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衡 不平衡 第2次(未知轻2个有问题) 未知轻1个 平衡 不平衡
[发散思维训练10] 巧过河 标准1个 剩余轻1个有问题 未知重1个有问题 剩余轻1个 剩余轻1个有问题 轻1个有问题 有一次,三个侦察兵在徒步行进中必须过河到对岸,但没有桥,而他们又不能游泳过河。这时,河上有两个孩子在划一只小船,他们想帮助侦察兵。可是,船太小了,只能承载一名侦察兵,如再加上一个孩子就会把小船弄沉。
在这样条件下,看来就只能有一名战士乘小船渡到对岸去。可事实却是,三名战士都很快地顺利到达了对岸,并把小船交还给了孩子们。他们是怎样做的呢? 分
析
:
五、横向思维
根据思维进行的方向可以将思维划分为纵向思维和横向思维两种方式。所谓纵向思维,是指在一种结构范围内,按照有顺序的、可预测的、程式化的方向进行的思维形式。这种思维方式符合事物发展方向和人类认识习惯,遵循由低到高、由浅到深、从始至终等线索,因而清晰明了,合乎逻辑。所谓横向思维,是指突破问题的结构范围,从其他领域的事物、事实中得到启示,而产生新设想的思维方式。它不一定是有顺序的,同时也不能预测。
例如,司马光砸缸的历史故事,就是一例横向思维的典范。当时,救人的方法有三种途径:一是,把小孩从水缸中拽上来;二是,把水缸翻倒,把水倒出;三是,设法让水流出来。对于前两种方法,司马光作为一个7岁的孩子都是做不到的。这种思维方式其实就是“横向思维”。
横向思维方法的特点:
(1)不是过多地考虑事物的确定性,而是考虑它的多种多样的可能性;
(2)关心的不是怎样在旧观点上修修补补,而是注意如何提出新观点; (3)不是一味追求正确性,而是着重追求它的丰富性; (4)不拒绝各种机会,尽可能去创造和利用机会。 [发散思维训练1] 被盗的灯泡 在美国的一个城市里,地铁里的灯泡经常被偷。窃贼常常拧下灯泡,这会导致安全问题。接手此事的工程师不能改变灯泡的位置,也没多少预算供他使用,但他提出了一个非常好的解决方案,是什么方案呢?
思路解析如下:
工程师把电灯泡的螺纹改为左手方向或逆时针方向,而不再用传统的右手方向或顺时针方向。这意味着当小偷试图拧下电灯泡时,实际上反而是在拧紧它们。
[发散思维训练2] 今天星期几? A、B、C、D、E、F和G在争论:今天是星期几? A:后天是星期三。 B:不对,今天是星期三。 C:你们都错了,明天是星期三。
D:胡说!今天既不是星期一,也不是星期二,也不是星期三。 E:我确信昨天是星期四。
F:不对,你弄颠倒了,明天是星期四。 G:不管怎么说,反正昨天不是星期六。
实际上,这七个人当中只有一个人讲对了。请问今天究竟是星期几? 思路解析如下:
七个人说的话,可以分别用另一种方式来表示: A:今天是星期一。 B:今天是星期三。 C:今天是星期二。
D:今天是星期四,或星期五,或星期六,或星期日。 E:今天是星期五。 F:今天是星期三。
G:今天是星期一,或星期二,或星期三,或星期四,或星期五,或星期六。
只被提到一次的日子是星期日。如果这一天是别的日子,那么讲对的就不止一个人了。因此,今天一定是星期日。
[发散思维训练3] 火车过隧道 两条火车轨道除了在隧道内的一段外都是平行铺设的。由于隧道的宽度不足以铺设双轨,因此隧道内只能铺设单轨。
一天下午,一列火车从某一方向驶入隧道,另一列火车从相反方向驶入隧道。两列火车都以最高的速度行驶,然而它们并未相撞。这是为什么?
分析:A两列火车在隧道内相撞的时间是某一确定时刻,而下午是指一段时间内。 B两列火车在不同的时间驶人隧道。 [发散思维训练6] 盲人分袜 有两位盲人,他们都各自买了1双黑袜和1双白袜,4双袜子的布质、大小完全相同,而每双袜子都有一张商标纸连着。两位盲人不小心将4双袜子混在一起。他们怎样才能取回黑袜和白袜各1双呢?
