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根据找到的数学条件,解决问题
(1)如果给客厅天花板的四周压上木条,至少需要多少米木条? (2)给大卧室做踢脚板,300块木板够吗?
说明:什么是踢脚板。在解决这个问题时,教师需加以引导,可以结合着教室里的踢脚板来说。
3.根据这幅图,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学生先在小组中互相提出问题并且解答,然后小组汇报,全班交流。) 三、 教学反思
通过这个小的综合练习,学生对周长的理解更深刻了,也深切的体会到数学在生活中的运用。
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教学设计 第六单元 奇妙的变化——分数的初步认识 一、单元教材分析
(一)教学与实践活动内容:奇妙的变化——分数的初步认识。本单元的主要教学与实践活动内容是:认识几分之一、几分之几;简单分数的读写;简单分数的大小比较;简单是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用分数的基本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教材分析:本单元是在学生掌握一些整数知识的基础上,学习分数的初步认识。从整数到分数是数概念的一次扩展。无论在意义、读写方法以及计算方法上,分数与整数都有很大的差异。因此,本单元一开始就通过学生感兴趣的人体结构变化图,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让学生在关注自身成长变化的同时,感知分数的意义,为
进一步学习分数知识打好基础。本单元设有两个信息窗,信息窗1呈现的是人在胎儿时期、婴儿时期和成人时期头长占整个身长比例的变化图,引入对分数初步认识的学习:认识几分之一、几分之几,认识分数各部分的名称,比较简单分数的大小。信息窗2呈现的是成年人的身体各部分与身长的比例图,引出对同分母加减法的学习,知道分子、分母相等的分数就是1。 (三)教学目标:
1、能结合具体情境,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能正确地认、读、写简单的分数;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在具体情境中,会比较简单分数的大小。
2、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体验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3、在初步认识分数的同时,了解人成长发育过程中的有关知识,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四)实践活动设想:联系实际生活,加深对所学知识的了解,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五)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是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和比较简单分数的大小;教学难点是分子是“1”的分数大小的比较。 (六)课时安排:6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与实践活动内容:青岛版的三年级数学上册第72——73页 教学与实践活动过程:
一、导入新课:
(出示挂图)在这些变化中还存在许多数学问题。 你对哪个时期印象最深?了解到什么? 二、讲授新课
你们从图中了解到什么?
学生活动预设:学生会说:多少是一半?一半怎样表示?
教师应对预案:同学们在小组内交流一下,说说你是怎么表示的?, 3、有没有什么符号可以表示一半?
学生活动预设:学生可能会有五花八门的表示方法。
教师应对预案:出示:1/2 读作二分之一 这样的数,我们叫它分数。 4、教学书写:
先写“—”,再写“2”,最后写“1” 5、胎儿头长占身长的一半,也就是多少? 用纸条表示胎儿的身长,怎么表示一半?
6、婴儿、成人的头长也能用1/2表示吗?用纸条折一折,涂一涂,表示一下。
指出头长在哪儿?可以用哪个分数表示? 成人呢?
7、今天,我们认识了3个分数:1/2 1/4 1/8 8、学习书写:
1/2:先写“—”,再写“2”,最后写“1” 分数就这三个吗?你还知道哪些分数?
学生活动预设:不是,还知道2/3,7/9,1/7 教师应对预案:很好。 三、小结 板书设计: 分数的初步认识 ? 读作二分之一 ? 读作四分之一 1/8 读作八分之一 教学反思:
通过看图和实际的操作,学生对分数的含义认识比较好,知道分母、分子的意思。分数的认读需要加强练习,一部分学生习惯从分子开始读,导致错误。 第二课时
教学与实践活动内容:
认识几分之几,分数各部分的名称、比较同分母分数的大小 教学与实践活动过程: 一、复习导入:
(出示图片)涂色部分是多少? 学生活动预设:学生举手回答。 教师应对预案:出示分数,学生涂色 二、讲授新课:
1、成年人的头长占整个身长的多少?
2、成年人上身的长约占整个身长的多少? 3、八分之三是什么意思? 学生活动预设:学生举手回答。
教师应对预案:你能在这条线段上表示一下吗? 4、 教学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3 分子 分数线 8 分母
5、成年人下身的长约占整个身长的多少?
学生活动预设:学生会积极回答:成年人的下身约占整个身长的5/8. 教师应对预案:你能说一说,写一写吗? 学生:能。
6、成年人的上身长还是下身长? 学生活动预设:小组讨论解决问题。
(引导学生学会比较同分母分数的大小) 三、练习
1、 自主练习2:看分数,涂颜色 2、 自主练习3:火眼金睛辨对错 说一说对不对,为什么?
3、 自主练习4:先写出涂色部分所表示的分数,再比较大小。 (先自己写一写,再在小组中交流。) 4、 自主练习5:写出下面的分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