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生药学
裸子植物门:麻黄科
被子植物门:
双子叶植物纲:
离瓣花亚纲:三白草科、金粟兰科、桑寄生科、列当科、小檗科、堇菜科、豆科、蔷薇科、景天科
合瓣花亚纲:报春花科、马鞭草科、唇形科、菊科
单子叶植物纲:车前科
第一节 药用植物系统学的研究概况
是指对生物多样性和生物演化历史进行研究的学科。
植物系统学就是对不同的植物进行描述、命名和分类,在此基础上对其自然演化关系进行研究的学科。它包括:
是通过分子数据对不同的植物进行描述、命名和分类,在此基础上对其自然演化关系进行研究的学科。
研究对象是的类群;通常以属、种为主。
一、植物系统学的发展阶段
(一)人为分类系统时期
根据经济价值、植物形态、生长环境等1个或少数几个特征进行分类。
(二)自然分类系统时期-系统发育分类:
根据各种证据()描述植物类群间的差异,研究系统演化,根据亲缘关系进行分类。
利用DNA差异研究系统演化,根据DNA差异重新构建的系统树进行的分类称为植物分子系统分类。 APG(angiosperm phylogeny group)系统是目前最有影响的分子系统分类。
二、植物系统学的研究方法
最早的植物系统学研究方法是以植物的,特别是为主要分类依据,在此基础上,植物学家建立了许多分类系统。
系统发育分类是通过演化关系建立分类系统,由于花的化石难于找到,很难阐明植物演化历史,因此使通过形态比较推测演化关系,建立植物自然分类系统存在争议。目前已经建立了恩格勒系统、哈钦松系统、塔赫他间系统、克朗奎斯特系统等。
在植物系统学研究中的应用,不断更加趋于合理,更加趋向于客观实际。
1.形态分类法
2.解剖分类法
3.胚胎分类法
4.细胞分类法
5.化学分类法
6.数值分类法
(cladistics),是由德国昆虫学家W.Henning创立。它是通过对性状的同源分析,获得关于性状在进化中起源和传递途径顺序的资料,并据以得出反映这种进化顺序的分枝图。单系类群的确定是分支分类学的主要任务之一。