继续教育课程企业所得税年度纳税申报表考试答案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马上注册会员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