分析:A 4双袜子,2双黑袜,2双白袜,商标纸连着。
B将4双袜子淋湿,在太阳下晒,先干的是黑袜,后干的是白袜。再平分。 [发散思维训练7] 分酒精 学校实验室里,有1只大桶中装着12升酒精,要分出一半来留作其他用。 现只有9升和5升的两只空桶,怎么办才能分好,请你想想看。
分析:A一半的酒精6升。有一只5升桶,如果倒出1升的酒精,问题就解决了。 B往外倒酒精,就是减法运算。12-5=7,12-9=3,9-5=4,5-4=1。
[发散思维训练8] 切西瓜 把一个西瓜切4刀,最多可以切成多少块?怎样切? 14 [发散思维训练9] 栽树 果园里有10棵苹果树,栽成5行,每行4棵。你知道是怎样栽的吗? 分析:有5条等边图形有正五边形和五角星形。
第五讲 联想思维训练
一、什么是联想思维
联想思维是指人们在头脑中将一种事物的形象与另一种事物的形象联系起来,探索它们之间共同的或类似的规律,从而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复杂的客观世界由许多形形色色的事物构成,而事物之间又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差异和区别。事实证明,两个事物之间的差异越大,将它们联想到一起就越困难。而一旦将两种看似不相干的事物联系起来,往往就能创新。 联想思维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牛顿一苹果一万有引力”。牛顿从苹果落地,联想到引力,又从引力联系到质量、速度、空间距离等因素,进而推导出力学三大定律。从洗澡池放水时出现的旋涡现象联想到地球磁场磁力线的运行方向;从豆角蔓的盘旋上升联想到天体的运动方向;从水面上木头浮、铁块沉现象联想到浮力再到造船业;从偶然看到的事物的不连续性联想到量子,从运动、质量、引力联想到时空弯曲,从意识的作用联想到宇宙全息等等。 比如“如果大风吹起来,木桶店就会赚钱。”这两者是怎么联系起来的呢?经历的思维过程:当大风吹起来的时候,砂石就会漫天飞舞,这会导致瞎子的增加,从而弹琵琶的人也会增多,越来越多的人会以猫的毛代替琵琶弦,因而猫会减少,结果老鼠的数量就会大大增加。由于老鼠会咬破木桶,所以做木桶的店就会赚钱了。这段联想十分合理,而结论却大大出乎人们意料,这就是运用了联想思维的结果。苏联心理学家哥洛万和斯塔林茨实验证明,任何两个概念词语可以经过四五个阶段建立起联想关系。例如,木头和皮球的联系:木头-树林-田野-足球场-皮球。又如天空和茶,天空-土地-水-喝-茶。
二、联想思维训练要点
根据联想有无目的性和自觉性,可以把联想分为无意联想和有意联想,而有意联想又分为再造联想、创造联想和幻想三种。 1、无意联想
事先没有明确目的,不由自主地想起某事物形象的过程,叫无意联想。它常发生于注意力不集中或半睡眠状态。如看天上的云,远处的山,联想它像某种事物或动植物。无意联想中最典型的是梦。有调查报告称,在数学家和科学家中,有70%左右的人承认,自己有些问题的解决,是在梦中得到启示和帮助的。无意联想是最简单、最初级的联想。有意联想是高级联想,是依据一定的目的自觉地进行的联想。 2、再造联想
再造联想就是根据语言文字的描述或根据图样、图形、符号记录等的示意,在头脑中构造出来的相应的新形象的过程。例如,“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就在脑海中形成一幅草原情景的图画。又如,看小说《红楼梦》时,脑海中便随之产生了宁荣两府中的各种人物形象及其活动的情景等。再造联想的事物形象不是本人独立创造出来的,但是再造联想仍然带有本人的创造性成分。 3、创造联想
