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庆县下里小学电子备课教案
(6)引导学生观察: A、从0起往右依次是?从0起往左依次是?你发现什么规律? B、在数轴上分别找到1.5和-1.5对应的点。如果从起点分别到.5和-1.5处,应如何运动? (7)练习:做一做的第1、2题。 (二)教学例4: 1、出示未来一周的天气情况,让学生把未来一周每天的最低气温在数轴上表示出来,并比较他们的大小。 2、学生交流比较的方法。 3、通过讨论,引出利用数轴比较数的大小规定:在数轴上,从左到右的顺序就是数从小到大的顺序。 4、再让学生进行比较,利用学生的具体比较来说明“-8在-6的左边,所以-8〈-6”。 5、再通过让另一学生比较“8〉6,但是-8〈-6”,使学生初步体会两负数比较大小时,负号后面的数字大的负数反而小。 6、总结:负数比0小,正数比0大,负数比正数小。 7、练习:做一做第3题。 三、巩固练习 1、练习一第4、5题。 2、练习一第6题。 四、全课总结 (1)在数轴上,从左到右的顺序就是数从小到大的顺序。 (2)负数比0小,正数比0大,负数比正数小。 五、布置作业 教学反思或教后感: 本课时的教学,在教师的指导下,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通过讨论、交流,自己发现负数的比较方法,把学习的自主权交给学生,使学生学得有趣,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达到了“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6
余庆县下里小学电子备课教案
余庆县下里小学电子备课教案
年 级 六年级 学 科 数学 备课人 张玮 教学时间 2012\\3\\6 第二周 星期三 总第5课时 圆柱的认识,圆柱的特征、底面、侧面、高以及侧面展开图教学内容 与圆柱的关系等 1、借助日常生活中的圆柱体,认识圆柱的特征和圆柱各部分的名称,能看懂圆柱的平面图;认识圆柱侧面的展开图。 教学目标 2、培养学生细致的观察能力和一定的空间想像能力。 3、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方法 教具准备 圆柱的特征、底面、侧面、高 侧面展开图与圆柱的关系等 讲授法、演示法 圆柱实物、侧面展开教具等 教 学 过 程 批注或调整 一、导入新课 出示一个长方体形的物体和正方体形的物体,提问:这两个物体是什么形状的?他们有什么特征? 请大家拿出自己准备好的跟老师一样的物体,看一看,摸一摸,你们感觉它们与长方体和正方体有什么不一样? 二、学习新课 1、圆柱的认识。 实物投影呈现课文插图,引导学生观察图形的特征。 让学生拿着圆柱形的物体观察和摆弄后,指定几名学生说出自己观察的结果。从而使学生认识到长方体、正方体都是由平面围成的立体图形;而圆柱则有一个曲面, 有两个面是圆,从上到下一样粗细,等等。 教师指出:像这样的物体就叫做圆柱体,简称圆柱。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种新的立体图形。(板书课题:圆柱) 教师:请大家再观察一下,这些圆柱的上、下两个面有什么特点?(用直观教具,引导学生观察) 引导学生发现:圆柱的上、下两个面都是平面,并且它们是
7
余庆县下里小学电子备课教案
完全相同的两个圆。 教师指出:圆柱的上、下两个面叫做底面。 接着让学生用手摸一摸圆柱周围的面,使学生发现圆柱有一个曲面,由此指出:圆柱的这个曲面叫做侧面。(在图上标出侧面。) 让学生看圆柱形物体,指出:圆柱的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高。然后在图上标出高。 提问:圆柱的高有多少条?他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使学生明白:圆柱的高有无数条,他们都相等。 然后让学生拿出自己的学具,同桌的两名同学相互指出圆柱的两个底面、侧面和高。 小结:圆柱的特征(可以启发学生总结),强调底面和高的特点。 2圆柱的侧面展开图 请大家想一想,圆柱侧面的展开图是什么图形? 教师出示罐头盒,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沿着罐头盒的一条高剪开商标纸,再打开,展开在黑板上,得到的是一个长方形。 引导学生想一想:长方形的长、宽与圆柱的什么有关?有什么关系? 学生独立思考想象长、宽与圆柱的关系;与同学交流,说一说自己的思维过程;汇报交流结果。 教师演示教具配合说明,让学生更进一步明确圆柱与长方形的关系。 四、巩固练习 做第11、12页“做一做” 五、布置作业 教学反思或教后感: 本课时教学,教师注重生活中的数学,让学生从生活中感悟圆柱,学生兴趣很高。在认识圆柱的特征时,通过大量的实践操作活动,让学生通过观察、动手实践,从中获取知识。 8
余庆县下里小学电子备课教案
余庆县下里小学电子备课教案
年 级 六年级 学 科 数学 备课人 张玮 教学时间 3、7 第二周 星期四 总第6课时 教学内容 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 1、在初步认识圆柱的基础上理解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的含义,掌握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方法 教具准备 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会正确计算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 2.在数学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建立自信心。 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 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 讲授法、演示法 圆柱侧面展开教具 教 学 过 程 批注或调整 一、复习 1.指名学生说出圆柱的特征. 2.口头回答下面问题. (1)长方体的表面积指的是什么? (2)长方形的面积怎样计算? 二、探索新知 1.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圆柱的表面积的计算。(板书课题:圆柱的表面积) 2、教学例3。 理解圆柱表面积的含义. (1)让学生把自己制作的圆柱模型展开,观察一下,圆柱的表面由哪几个部分组成?(通过操作,使学生认识到:圆柱的表面由上下两个底面和侧面组成。) (2)圆柱的表面积是指圆柱表面的面积,也就是圆柱的侧面积加上两个底面的面积。 板书: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侧面积+底面积×2
9
余庆县下里小学电子备课教案
(3)圆柱的底面积你会计算吗?侧面积呢? ①圆柱的侧面积,顾名思义,也就是圆柱侧面的面积。 ②出示圆柱的展开图:这个展开后的长方形的面积和圆柱的侧面积有什么关系呢? (学生观察很容易看到这个长方形的面积等于圆柱的侧面积) ③那么,圆柱的侧面积应该怎样计算呢?(引导学生根据展开后的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圆柱底面周长和高的关系,可以知道: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3.尝试练习。 (1)求下面个圆柱的侧面积。 ①底面周长2.5dm,高0.6dm。 ②底面直径8cm,高12cm。 (2)求下面个圆柱的表面积。 ①底面积是40c?,侧面积是25 c?。 ②底面半径是2dm,高是5dm。 4.课堂小结:说一说你的体会。 三、巩固练习。 完成课本练习二第5~8题。 四、布置作业。 教学反思或教后感: 本课时教学,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通过观察、讨论、引导,发现圆柱的表面积的计算公式和计算方法。在设计练习时,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放手给学生自己练习,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