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工业化道路的研究探讨(12)

2010-06-18 08:06

  (四)走充分利用劳动力资源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就业压力巨大、劳动力成本比较优势明显决定了我们必须发挥比较优势,努力扩大就业。建议采取以下措施。 

  一是清除限制农业劳动力转移和流动的一切障碍。要剥离户口管理的身份甄别功能,使所有公民能够在平等的环境下参与劳动竞争。要从法律上保障居民拥有自由迁徙和自由转换职业的权利,废除所有有碍劳动力自由流动的政策和法规。对进城的农民给予“国民待遇”,保障他们的平等就业机会和他们子女的平等受教育的权利,从而降低农村居民向城市迁移的货币成本和心理成本。建立惠及全体国民的社会保障体系,解除农民向城市迁移的后顾之忧。创新住房制度。允许农民自带退宅还耕指标进入城镇,在城镇住宅区建设住房,其建设用地不占用年度非农建设占用耕地指标。同时,农民进城应与城市居民享有同等的失业、养老保险等政策。政府要明确进城农民以承包地和自留地的使用权置换进入城镇后社会保障费用的长期有效性和合法性。 

  二是把增加就业作为新型工业化的主要目标切实抓好。多数普通行业和一般产业领域,在不降低效率和技术要求的前提下,优先考虑就业,尽可能多地满足社会对就业的需求。各级政府应把净增就业岗位、落实再就业政策和加大再就业资金投入作为政府的重要工作内容,建立起政府促进就业增长的目标责任体系。 

  三是鼓励创造就业机会。借鉴发达国家经验,政府采取经济刺激措施,解决失业问题。对结构性失业程度特别严重的地区,规定为就业受援区。对在就业受援区内投资的企业给予补贴,对企业创造的就业机会予以奖励。对创造就业超过一定规模的企业主,可制定获准全部或部分免征其公司所得税的税收优惠政策。 

  四是在重视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资金密集型产业和虚拟经济的同时,继续大力发展传统产业、劳动密集型产业和实体经济。将促进科技进步、提高劳动生产率和扩大劳动就业有机结合起来,正确把握好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传统产业的关系,正确把握好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关系,正确把握好发展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的关系。 

  五是鼓励更具弹性的灵活就业。要帮助城乡广大劳动者树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就业观念,支持和鼓励劳动者采取灵活多样的就业方式。如非全日制就业、临时就业、阶段性就业等各种灵活就业。要尊重一切有益于人民和社会的劳动,从根本上消除职业歧视。 

  六是加大人力资本投资,提高劳动者的素质。 

  (五)走开放型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1.建立全球化框架中取胜的经济体系 

  目前,全球化正在由生产全球化向科技全球化、产权市场全球化的层面深化,大量的资金、技术、管理经验、人力资源等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流动。为此,要适应经济全球化和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新形势,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高层次上积极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与竞争,积极、合理、有效地利用外资,着力引进国外智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推进“走出去”战略实施,把我国所具有的市场优势、低成本制造优势和产业基础优势与发达国家所具有的资金优势、技术优势和管理优势充分结合起来,建立全球化框架中取胜的经济体系。 

  2.培育中国的跨国公司 

  跨国公司是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载体。中国经济20年的持续增长孕育了跨国公司成长的基因,为提高综合国力,必须着力培育和发展一批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成长为跨国公司。要把培育和发展中国的跨国公司作为推进中国新型工业化的一项重大战略,创造各种条件促进跨国企业开拓海外市场,更大规模地参与世界经济竞争与合作,谋求中国跨国公司的新发展。 

  3.建成世界性的制造业生产基地 

新型工业化道路的研究探讨(12).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下一篇:对我市经济发展几点思考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马上注册会员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