不依据现成的描述,而是根据一定的目的,在头脑里独立地创造新形象的过程,就是创造联想。创造联想的形象特点是新颖、独创、奇特,如文学艺术创作、科学发明、技术革新等都是创造联想。 创造联想与再造联想都是在感知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表象重新加工改造产生的新形象。两者都含有创造性,但创造联想的创造水平高得多,因而创造联想在创造性活动中的作用比较大。创造联想虽然以再造联想为基础,但它要比再造联想更富有创造性,格外复杂,更为新颖,更为困难。如《阿Q正传》中的阿Q就是一个独特的典型的新形象,鲁迅先生创造性地构思了这一独特形象。 创造联想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要储备丰富的表象;二要善于分析和综合。一般分为四个阶段: (1)准备阶段,主要是搜集资料,详细、全面地占有材料。
(2)孕育阶段,主要是对资料进行分析和综合,开展积极的思维和想象活动;借助于原型启发,不断地酝酿新概念和新形象。
(3)灵感阶段,人的全部精神力量,处于高度积极性和集中的状态时,突然产生出创造性的新形象。 (4)整理阶段,是指整理研究结果,如写出论文或获取新成果。
创造联想有两点很重要。一是思路要灵活多变,善于调整思考的角度,适时地改变思维方向。二是要有敏锐的洞察力,善于从不同事物中找出相同点和相似点。 4、幻想
幻想是一种与人的愿望相结合,并指向于未来的想象。幻想是创造想象的一种特殊形式。它的特点在于:一是幻想中的形象体现着个人的愿望;二是指向未来,不能立即实现。幻想有积极和消极之分。凡违背客观发展规律,不能实现的幻想,叫做空想。凡在科学理论指导下,符合客观发展规律,能够实现的幻想,就是积极的幻想,叫做理想。 三、类比联想法
由此一类事物联想与之相似、相关的另一类事物的思维方法。类比法分为:直接类比、仿生类比、对称类比。
直接类比:根据原型的启发,直接将一类事物的现象或规律用到另一类事物上。如日本某工厂在扣子上戳个小洞注入香水,成为“香扣子”。
仿生类比:将生物的某种特殊的能力运用到类似的事物上。根据气体甲虫(当它遇敌时会喷出一种液体“炮弹”)德国科学家研制了世界上最先进的二元化学武器。再如狗鼻子灵敏,人们发明了“电子警狗”,灵敏度达到狗的1000倍。
对称类比:利用对称关系进行类比而产生新成果。如:原来化妆品都是女人的专用,根据对称类比,男士化妆品也应运而生了。
[联想思维训练1] 分骆驼 一个老人留下遗言,将他的17头骆驼分给3个儿子,长子分1/2 , 二儿子分1/3,三儿子分1/9,骆驼一头也不许宰杀。问每个儿子各分几头? 分析:1/2 +1/3 +1/9 ≠1,等于多少?17/18
借来1头后,骆驼总数为18头,就可以分下去了:长子分1/2 ,得9头;二儿子分1/3,得6头;三儿子分l/9,得2头。三个儿子实际上得到的骆驼总数仍是17头。分完后,借来的那头骆驼就可以物归原主了。
[联想思维训练2] 如何做到 据说这是一个中世纪的魔法,用手把装满水的杯子倒转过来,一直拿着,杯中的水也不会洒下来。当然,杯子上没有加盖子,而杯中一定是液态的水,而非冰或水蒸气。一个人听闻后说:“这招我也会。”请问他用什么方法呢?
分析:装满水的杯子倒转过来,由于重力水会洒下来 [联想思维训练3] 重新建桥 一场山洪冲毁了森林边上的小桥,连钢筋水泥做成的桥墩也被冲到下游去了。森林管理员想在原处重新建桥,这就需要把桥墩搬回来。他们开来两只大船,准备拖走在下游深水处的桥墩。几个工人把绳子系在桥墩上,可是桥墩太重了,他们拉绳子累得筋疲力尽,桥墩却连动也不动。
怎样才能把沉重的桥墩从河底的泥沙中拔出来呢?大家都发了愁。后来一个老工人想了个办法,把桥墩拖到了上游。他想的是什么办法?
分析:先把两条大船装满沙土,再把船划到桥墩上方,用绳子将桥墩套牢,然后卸掉两条船上的沙土,利用水的浮力,把桥墩从河底的泥沙中拔出来,再把桥墩拖到上游。
四、对比联想法
由某一类事物联想与之相反相对的另一类事物,并且形成鲜明对比,就是对比联想法。写作中的人物、环境、故事的对比描写,反衬手法描写等等,都属于对比联想法。例如,“青山有幸埋忠骨,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