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知道一些其他少数民族打招呼的语言,我们一起来学几个吧: (1)蒙古族一般施握手礼,长辈对晚辈说:“赛尤”(你好),晚辈对长辈则说:“赛伴塔”(您好)。
(2)锡伯族十分注重礼节,见面时大都施握手礼,并说:“霍卓纳”(您好)。 (3)哈萨克族人对人格外热情和有礼貌,见面时,都要伸出手握住对方的手,表示尊重和热情,问“阿曼”(“平安”之意),
2、我们学校对面就开了一间兰州拉面,做拉面的都是回族人,我们去吃拉面的时候可以向他们学习一句回族话,下节课我们继续交流。
三、归纳深化,拓展延伸。
(1)找找我们身边少数民族人,并尝试与他们用一两句话交流交流。 (2)课后阅读少数民族的资料,了解少数民族的趣闻趣事。
- 36 -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民族一家亲 教学目标:
1、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的识图收集资料和语言表达能力。了解西藏的生产、生活、风俗文化。
2、通过搜集、探究活动,了解藏民族。知道藏族是中华民族的一部分和藏汉之间的悠久联系。
3、乐于参与活动,形成尊重藏族人民和民族团结的情感及态度。 教学重难点:
通过搜集、探究活动,了解藏民族。了解西藏的生产、生活、风俗文化。
教学手段:常规教学手段。
教学方法:讲授法。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萌发好奇的种子 1、今天老师听到了一首美妙的歌曲,想跟同学们分享,想听吗?(播放《青藏高原》)
2、知道这首歌写的是那个民族吗?这首歌给你什么感觉? 3、(出示政区图)你能指出西藏在哪儿吗?
过渡:我们的民族大家庭里有56个成员,分布在祖国各地。这首歌描写的就是同学们熟悉的藏族,他们被称为离太阳最近的民族。今天让我们一起去掀开藏族的神秘面纱。
二、手牵手,架起藏汉两族友谊之桥 (一)我想了解
1、藏族是一个既神秘有有着悠久历史底蕴的少数民族。对他们你想知道什么?
2、收集学生的问题。根据学生的兴趣,把问题进行整理,分成三大类进行交流。
(二)了解藏族的生活环境 1、出示学生刚才提出的问题:
(1)你知道为什么藏族被誉为“离太阳最近的民族”吗? (2)珠穆朗玛峰在那儿?
(3)为什么西藏地区的气候寒冷?寒冷的气候对藏族同胞的生活带来什么影响?
(4)藏族的聚居地青藏高原的的特征是什么?
- 37 -
2、跟自己要好的小伙伴进行交流分享,把所得进行汇报。(交流时肯定学生资料收集的认真与仔细。)
小结:藏族人民居住的环境造就了他们豪迈、爽朗的性格,犹如初升的旭日,热情而奔放。,下面我们让我们走进他们的生活,领略他们的风土人情吧!
(三)了解藏族的风土人情 1、(问题预设)特殊的地理位置和环境使藏族人民的生活同样别具特色。出示学生刚才提出的问题:
(1)藏族人民日常以什么作为食物?藏族最具特色食品是什么? (2)藏族人民以什么作为交通工具? (3)藏族的服装是怎样的?
(4)藏族人民居住的房子是怎样的?2、小组交流分享,把了解到的情况进行汇报。(学生交流时,鼓励学生多补充资料,大胆质疑,让学生搜集资料和处理资料的能力逐步提高。)
3、小结:藏族的确是一个别具特色的民族。他们的历史源远流长,与我们汉族人民的关心尤为密切。现在让我们带着我们的疑问跨入民族的桥梁,了解藏汉两族友好交往的历史。
(四)了解藏汉民族之间的关系 1、(问题预设)出示学生刚才提出得问题: (1)藏汉两族从何时开始来往? (2)藏汉两族的关系如何? 2、指名汇报自己搜集的资料。(鼓励学生多补充资料,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让枯燥的历史化为有趣的交流。)
3、自古以来,藏汉两族人民都在和睦的环境下共存。一位叫小文的汉族小朋友就亲身体验了藏族同胞与汉族人民之间的友好情意,并把它写了下来,不如我们一起去看看她的故事好吗?
4、阅读小文的故事《真情的援助》 5、看了她的故事,你想说什么吗? 6、你有类似的见闻吗?
三、真实的援助,真情的交流
1、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在经济日益发达的今天,我们的生活条件不断改善。但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常常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使经济、医疗等生活条件十分落后,要帮助他们就得多想办法。
2、藏族人民常年生活在高原地区,冰山雪地中常常难以种植粮食和养殖畜牧。经济难以开发,我们该怎么办呢?(出示藏族人民生活现状)
- 38 -
3、四人小组讨论,如何帮助藏族同胞改善生活环境。 4、预设办法:
(1)制作西部地区小册子(帮助人们认识西藏,认识藏族。)
(2)给中央领导人写信,提倡开发西部地区旅游资源,促进该地经济的发展。
(3)制作宣传片,让更多的人认识西藏。
(4)捐资助学,帮助贫困的藏族小朋友走进校园。 四、感悟深化,回归社会
小结:中国正在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民族间相互帮助,共建社会的和谐正是体现此精神。藏族人民只是少数民族中的一个,我们56个民族犹如56个兄弟姐妹,一方有难百方支持。让我们把心中所想化为实际行动,回家后与父母一起把刚才自己的想法做出来吧!
- 39 -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打开天山脚下的民族之窗 教学目标:
1、通过活动,让学生乐于了解新疆的各个民族,形成尊重各少数民族和民族团结的情感及态度,建立各民族之间“同甘苦,共患难”的兄弟情谊,建立“民族一家亲,军民一家亲”的情感和态度。
2、在活动过程中,让学生了解少数民族是中华民族的一部分和各民族之间的悠久联系,了解新疆各民族的生产、生活和风俗文化。
3、在活动的过程中,让学生知道我国是一个56个民族的大家庭,掌握新疆方方面面的动态。
4、通过开展感受、探究、表现、设计等课内外活动,让学生主动参与,在活动中体验各民族的民族文化,并进一步提高学生识图能力、收集资料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合作能力。
教学重难点:
1、建立各民族之间“同甘苦,共患难”的兄弟情谊,建立“民族一家亲,军民一家亲”的情感和态度。
2、指导学生看图识新疆,提高学生识图能力
教学手段:常规教学手段。
教学方法:讲授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谈话激情导入:天山是一个神秘美丽的地方, 雄阔的天山山脉全长2500公里,天山,作为新疆象征,横贯中部。新疆是一个让人向往的地方,现在先让大家欣赏
美丽的新疆舞。
1、观看简单的新疆舞,让学生欣赏。
2、同学们,我相信刚才优美的新疆舞姿一定让你心动,新疆是一个迷人的地方,你们对它了解吗?
3、进入“我谈你谈大家”小天地:学生就新疆的方方面面各抒己见。简单交流一下所搜集到的资料,
4、让学生在交流中对新疆有更多的了解,为下面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活动参与,发现感悟。
1、出示教科书第30页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图和第77页的新疆维吾尔自治
- 4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