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工业化道路的研究探讨(6)

2010-06-18 08:06

  尽管我们还未实现工业化,还不可能完全超越工业化的阶段而一下子进入知识经济社会。我们今天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并不是要马上全面展开一场知识经济革命。但是,知识经济毕竟已在全球范围内兴起,部分发达国家已经先行进入,这给我们这些后发国家带来了新的历史机遇,使我们有可能发挥后发优势,跨越一些次要的或不必要甚至是错误的环节而尽快走向知识经济。 

  知识经济不是传统经济的简单延展,知识革命创造了在世界范围内重新洗牌的机会,谁先抓住预示未来发展方向的新兴的经济增长源泉,谁就抢占了国际分工体系的制高点。中国完全可以在工业化的进程中同时发展知识经济。近代以来,世界经济已经历了三次高经济增长期,都是以技术革命为先导,中国因为种种原因,丧失了一次又一次的机会。我们再也不能错过知识经济带来的机遇了。 

  2.着力构筑推进工业化、现代化所依托的知识经济体系框架 

  (1)加快战略性、前瞻性、源头性的基础知识研究和创新步伐。对一些战略性产业要从以跟踪为主转向以原始创新为主,重视知识的源头性、基础性创造,如信息、生物工程、航天、能源、新材料等,选择若干重要领域进行战略性的、长期的、持续不断的投入和研究,形成世界领先的研究实力和研究成果。 

  (2)加快与知识经济有关的法律、法规和标准化体系建设,为知识经济发展提供制度保障。我国虽然也制定了许多法律法规,但尚不健全和完善,特别是关于新技术、新知识保护的法律、法规建设还需加强,执法力度还需加大,以创造良好的保护知识价值的制度环境。在新的高新技术产业领域特别是信息产业领域,要加强标准化体系建设,按国际惯例来设计和规划,并以条例或法规的形式公布于众。此外,要积极参与适合知识经济特点的国际规则的制定与实施,现在知识经济刚刚兴起,发展空间巨大,有待制定的新的国际规则众多,我们应积极参与,以争取较为有利的条件或者规定,避免发展陷入被动。 

  (3)加强规划引导。为了迎接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世界大多数国家和地区都制定了相应的计划,以保证发展知识经济能够循序渐进和有计划地进行。我国有必要根据知识经济发展需要,找准突破点,以点带面,制定更为系统的促进知识经济发展的中长期计划,以提高全民族的科技文化素质、知识创新能力以及产业的知识含量和国际竞争力。 

  (4)重视人力资源开发。在知识经济体系下,科学技术不再被排斥在经济系统之外,而是在系统之内的关键生产要素,人力资源被看成是最重要的资源。开发人力资源最有效的方式就是教育。教育不再被看成是一种消费性投资,而是生产性投资。适应发展知识经济的需要,一是提高全社会对教育的投资比重,加大政府财政用于教育的开支比例,逐步达到或接近发达国家或新兴工业国对教育的投入比例;二是重视发展高等教育,扩大高等教育规模,提倡读“源头书”,促使大学成为知识经济的动力源泉;三是加强素质教育,以培养创新型和具有创造性思维的人才;四是实行终身教育,形成广泛学习型的竞争社会。 

  (5)建立国家创新系统。一要对国家高层次的知识研究和创新机构资源进行系统整合,促进国家级创新体系建立;二要集中力量支持一批具有较强创新能力的重点企业的发展,特别是要以大企业和企业集团为核心,联合一批高校和科研机构,形成技术创新系统,创建一批知识产业基地,迅速提升我国产业的整体技术水平;三要努力办好几所高水平的大学,使之成为国家级的知识创新基地,成为培养和造就高素质人才的摇篮,为我国经济的发展储备知识、技术和人才;四要加强知识传播和应用系统的建设,完善知识产权交易市场、技术市场、风险投资市场,为知识和技术的创新、扩散和应用提供条件和场所;五要充分发挥政府在创新体系建设中的作用,努力创造和维护有利于技术创新、知识创新、知识传播和应用的正常的市场秩序。 

新型工业化道路的研究探讨(6).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下一篇:对我市经济发展几点思考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马上注册会员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